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彦君的共富梦

2016-06-24 20:00董瑞衡蔡林勇王宇萌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6年6期
关键词:入社乡党委种地

董瑞衡 蔡林勇 王宇萌

人物小传:

索彦君,方正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德善乡德善村党总支书记,先后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全省农村“百名好支书”。

2011年的秋天,方正县德善村党支部书记考上了公务员。

谁来接棒?

党员、群众的眼光齐刷刷地望向51岁的索彦君——他当了28年村会计,遇事稳重、做事细致、待人和气、熟悉村情……除了他,还有谁更适合?这一人事变动让德善村随之改变。

德善村是一个典型的合并村,土地少,每户平均只有4.6亩。家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都盼着把腰包鼓起来。

“如果全村土地统一耕种,大家就能外出打工,家里的日子肯定是另一个样子。”村“两委”会上,老索提出这个设想,但各种疑惑也随之而来。

“统一种?你咋保证村民的收益不少于往年?”

“可行吗?有的家有农用机车,有的没有,咋算钱?”

……

在一大堆难解的问题面前,索彦君只能选择在繁忙的村务中耐心等待机会。

201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打开了土地集中经营的政策大门。索彦君赶紧找到乡党委,详细阐述了带领村民“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得到乡党委的支持。

眼看多年的心愿有了眉目,平素里一脸严肃的索彦君笑了。

2013年春节刚过,索彦君就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大会,讨论成立粮食产销合作社的事儿。当他把想法说给大伙听后,台下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便吵开了:

“村里是不是想借合作社之名把土地收回去,把我们的粮食补贴整没了?”

“买到假化肥,责任、损失算谁的?”

“你老索算盘打得好,谁知道你是咋算计的?”

……

一场会开下来,全村四个屯竟然有三个屯的村民不同意加入合作社。老索的想法不仅没被叫好,反而落了一身埋怨。他不免觉得有些委屈,回家跟妻子倒苦水:“你说这都是好事,大伙儿咋就不理解呢?”

委屈归委屈,工作还得干。冷静下来后,老索开始琢磨:大伙儿这是在观望,心里没底。既然全村的合作社难整,那就先从同意入社村民较多的德善西屯入手,给全村人打个样。

开始,西屯的办社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有一天,几户村民不知听了谁的话,不肯入社了。索彦君一连三天挨家去做工作,可是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村民们心里还是不踏实,他索性拍起胸脯打保证:“如果发现我徇私舞弊,我陪你们到上面告我。”几户村民见他如此掏心掏肺,才同意“带地入社”——西屯118户村民全部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

2013年春天,骏丰农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为了避免以往“大锅饭”的经营模式,老索率领村“两委”制定了详细的经营、分红等制度。

“土地承包权还是大伙的,粮食补贴自然是各家拿各家的;购买农资找大厂家采购,要有发票。”

“1.5亩地核算为一股,每股折合人民币1000元;带农机具的,按年限折旧,平均每股折合7000元。愿意种地的,你就留下来种地,合作社发工资;不愿意种地的,村里帮你联系打工的地方。”

……

索彦君上面讲得详细,社员下面听得认真,还不时响起一片掌声。

秋天收获时,合作社的优势顿显:全屯人均收入13 000元。

合作社搞出了名堂,其余三个屯未入社的村民后悔不迭,纷纷找党支部、村委会要求成立合作社。土地集中经营的局面终于打开了。如今,老索带领村民创办各类农业合作社4个,全村年人均收入10 100元。

“光靠种粮食,富起来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们今年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通过机械服务,一年两次分红,既增加粮食产量,又增加合作社社员收入。下一步,我们想建一个200吨的烘干塔,再办一个小型大米加工厂。村里还有5000亩的旱田,我打算让村民调整种植结构——种蔬菜。”索彦君满怀信心地计划着。

猜你喜欢
入社乡党委种地
种地钓鱼
搭建微信平台助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如何让种地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面面俱到
寿光10万农户“入社”
破格提拔
怪事
心儿交给了社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