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不同“道”

2016-06-23 19:25野岛刚
特别文摘 2016年12期
关键词:正史历史学道路

野岛刚

在听到“道路”一词时,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景象呢?

对于日本人来说,道路是指在脚下延伸至远方的事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道路就是为了让人前进的,它给人一种非常积极的印象。但是,它的意义也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无论有没有道路,人们都是会前进的。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道路则是在脚下向后方延伸的事物,它是为了让人回首过去而存在的。它虽然并没有什么消极的意味,但其中蕴含着很多深意。

在汉语里,有一句名言叫作:“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见《史记·伯夷列传》)在这句话的背后,隐含着人们这样的想法:在历史的潮流中,个人的想法与善恶的判断显得极为渺小,历史本身就是一种道路。

中国人会把道路与过去结合起来思考,而日本人并非如此。这鲜明地体现出了日本与中国历史观的不同。

日本人原本就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奈良、平安时代曾出现过《日本书纪》、《续日本书纪》等正史,但后来就再也没有类似的史书出现了。日本人在中途放弃了记录历史的工作。可以说,在天皇一直存在、从未发生过政权更迭的日本,原本就没有记录下正史的必要。

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历史是无论如何都要记录下来的。在中国,“史”字原本的意思是在皇帝的统治下记录历史的官职。中国是历史家的国度,也可以说其政治史就是历史。因此,中国人留下了浩瀚的历史书卷。人们都会把“名垂青史”作为人生的最大目标。

中国人也相信,后人会经常回顾历史,“道路”一词就是用来表现这种意义的。说得再详细一些,在体现“道路”的历史过程之中,维持着这个世界的人间正义并不能总是受到正当的待遇,有时会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史官与历史家的使命正是去发现这些被埋没的正义,并将其彰显出来——这也是研究中国人思想的一个角度。

明治维新之后,欧美的历史学传入日本,日本的历史学也因此诞生。但在之前的日本,没有出现过一个像中国那样有名的历史家。可以说,日本人原本就对记录历史不太感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天皇的血统万世不变、从未发生过一次“革命”的日本,人们并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对记录历史保持高度敏感。从两国人民对“道路”一词的不同理解,我们就能看出这一点。

(摘自《南方都市报》 图/豆薇)

猜你喜欢
正史历史学道路
让正史守住人民的心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
历史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裸婚”背后的历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