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事生事

2016-06-23 21:58陶短房
特别文摘 2016年12期
关键词:招儿吴三桂康熙

陶短房

据说当年吴三桂跟着老师洪承畴打下云南后,洪承畴奉调回京,吴三桂摆了桌酒菜,趁着酒兴向老师请教自保之道。只见这老洪不慌不忙,轻轻说了一句话:不可令云南一日无事。

洪承畴是这样说的,吴三桂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云南始终也没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乱子固然不用说,没乱子他想方设法也得折腾出点儿乱子。果然这云南地头蛇他一做就是几十年。

那么问题马上就来了:吴三桂自打坐镇云南,一直就是照着洪承畴的九字真经来做,每天孜孜不倦地在云南周边制造社会矛盾,好为自己留在当地创造合适的舆论氛围,缘何顺治朝他这招儿十分好使,而在康熙朝就不灵了呢?有人据此认为,这是顺治弱智、康熙英明的结果。

洪承畴那句九字真经,话固然是一点也没错,却是句应时应景的话。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天下还乱着,湖北、四川一带还有不少南明和李自成的残部,东南沿海郑家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这整个天下,那就是个“有事”的天下,皇帝的重心主要放在应付这些事上。您在您的一亩三分地生事,并以此为借口泡在当地作威作福,皇帝别说未必看破您的小算盘,就算看破了,您这打着中央旗号的土皇帝,也绝不会比那些还打着反动旗号的土皇帝更可恨、更具威胁。因此,您就可以凭着这招儿一直这么混下去。五代十国时湖北荆州一带的南平小王国,就靠着这招儿到处骗吃骗喝。他不是没称皇帝嘛,周围大国小国凡是称皇帝的,他都给磕头称臣,而且是今天在这边弃暗投明,明天跑那边回头是岸,隔三岔五玩转会,检讨书写得都快能装订成册了。可各路真龙天子们虽说把这位姓高的南平王恨到牙疼,甚至给起了“高无赖”的“美名”,却也只能每次都忍气吞声,还挤出点笑容慰抚、犒劳。凭什么?还不就凭着“天下有事”这四个字!

可是一旦天下已然无事,那就完全是另一番光景了。

前面说的那个“高无赖”家,最后一代叫高宝融,南宋中央军路过,他不过犯了慰劳不及时的政策性错误,就让中央军找茬给收拾回首都汴梁坐冷板凳去了。如果说高家还有些“前科”、“现行”,杭州的吴越国王钱俶,那可是对中央要多恭顺有多恭顺的主儿,结果怎么着?还不是给中央趁着进京述职的机会收编了?

天下有事,地方上才能拿“有事”作口实,要求军政独立,或世袭镇守什么的。因为皇帝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对付威胁他拥有天下的那些大事上,至于边疆地区闹点小小独立,只要不离谱,那就由他去,丢点儿小权,总比丢掉地盘或江山划算得多吧。

但倘若天下已经无事,皇帝心里首要琢磨的就只能是“削藩”,是把地方上大大小小的权全都收回,再由自己琢磨怎样重新分配下去。这个时候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责在于一人,他当然要千方百计削弱地方权力,对这种拥兵自重的地头蛇,则更不会客气。

天下有事再生事,是任何一个土皇帝必须时刻谨记的一句话。吴三桂在“天下无事”时造反,正应了康熙自己的一句话,是削藩也反,不削也反,就算不反也不会有好事,一旦真的造反,那便正中下怀。

(摘自《皇帝公关学》 中信出版社 图/廖新生)

猜你喜欢
招儿吴三桂康熙
墓葬防盗有妙招儿
错判时局的吴三桂
康熙:阳刚雄健
鲜果出远门得用新招儿
31省份治“双超”如何出招儿?
招儿姐
清初吴三桂控制下的云南社会
康熙爱读《武经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