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2016-06-23 00:53李宇佳赵中秋蒋许龙
护理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机构养老老年人

姜 哲,李宇佳,梁 爽,赵中秋,蒋许龙,李 昆

长春市老年人长期照顾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姜哲,李宇佳,梁爽,赵中秋,蒋许龙,李昆

摘要:[目的]了解长春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养老需求,分析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及模式选择,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长春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4.6%的老人认为现今社区服务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并提出以社区医疗、老人活动中心、上门治疗为主的服务需求;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经常性疼痛、慢性病和担忧养老;患有慢性病、不为养老担忧、专科或未上过学的老人更倾向于入住养老机构。[结论]政府应尽快完善长期照顾服务体系,以非正式长期照顾服务为基础,大力发展社区长期照顾服务,面向所有老年人,结合他们的具体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长期照顾;机构养老;服务需求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也是老年人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形势异常严峻。根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1%[1]。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比例将达到17.0%[2]。调查显示,长春市2013年底老年人口数量已达122.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6.3%,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7.14%,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征十分明显,养老服务供需矛盾非常突出[3]。基于此,了解家庭、照顾机构老人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探索现有社区和养老机构服务的模式,将有利于针对性地对他们在长期照顾中的角色进行多元定位,通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探索更为合理的长期照顾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长春市6个行政区抽取60岁及以上、智力无明显损害、自愿参加本研究的老年人共计3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

1.2方法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养老意愿6个方面,共60题[4]。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IADL)。ADL量表包括10项内容,分别是大便、小便、修饰、如厕、吃饭、转移、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5];IADL量表可反映老年人在家中、工作单位以及社会中的功能状态,对于了解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及长期预后具有一定意义[6]。其他内容采用自设问卷。共发放3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问卷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单因素ANOVA检验和二项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人长期照顾意愿和选择倾向,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300名老人中,年龄最低60岁,年龄最高89岁,平均72岁,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6.3%,高于第6次人口普查高龄老年人比例。其中男性占65.3%,女性占34.7%;经济方面:77.0%是靠离退休工资,15.9%是靠子女补助,其余靠政府救济和储蓄;医疗保障方面:13.0%的人无任何医疗保障,68.9%靠基本医疗保险,11.9%靠公费医疗,其他靠商业医疗保险等,其余情况见表1。

表1 老年人个人基本特征与机构养老意愿及照顾类型偏好的交互分析(n=300)

经ANOVA检验,年龄、文化程度、经常性疼痛、慢性病和担忧养老这5个变量对机构养老意愿有影响(P<0.05),而性别、婚姻、月收入、健康满意度、自理能力等无明显差异。

2.2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视力:45.0%的人认为较好,36.7%的人认为一般,18.3%的人认为较差;听力:56.7%的人认为较好,33.4%的人认为一般,9.9%的人认为较差;思维:56.7%的人认为较好,30.0%的人认为一般,13.3%的人认为较差;生活方式:21.0%的人有吸烟的习惯,18.0%的人经常饮酒,80.3%的人经常锻炼身体,16.7%的人偶尔锻炼。在过去半年内,38.4%的人经医生治疗过,平均花费578元。

2.3日常生活能力依赖发生状况300名老人中,ADL依赖发生率为1.7%,即便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的ADL依赖发生率也很低(4.2%),说明大部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不需要他人照顾,但是有12.8%的老年人发生了不同程度IADL依赖,说明有一部分老人某些方面生活功能需要他人的辅助。

2.4长期照顾认知和社区服务满意度大部分老年人能自理,但会担忧自己的养老问题,需要他人照顾,计划将来入住专门的养老机构(70.4%)。但是对于现有的社区老年人服务,64.6%的人表示无实质性的服务或者对服务不满意,其原因主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不全、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诊疗水平有限、卫生条件差、服务人员态度不好等。调查显示:在老年人患病期间,18.2%的人选择家庭护理,一般由配偶或者子女照顾,仅有0.3%的人是由专业护理人员照顾。

2.5长期照顾意愿及照顾类型偏好影响因素分析以调查对象各项个人基本特征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即通过一系列的交互分析展现出各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经ANOVA检验,年龄、文化程度、经常性疼痛、慢性病和担忧养老这5个变量对机构养老意愿有影响(P<0.05),进而将有关的5个变量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机构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文化程度和是否担忧养老对机构养老意愿有影响,即专科和未上过学的老年人更倾向机构养老,且专科学历的老年人比未上过学的老年人更倾向机构养老,没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不倾向机构养老,而对养老问题不担忧的老年人更倾向机构养老。

2.6长期照顾需求300人中,73.4%认为社区应提供实质性的医疗服务,69.7%认为应该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59.0%希望设立护理院,上门治疗、康复护理、家务辅助等需求也较大(见表3),更有老年人表示,应该设立老年人食堂,按照老年人适宜的营养摄入标准安排菜谱。至于机构养老收费标准:42.3%的人认为1000元/月~2000元/月,33.0%的人认为500元/月~1000元/月,14.4%的人认为2000元/月以上;31.2%的老年人认为,政府应该根据家庭收入给予不同比例老年人长期护理费用补助。

表3 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的多重响应分析(前8位)

3讨论

3.1以非正式长期照顾服务为基础,大力发展社区长期照顾服务家庭养老在我国各种养老模式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属于非正式长期照护体系(LTC),长春市老年人ADL依赖发生率较低,可以将家庭养老作为基础[7]。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改变,老年人还需要社区提供以社区医疗、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护理院为主的服务。现有的社区由于资金问题,长期照顾专业领域的医护人员比例较低,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带病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长期照顾需求,供需出现矛盾[8]。据调查,长春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达62%,患慢性病的老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纵观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对待慢性病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预防与康复。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社区长期照顾来应对老年人健康减损的挑战。

3.2结合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目前开设的长期照顾机构受经济等条件的限制,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大众化的,不能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老年人对于机构养老的费用出现分歧,自身无力承担全部的养老费用,与他们的需求严重不协调。一方面,可以提高老年人养老金的基准,或者根据个人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助,老年人月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其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进而减轻家庭负担,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延长寿命。对于不同规模的机构养老,政府可以规定,有20张床位的机构应该配备什么样的生活配套以及安全设施,50张、100张床位的机构应该配备什么样的生活配套以及安全设施,床位不同,标准不一样,收取的费用也不一样。另外,文化程度方面,专科和未上过学的老年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且专科学历的老年人比未上过学的老年人更倾向机构养老,故在机构建设方面,应主要考虑这一人群的生活习惯、娱乐项目、饮食指导等。对养老问题不担忧的老年人更倾向机构养老,结果与我们的预测相悖,具体原因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究。

3.3明确长期照顾的目标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机构人员在本次调查中表示,长期照顾给人的印象只是一种福利体系,身体不好、无人照顾才会入住。的确,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一些非福利的长期照顾机构开始出现,但规模和影响都较小,无法形成体系,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9]。我们应该明确:长期照顾不只是为了让残障人士恢复健康,而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是为了解决整个社会人群的长期健康问题。老年人担忧自己的健康问题,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倾向机构养老,他们需要专业化的长期照顾来减少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的伤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宣传新型养老观念,鼓励老年人进入专业化机构,提高生活质量。

3.4政府应尽快完善长期照顾服务体系,规范长期照顾机构本研究中64.6%的老年人表示社区无实质性的服务或者对现有的服务不满意,所以政府应尽快完善长期照顾服务体系,保障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家庭照顾和社区照顾应该得到合理的配套政策支持,与养老保险待遇适当挂钩,使机构小型专业化,规范现有的长期照顾机构,利于长期发展,从而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足26张,非常紧缺,所以长春市长期照顾体系必须要完成由单纯的养老机构向养老产业转变、由政府主导向社会主导转变,由单纯面向无子女、无自理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老人向所有老人转变、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国家统计局,2015-02-26(1).

[2]罗良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3(4):55.

[3]刘淑香.吉林省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4):800-804.

[4]李维洁.城市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调查及服务体系探讨[D].南京:东南大学,2004:1-45.

[5]ADL量表[EB/OL].[2015-10-13].http://wk.baidu.com.

[6]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EB/OL].[2015-10-13].http://m.doc.88.com.

[7]焦亚波.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816-2818.

[8]谢红.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护理服务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4-16.

[9]施巍巍.论发达国家老年人长期照顾的制度模式[J].学术交流,2012(218):119-122.

(本文编辑张建华)

Survey and analysis of needs of elderly on long-term care in Changchun city

Jiang Zhe,Li Yujia,Liang Shuang,et al

(Nursing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Jilin 13002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know about the health status and pension needs of elderly in Changchun city,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ode selection of their pension will,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coping with aging challenges.Methods:A total of 300 old people who aged 60 and above in Changchun receiv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using th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Results:64.6% of the elderly thought that nowadays the community service was not sufficient to meet their demand,and it put forward the service demand that took the community medicine and elderly activity as center and home treatment as main body;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stitutions pension will included the age,cultural degree,recurrent pain,chronic diseases and worrying about pension;the elderly who suffered from chronic diseases,did not worry about the pension,was specialist or did not go to school more inclined to stay in the pension institutions.Conclusion: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long-term care service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vigorously develop community long-term care services for all elderly based on the informal long-term care services.Facing to all old people,it provided the diversified health services combined with their specific needs and to enahnc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elderly;long-term care;institution pension;service demand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14B74307。

作者简介姜哲,本科,单位:13002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李宇佳、梁爽、赵中秋、蒋许龙、李昆(通讯作者)单位:13002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R473.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7.01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6B-2101-04

(收稿日期:2015-10-14;修回日期:2016-05-11)

猜你喜欢
机构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
系统论视角下对各种不同养老机构类型的比较研究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高龄者护理产品设计研究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现状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