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三贴近”教学探索

2016-06-21 08:57农大明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操作策略三贴近思想政治

农大明

【摘 要】分析思想政治课坚持“三贴近”教学的必要性:“三贴近”教学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是克服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弊端需要,是展现思想政治课的独特魅力的需要。阐述“三贴近”教学操作策略及模式,提出“三贴近”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 三贴近 操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125-03

思想政治课“三贴近”教学是指思想政治课课堂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即教学立足于世情、国情和学生的实际,深入现实生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把握学生脉搏,了解学生愿望,从而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知晓国家的发展状况,认清自己的发展环境和存在价值,进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变成可亲可信,深入人心。本文对思想政治课“三贴近”教学作粗浅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课坚持“三贴近”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三贴近”教学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在第四部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此外,从课程设置的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来看,每个模块都有“生活”两个字,都与生活有关。这也说明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因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实行“三贴近”教学,教学必须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遵循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三贴近”教学是克服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弊端需要。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及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老师们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侧重学生对知识的抽象记忆,使得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的世界之中。课堂教学存在片面注重向学生“灌输”“注入”学科知识,忽视对学生品德、意志价值观等生成性品质的养成问题。这种脱离学生、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课堂说教,忽视了学生身边活生生的实际,忽视了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实际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忽视了学生心理世界,漠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三贴近”教学,能让课堂回归生活,关注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际,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及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实际,能让学生把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带到实际生活中去,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实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克服单纯“灌输”“注入”方式,进而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意志,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再次,“三贴近”教学是展现思想政治课的独特魅力的需要。思想政治课的魅力在哪?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课堂魅力除了教师个人自身素养以外,还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中讲的学生的关注点、传授学生需要的知识点、分析学生的兴趣点、联系社会的热点、解答学生的困惑点、回应人们的质疑点等这几个“点”上。“三贴近”教学,把思想政治课教学置于社会实际、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中,它关注国内国际的社会热点,面对社会现实,不回避学生的困惑点、社会的质疑点;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活为切入点,通过了解生活、分析生活、感悟生活,最终使学生接纳生活、参与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有趣、有用、可信,进而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守望心灵的驿站、拓展思维的空间、感悟与追寻幸福与快乐的殿堂,成为涵养智慧的栖息地、高尚灵魂的点化场、自由思想的起跑线、崇高理想的助推器。这样,思想政治课就会魅力无限。

二、“三贴近”教学操作策略及模式

(一)课前准备

1.理念先行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实施“三贴近”教学,必须树立“三贴近”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化、抽象化、规范化为特征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生实际,用事实说明理论,寓事于理,以事明理,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和接受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感悟、生成,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再次要树立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课前根据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相关资料,参与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课中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置于教学情景中,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课后,要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分析、解释、解决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思政政治课教学生活昧浓、趣味性强。

2.“三贴近”教学有赖于“三贴近”教学材料

无教学材料,“三贴近”教学就成为无米之炊,因此,实行“三贴近”教学必须准备好教学材料。这里的材料应包括这几部分:

一是教材材料。主要是指教师把教材中能与时政热点、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结合的知识点归纳出来,并准备与之相应结合的时政、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材料,如《经济生活》第一课中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信用卡、支票与外汇这三个知识点是可以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师在课前,必须确定这三个知识点能与实际相结合,然后寻找结合材料。如货币本质这个知识点,讲到商品这个概念,我们必须准备好讲生活中的哪些商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讲到货币的产生、发展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准备不同时期的货币实物或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并理解这一内容。

二是学生材料。学生材料的准备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学生所思、所想、所看、所做什么,我们教师必须了然于胸。比如,教师在教《文化生活》模块时,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现在在看什么书、什么电视,什么电影、唱什么流行歌曲,流行什么语言,心中的偶像是谁等,这样,教师才能结合他们的实际讲文化生活的内容,学生才感到有趣、有用。一个是学生实践体验。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获得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教学中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无法架起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课前,有目的地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教《经济生活》模块“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内容时,可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调查家庭主妇消费情况,上班一族消费情况和学生周末在影院消费情况。上课时,让学生带着课前调查的材料及其调查得出的结论,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价格变动对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从而使课堂生活味浓、趣味性强。

三是教师材料。教师材料至少包括这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对某一事实的看法;一个是教师的实践体验。如讲《政治生活》第五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这一框题的内容时,教师可就自己对全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看法作准备。课中谈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感到政治教师也是平凡人,不是一个只谈理论,高高在上的人;政治教师同时也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的人;让学生感到政治教师可亲可敬,进而喜欢政治课。再如,在讲《经济生活》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题的货币支付手段时,教师可就自己的亲身体验,从用现金支付,到信用卡、公务员卡支付,再到在手机上用支付宝支付,说明支付手段日益电子化,这样会更激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3.备“三贴近”的课

备“三贴近”课主要是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到“三贴近”。

一是教学目标“三贴近”。在目标的确定上,备课时,教师必须围绕“三贴近”来确定。

在知识层面上,通过“三贴近”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和领会教材知识。在能力层面上,通过“三贴近”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搜集和处理生活信息,获取新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对经济生活的选择能力,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能力,对先进文化生活的认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通过“三贴近”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大胆参与、体验社会生活,并引导学生憧憬美好生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为他人服务的理想。

二是教学过程“三贴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必须以“三贴近”作为主线来贯穿。用“三贴近”材料导入,用“三贴近”材料教学知识,用“三贴近”材料布置作业,用“三贴近”小结课堂。

三是采用“三贴近”教学方法。如体验式、活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等,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贯彻“三贴近”教学思想。

(二)课中实施

在课堂上,“三贴近”教学,从导入,新课学习、作业布置、课堂小结等,以“三贴近”为主线,并贯穿起来,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这种模式既是科学教学理念体现,也是教学方法的体现,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思想政治课“三贴近”教学,应构建这样一个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三贴近”教学模式,即“情景导入,快乐起步——融入实际,体验学习——构建知识,感悟实际——解惑践行,验用知识”的四步教学法。

高中思想政治“三贴近”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及目标达成,如图所示:

基本环节解释如下: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快乐起步。这里的“情景”,主要是“三贴近”事实材料。“三贴近”教学的导入,必须用一个‘三贴近“事实或材料作为切入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事实或材料,可以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图片、漫画、社会热点话题、名人名言、名片名段欣赏、小品饰演及学生日常生活碰到的各种问题,包括思想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等。以这些事实或材料导入,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界限,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起学习欲望,唤起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体验和感受。如在讲讲授《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框题时,教师可引用某一学校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这种现象,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排名的看法。学生发表了各种看法后,问学生为什么你们的看法不同?然后提出,这些不同的看法就是生活中的哲学,由此引出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生活处处有哲学,让学生在生活中走进课堂教学。

第二个环节是融入实际,体验学习。这是高中思想政治“三贴近”教学模式构建的直接要求和生动体现。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若干问题,创设一定的实际情境,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与思考,领悟理论观点,认识生活现象,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特别是“知识”方面的目标。这个环节要注意这几个问题。一是老师设置的问题必须切合实际,学生能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二是教师要相机介入,不作看客,要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彼此的思考、情感和体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三是在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必须明确分工,责任分明。四是情景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如,在“公司的经营”一框的教学中,教师列出学习提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在学生初步了解企业与公司的含义与分类基础上,开展“创业之路”的探究活动。活动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成立公司(公司成立的相关条件知识),创业起步。第二步,经营公司,让学生扮演公司相关领导人畅谈公司的经营之道(公司经营的相关知识)。第三步,盈亏预设,理性对待。这样,让学生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领会公司经营的相关知识。在实战演练中提高学生将来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为构建知识,感悟实际。这是“三贴近”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中,是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构架。在构建知识框架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几个问题,一是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如何?二是本节课内容与前几课内容有哪些联系?三是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分布在哪几课?四是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等。以此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思维导图去整合教材内容。如在“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一框的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整合就是“依法行政是什么——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依法行政”。教师还要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感悟知识,以事明理,同时,要让学生用课本知识来说明现实生活问题,以理说事。如在“消费及其类型”一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跟学生说,老师有一个梦想,就是要买一部小车。然后把自己的月收入、月支出讲给学生听。最后,问学生,老师该不该买车,买什么价位的车,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最后归纳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重点知识。学生在情景案例中,在讨论发言中,领会知识,并形成“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理念,进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达成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四个环节,解惑践行,验用知识。这是“三贴近”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环节。在第二、第三个环节的基础上,教师要侧重于对知识难点或疑点进行点拨,鼓励学生把书读通、读懂、读透。主要做法是提出高于教材的、更有思考价值的发散性或拓展性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感悟生活、体会生活,解除疑惑。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这两点:一是要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解除学生的对社会、对生活的疑惑,以便让学生能感受到理论之真,生活之真,以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框题内容时,对当前反腐斗争中,部分官员落马,让人们对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产生了怀疑,部分学生也受到了影响,也产生的同样的疑惑,因此,教师课中必须把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观点讲深讲透,这样才能解除学生的疑惑。二是在引导学生思索生活、感悟科学的基础上,注意总结评价,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和激励功能。如在讲“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这一框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你心目中合格的人民代表是什么?然后,教师加以点拨、评价,让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价值判断。当然,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掌握知识是一个基本层次,更高的层次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在用过程中,验证知识。因此,在这个环节上,课的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言简意赅地谈本堂课的学习收获与探究启示,产生了什么样的新认识,并适当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自主感悟、践行生活、走进生活和享用生活,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知行统一”的目标。如在“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框的教学中,教师最后可让学生就自家的收入情况,制订一份家庭月消费方案,通过制订方案,既让学生掌握正确消费的知识,又让学生把知识延伸到生活,到实际,达到知行统一,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课后延伸

“三贴近”教学必须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后延伸,主要是教师不失时机地通过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诸如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用所学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等,进而反思课堂体验,解除疑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等。例如,在学习了《文化生活》模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框题内容后,老师“请学生为英国伦敦中国文化中心设计展示中华文化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中华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一展风采,并且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享受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三、“三贴近”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精心准备。“三贴近”教学,教师必须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 教师不能课前无准备,上课时随心所欲,课后放任自流。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哪些方面,哪些知识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材料来说明,来体验,来感悟,来验证,课中什么时候用“三贴近”材料,用什么“三贴近”材料,怎么用“三贴近”材料,课后如何延伸,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达到“三贴近”目的,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享受学习的乐趣,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精心安排。

第二,重点突出。“三贴近”教学中的“贴近”,不能这也“贴近”,那也“贴近”,胡乱“贴近”。必须依据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贴近”,应以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抓住重点,带动一般进行“贴近”,进行联系。

第三,不能舍近求远。“三贴近”的材料案例,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古今中外的事例教师均可选用,但在有多个事例可选用时,应该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接受的事例。一般来说,材料案例要有新颖性,最好选用当时当地的材料事例、学生案例,新近发生的案例,大众关心、关注的案例,人们热议的案例,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学生也感到亲切,容易理解和记忆,效果更好。

第四,注意正能量。教师选用“三贴近”材料,必须选择思想性强的事例,力求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正能量的作用,而不应单纯追求活跃课堂气氛,为了所谓的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标新立异,大讲一些低级、庸俗的事例,这失去了“三贴近”教学的意义。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操作策略三贴近思想政治
小学中年级语文群文阅读的操作策略
中职语文模块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操作策略和效果观察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操作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