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轻资产”运营模式推动“轻用工”管理

2016-06-20 04:46于邓邓
关键词:轻资产运营模式管理

于邓邓

摘 要:近年来,“轻资产”运营模式取得了诸多成功案例,成为经营模式创新的典范。所谓“轻资产”运营,就是将优势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高效运作,不断提高企业核心价值,而非核心业务则可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实施业务外包。这一点,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即对现有人力资源存量进行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把握新形势下煤炭行业用工特点和用工规律,突破传统用工模式,创新企业劳动组织方式和用工理念,优化用工结构,精干用工主体,着力配备和使用好关键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员,提高用工效率和用工效益,有效降低用工成本,对一些难以形成明显竞争力的环节,则借助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行业务外包,以减少自有用工人数,节约人工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人均创利能力。

关键词:“轻资产”;运营模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5-2

1 “轻资产”运营的内涵与借鉴意义

“轻资产”运营主要是依托技术、设计、策划、创意、品牌等,实现以智力资本、知识资本及管理为核心的价值创造过程。其核心理念是以杠杆原理充分利用各种外界资源,减少自身投入,集中自身资源于产业链利润最高阶段,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当然,“轻资产”运营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容易被模仿,难以形成中长期的竞争优势。尽管如此,“轻资产”运营管理理念对公司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人力资源配置和用工思路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是逐步探索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发展之路。改革用工补充渠道,在总量控制前提下,逐步以引进高校毕业生为主,不断提高新增人员科学文化素质,淘汰或减少低技能、低文化素质人员,进一步改善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文化结构。

二是全面推行业务外包运营模式。“轻资产”运营的法宝是业务外包。通过实施生产辅助专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将非核心业务引入社会资源,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化公司运营,进一步压缩单位编制及定员。

三是积极探索企业内部岗位整合。“轻资产”运营的关键是业务整合。在大力推进生产辅助专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基础上,按照“一岗多能”、“一人多岗”的思路,积极探索并逐步实现对企业内部岗位的优化整合。

四是积极探索整体托管运营模式。借鉴国内外煤炭生产企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依托专业化公司的经验、技术和人才优势,逐步探索将酒店、幼儿园由专业化公司整体托管运营。

五是合理压缩非生产性投资。“轻资产”运营的首要特点是低资产投入。除生产、安全等必不可少的投资外,对矿井质量标准化、回采支护方式及地面工程投资,尤其是后勤服务设施投资,宜本着“节俭、实用”的原则,进一步压缩投资规模,不搞“形象工程”,不搞过度投资。

2 用工趋势分析

2.1 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用工的影响

煤炭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用工需求量相对较多,而从业人员文化层次、技能素质相对偏低,岗位(工种)替代性强。由于人员技能素质与目前装备水平的不匹配,导致劳动效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先进的装备来实现,而难以通过人员素质与装备水平共同提高来实现。

2.2 人工成本对用工的影响

随着劳动力市场价位不断提高,企业薪酬水平增速较快,企业工资总额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人工成本压力逐渐显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企业用工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严控用工新增量,以此来缓解人工成本较快增长的压力。

2.3 管理成本对用工的影响

煤炭行业属高危行业,主要从事地下采掘作业,条件艰苦,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威胁,安全难度和安全压力极大。目前,限于人员文化层次和技能素质的影响,为保证安全生产,实现长期效益,企业在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推行应知应会知识考试和“一岗双述”考核等活动的同时,不断加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安全动态检查考核力度,强化现场管理,认真做好隐患排查,超前预防矿井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目标的全面实现。这些工作的开展,相应地加大了企业的管理强度和管理密度,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

3 “轻用工”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及实现路径

“轻用工”管理是对应“轻资产”概念提出来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充分满足煤炭主业需要,留住高素质、高技能等核心人力资源,确保职工队伍精干、高效;二是对技能要求相对较差的业务或岗位,一律采取外部委托的方式,以此来减少自有用工数量;三是保持与集团规模、效益相适应的用工总量,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3.1 “轻用工”管理的指导思想

以 “十二五”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积极借鉴“轻资产”管理理念,着力突出人均概念,进一步深化用工管控机制,本着“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相结合”,“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提高进人门槛,严控用工总量。通过实施“管理换人”、“装备换人”、“技术换人”、“机制换人”4个换人机制,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全面提升职工整体素质,逐步实现“高装备、高素质、高效率、高效益、高待遇”目标,为集团做优做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

3.2 “轻用工”管理坚持的原则

3.2.1 总量控制、适度紧张的原则

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参照省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坚持“宁上装备、不增一人”的方向,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定员管理,从紧核定用工总量,并随内外部环境变化,动态调整。严格执行用工审批备案制度,严把用工入口关,从源头上控制用工新增量。

3.2.2 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

根据行业竞争特点和单位实际需要,按照市场化方向推进用工模式调整,积极探索并建立多元化用工机制。根据岗位特点不同,合理确定用工形式,理顺用工关系,优化用工结构。充分利用企业外部人力资源,对专业技能要求低、替代性强的工种和为采掘一线生产配套服务的生产、生活岗位,依法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全面推行社会合作和业务外包等多种用工形式,切实做到“不为我有、但为我用”。

猜你喜欢
轻资产运营模式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能源型国企转型升级与轻资产运营研究
能源型国企财务管理与轻资产运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