不同组织棉腈色织面料起毛起球性能研究

2016-06-18 03:41刘德延耿彩花张建祥胡瑞花李德芹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0048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5500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16年2期
关键词:毛羽组织结构

刘德延,耿彩花,张建祥,胡瑞花,李德芹(.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0048;.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5500)



不同组织棉腈色织面料起毛起球性能研究

刘德延1,耿彩花2,张建祥2,胡瑞花2,李德芹2
(1.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48;2.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100)

摘要:对4种不同组织的棉腈色织面料进行不同方式的整理,并测试织物分别经过液氨柔软工艺、液氨磨毛工艺、液氨免烫工艺和液氨后焙烘工艺整理后面料水洗前后毛羽和起毛起球性能。结果表明,组织结构和整理方式对棉腈色织面料的毛羽和起毛起球性能影响均较大。

关键词:棉腈纶色织面料;组织结构;整理方式;毛羽;起毛起球

0 引言

织物在穿着服用过程中如果产生起毛起球会极大影响其外观效果。试验采用齐鲁石化腈纶厂的干法纺腈纶与比马棉进行混纺,混纺比选用棉70%腈纶30%,纱线细度为14.75 tex。采用色织生产工艺,设计四种组织,将面料按四种方式进行整理,分析面料洗涤前后毛羽情况,并测试面料起毛起球性能,分析不同组织结构和不同整理方式对棉腈色织面料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

1 试验

1.1试验材料

选择平纹、2/2斜纹、4/4破斜纹、2/2方平四种组织结构试样,每组试样均为增白经纱,蓝色纬纱,且四种织物的经纱为同缸增白,纬纱为同缸染蓝色。

织物相应参数如下:平纹织物,14.75 tex× 14.75 tex,472根/10 cm×276根/10 cm;2/2斜纹织物,14.75 tex×14.75 tex,472根/10cm×354根/10cm;4/4破斜纹织物,14.75 tex×14.75 tex,551根/10cm× 394根/10 cm;2/2方平织物,14.75 tex×14.75 tex,512根/10 cm×354根/10 cm。

1.2整理工艺

1.2.1柔软工艺

工艺流程:烧退→液氨→柔软拉幅→预缩

柔软剂SMI-50 15g/L,二浸二轧整理液后烘干。

1.2.2磨毛工艺

工艺流程:烧退→液氨→预拉幅→磨毛→预缩

意大利拉发磨毛机,磨毛车速30 m/min,大锡林转速25 m/min,张力14.8 kg。

1.2.3免烫工艺

工艺流程:烧退→液氨→轧树脂拉幅→焙烘→预缩

树脂整理剂ELF 100 g/L

催化剂NKF33 g/L

纤维保护剂SF-P 20 g/L

柔软剂SMI-5015 g/L

工艺及条件:二浸二轧整理液(轧余率67%)→烘干(90℃,30s)→焙烘机导布辊焙烘(150℃,3min)。

1.2.4后焙烘工艺

工艺流程:烧退→液氨→轧树脂拉幅→预缩→焙烘

后焙烘助剂与免烫助剂相同,仅焙烘时在焙烘炉内自由悬挂焙烘,焙烘条件(145℃,5 min)。

1.3仪器设备

Wascator FOM71 CLS自动洗衣机、烘干机(生产商James H.Heal),CI通用起毛起球测试仪(生产商James H.Heal),M227 PAV通用起毛起球评级箱(生产商Verivide)。

1.4测试方法

洗涤方法按照GB/T 8629—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洗涤方式5A,40℃水洗,五次洗涤烘干循环[1]。

起毛起球测试按照GB/T 4802.3—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测试[2],其中转数采用14 400。

2 结果与讨论

2.1不同方式整理后面料表面毛羽对比

将面料进行5次洗涤,在正常灯箱下观察洗涤前后布面毛羽情况,四种组织面料洗涤前差别不大,除磨毛整理产生的毛羽长外,其它三种整理方式布面光滑、毛羽洁净。洗涤后毛羽均有所增加,4/4破斜纹组织、2/2方平组织磨毛整理的洗涤后毛羽长而杂乱,结果见表1。

在手持式电子显微镜下可更清晰的观察纱线间毛羽情况,发现面料洗涤前后毛羽多产生在经纱上,纬纱上较少,见图1~图4。

对于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洗涤前毛羽差别不大,但洗涤后明显看出4/4破斜纹组织明显毛羽多而长,2/2方平组织和2/2斜纹组织差别不大,平纹组织仅磨毛整理的洗涤后毛羽较短,并且不杂乱。各种整理方式相比,磨毛整理洗后毛羽增加较多,同组组织面料柔软工艺和免烫工艺、后焙烘工艺差别不大。

2.2面料测试起毛起球性能对比

将洗涤前起毛起球后面料分别按GB/T 4802.3—2008方法进行起毛起球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和图5。结果表明,组织越疏松起毛起球越差,其中4/4破斜纹组织的起球性最差,其次为2/2斜纹组织,2/2方平组织比2/2斜纹组织稍好,1/1平纹组织基本无起球现象。

表1 不同方式整理后面料洗涤后外观毛羽情况

表2 不同方式整理后面料起毛起球性能测试/级

图1 平纹织物经不同方式整理后水洗前后表面毛羽

图2 2/2斜纹织物经不同方式整理后水洗前后表面毛羽

图3 4/4破斜纹织物经不同方式整理后水洗前后表面毛羽

图4 2/2方平织物经不同方式整理后水洗前后表面毛羽

图6 4/4破斜纹组织磨毛整理水洗前后起毛起球测试后表面效果

以2/2方平组织为例,液氨磨毛工艺的起毛起球现象最严重,其次是液氨柔软工艺,液氨免烫工艺相对液氨后焙烘工艺的稍差(见图5)。

整理方式对疏松组织的起毛起球性影响较大,如4/4破斜纹组织,液氨磨毛工艺仅3级,液氨柔软工艺3~4级,液氨免烫工艺4~5级,而平纹组织三种整理方式均为4~5级,起毛起球测试后布面效果结果差别不大,见图6。

综合来看,液氨磨毛整理方式的起毛起球效果最差,其次为液氨柔软整理,液氨免烫整理的起毛起球性都较好,洗涤前为4~5级,洗涤后均在4级以上,液氨后焙烘的最好,洗涤前后均在4~5级以上。

3 结论

3.1对于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经同种方式整理后,洗涤前后毛羽差别不大,但组织越疏松,洗涤后产生的毛羽越长。

3.2对于同一组织结构的织物,经不同方式整理后,同组组织面料柔软工艺和免烫工艺、后焙烘整理工艺差别不大。

3.3不同整理方式对疏松组织的织物影响较大,对紧密组织的影响不大,组织越疏松面料抗起毛起球性能越差。

参考文献:

[1]GB/T 8629—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S].

[2]GB/T 4802.3—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S].

标准研究

Research on the hairiness and pilling property of the acrylic/cotton yarn-dyed fabric

Liu De-yan1,Geng Cai-hua2,Zhang Jian-xiang2,Hu Rui-hua2,Li De-qin2
(1.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hanxi 710048,China;2.Luthai Textile Co.,Ltd,Shandong 255100,China)

Abstract:Different finishing methods of liquid ammonia softening process,liquid ammonia sanding process,liquid ammonia no-ironing process and liquid ammonia post-cure process are threated on the acrylic/cotton yarn-dyed fabric with four weave structures and yarn densities. Pre-wash and postwash hairiness and pilling performance of the fabrics a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weave structures and finishing methods are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Key words:the acrylic/cotton yarn-dyed fabric,weave structure,finishing method,hairiness,pilling

中图分类号:TS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46(2016)02-0015-05

收稿日期:2016-03-14

作者简介:刘德延(1989—),男,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猜你喜欢
毛羽组织结构
纱线毛羽路径匹配追踪检测
影响纱线毛羽试验结果主要因素探讨
基于贝叶斯阈值的纱线毛羽检测方法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璃纤维管纱毛羽检测
纱线毛羽骨架及长度的跟踪测量
首届“金猫杯”2016/2017论文征评活动专家答疑(二)
基于组织结构的转型期化工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及有效对策
基于企业再造理论的国企组织结构变革探讨
跨国公司组织及权限和中国企业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