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融合式校本教培研

2016-06-21 14:30龚成尚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品位校本教研

龚成尚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99-01

学校教育发展需要更好的校本教培研,同时高品位的发展也需要高品位的教研文化,需要高素养的教师。

一、高品位的教育需要高品位的教研文化

引领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是教育教学研究,这是一般学校都在进行的,而一般学校进行的则是常态的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缺乏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对于学校及老师的发展的作用不是非常明显。教研要有品位,要有特色的教研文化,才能引领老师成长,才能引领学校发展,才能产生并促进高品位的教育。

1.高品位的教研文化必须有顶层的设计。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学校的办学品位的高低取决于学校教师团队、取决于学校生源、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真正的名校效应所反映出来的是校长的品位高低决定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当然也决定了学校的教研品位高低。

2.高品位的教研文化必须有崛起的中层。教研活动的有效展开既需要分管领导的指导与督促,更需要一支崛起的中坚力量作为支撑,而这支力量的素养与能力决定了学校校本教研水平。能力强、素养高、会合作,那么教研文化的品位就高,反之就较低。这部分中尖力量,包括各教研组的教研组长与备课组长,包括各教研组的教学骨干与教学名师,也包括各组正成长成熟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也是建设校本教研文化的生力军。

3.高品位的教研文化必须有厚实的基础。教研活动不只是形式而已,它是在每节课每位老师的最基础的教学中产生、提高后又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它应有一定的基础。

总之,要推动学校发展,创造高品位的教育,必须营造高品位的教研文化。

二、高品位的教研文化需要高素养的教师

学校的特点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每所学校的追求目标。学校的教研活动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实质也是培养人的,是培养教师的。教师在接受培养的过程中,又在建设教研文化。建设高品位的教研文化,应该在工作上突出了“三个一”,即坚持一个原则:以人为本,建设优质学校或学校教研组;一个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科教师;一个目标:建设高质量和高品位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1.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主体。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主体作用,我们上海中学的教师具有较好的责任意识、传承意识、吸纳意识和创新意识,而这些意识的取得就是通过校本教研加以培养的。

2.教师是推进教育均衡的主力。学校的发展不只是体现在学校硬件设施的齐全配套,不只是体现在教师的成长成熟成名,更是体现在学校的真正主体学生的发展上,并且是全面发展均衡发展。落实国家发展纲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力仍在教师。宏观上说,校点的布局校貌的改观要靠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中观和微观上说,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力在教师。

3.高素养的教师是高效课堂的主人。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体现是课堂教学的高效,而教研的一级目的在于改进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研的变量是教师,而课堂教学的变量也是教师。教研促进教师的进步,教师的进步又促进课堂教学的提高;教师素养的高低也就决定了课堂效益的高低,所以说,高素养的教师是高效课堂的主人。

总之,高品位的教研培养教师,而高素养的教师又推动高品位的教研文化建设。

三、培养高素养的教师必须创新校本教研

诚然,培训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养,但这些往往只能给教师一些理论或案例,教师学后的实践难以快速或全面提高。对于教师这个群体来说,要提高其素养应当在其实践中反复地操作思考(即教与研),有时围绕一个问题或者主题进行轮回式的教与研。因此,要培养和提高一个教师群体的素养,必须创新学校的校本教研。

1.教与研只有融合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哲人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也就是说要将“教”和“研”有机融合起来,才能称之为实际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因为它是一种“以校为本”“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是一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学校文化或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是一种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发展的平台。

2.教与研只有融合才能壮大高素养教师队伍。通过教与研的融合,教师的素养才能得以提高,专业才能得以发展,特别是一些有志于教育教学的老师在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技巧等。

3.教与研只有融合才能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一个将教育教学当作事业来做的教师,他每天是快乐的、幸福的,而这快乐与幸福的源头则是教与研融合。将自己的教育方法与孩子们的实际行为结合进行分析研究,找到一种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这种教与研的融合就会让一个班主任感到幸福;将老师们观课议课的建议当作准绳或标高来设计下节课并获得成功,这种教与研的融合就会让一个任科老师感到幸福;将自己每节课堂教学后记总结成一篇优秀的教学随笔或论文送上报端,这样教研结合会让每位老师感到幸福,等等。要获得真正的教育教学幸福还在于将教与研有机地融合起来。

四、全程融合式教、培、研促成学校特色

如果说教与研是学校发展的两个支点,那么培就是这两支点的着力点或受力点。培就是培教师、培学生。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培养学生的知识成才,培养学生的心灵成长。将教、培、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我校校本教研的重要特色。

1.离开了培,教与研就丧失了部分功能。培是教与研的目标,如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初级的培养目标是让教师能进行有效的知识教育,是知识性的;中级目标是让教师能经营课堂,是技能性的;高级目标是培养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影响学生的心灵成长,是人文性的。离开了这目标,那么教与研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

2.离开了研,培就失去了高度。在本位的校本教研中,研教是相互促进的。若只是为教而培,缺乏研的引领,那么培就会变得平常普通化,失去它应有的高度。当然,三者中如果离开了教这一基础,无论是研还是培,都会失去其成长的土壤,成为“无本之木”,研、培也就失去其意义。

3.离开了全程,教就丧失了生命。教学是学生的一次知识与技能的成长之旅、是学生心智与情感丰富之旅,是教师知识、能力与情感等魅力的展放,不可半途而废。它注重学习过程,它注重生命的体验。因此,教、研、培三者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循环式前进,离开了全程,教就成了无源之水,终将枯竭。学校在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时,充分考虑这三者的关系,使之有序有机结合,以彰显学校教研特色。

猜你喜欢
高品位校本教研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品位茧丝蚕品种“川山×蜀水”原种性状及繁育配套技术
扎玛当小流域由高品位治理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高音质,高品位Mclntosh(美国麦景图)MA252合并功放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Olympica I SE音箱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