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育苗造林技术

2016-06-24 06:50陈瑞炎陈志平郑美珠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3期
关键词:香樟育苗造林

陈瑞炎,陈志平,郑美珠

(福建省永安市林业局, 福建 永安 366000)

香樟育苗造林技术

陈瑞炎,陈志平,郑美珠

(福建省永安市林业局, 福建 永安 366000)

摘要:通过阐述香樟应用、分布与适生环境、生物学特性,提出香樟育苗造林技术。

关键词:香樟;育苗;造林

1 香樟应用

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 Presl.]别名樟树、小叶樟、芳樟,为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Trew),是我国著名的珍贵乡土树种,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可以作为山地树种更新、林种结构调整的重要树种,属国家II级保护植物。其木质纹理细致,具香气、能驱虫、耐腐力强等特点,是家具、美术工艺品的上等用材,是我国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1];其根、茎、叶、枝和果均富含樟脑油、樟脑,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2]。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脑有强烈的樟木气味和辛辣味道,广泛用于中药制作,可配制强心药、十滴水、仁丹、清凉油。入药具通窍、止痛,主治心腹胀痛、脚气、牙痛、杀虫、疮疡疥癣、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日常生活中用于防蚊、防蛀、防臭[3]。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是我国重要的特种经济树种;香樟树冠浓密,树形美观,且具有固碳释氧、净化空气、吸滞粉尘、减少噪音、降低细菌、调节气温等作用,而且散发出特殊的天然香气,科学研究证明,樟树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病症。因此,樟树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4-5 ]。

2 分布与适生环境

香樟分布在10~30° N,88~122° E,主要产地在长江以南的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浙江等省区,尤以台湾为多。天然香樟多生于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原。常混生在常绿阔叶天然林中,于山坡、沟谷、溪河滩地常见,越往南,其垂直分布越高。适生于土层深厚、湿润肥沃、pH值微酸性的黄红壤、红壤、黄壤环境。

3 生物学特性

香樟多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各生长发育阶段对光要求不同。幼林稍耐荫,随年龄增长,对阳光需求增加,成熟林初期要求达到最大值。1~2年生幼树对低温、霜害敏感,易受冻害,以后抗寒性逐渐增强;不耐干旱瘠薄,能耐短期水淹,对水肥要求高,虽在一般山地丘陵上均可生长,但只有在水肥条件好的林地上才生长良好。香樟零星栽植及孤立木分枝低,主干低矮,树冠覆盖面积很大,但在森林环境中,侧枝少,主干通直。根系发达,主根大,故抗风能力强。在自然状态下,很少有香樟纯林存在,常见与槠栲类、楠木等树种组成栲楠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中[1]。

4 苗木繁殖

香樟苗木繁殖主要有种子实生苗法、扦插育苗法、组织培养法。种子实生苗法成本低,但分化大;组织培养法无性繁殖技术先进,但成本高,工程育苗目前尚不稳定;而扦插育苗法技术较成熟且苗木性状稳定,是香樟育苗的主要方法。

4.1营建采穗圃

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阳坡土地经细致整地后营建采穗圃,并施足基肥;采用生长健壮、经过选育的树干圆满、生长健壮、无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20~50年生香樟为优树的组培苗或扦插繁殖苗,进行定植;定植密度为每公顷6944株。定植后当年秋冬季进行截顶,留高20~30cm。采穗圃应加强水肥管理,每年施肥2~3次,同时补充一定微量元素,及时除草、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见表1。

4.2扦插育苗

在采穗圃选用3~4年生健壮的梢部嫩枝,剪成10~12cm穗条,并保留2~3片叶、1~2个芽;穗条用100mg/L的NAA浸泡4 h或用800~1000mg/L的IBA蘸10~20 s,扦插深度3~4 cm。扦插基质为轻基质或营养土;轻基质容器规格直径4cm、高10cm,营养土规格直径8cm、高12cm。扦插适宜时期为8~10月。圃地上方应搭建遮阴网,遮光度达70%以上。扦插后搭建小拱棚,相对湿度保持90%以上,2个月后拆除小拱棚。春季扦插当年苗高达15cm、地径0.25cm可出圃,秋季扦插的第二年,苗高达20cm、地径0.35cm可出圃。

5 造林

5.1香樟造林基本要求

山地香樟造林应选择海拔600m以下,交通方便,坡度25°以下,土质比较疏松肥沃, 黄红壤或红壤,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阴坡下部缓坡地的Ⅰ类林地。山地香樟造林宜营造混交林,同时宜积极发展四旁植树。

造林整地时间秋冬季为宜,穴垦整地,山地穴规格为60cm×60cm×40cm×40cm,四旁大苗植树应加大穴规格。山地穴挖好后,待自然风化1~2月后再回表土,回表土时可穴施基肥,一般每穴施250g的磷肥为基肥,并配以适量的氮肥。造林整地密度因视培育目标、模式,混交树种情况确定。

山地造林栽植时间一般在2~3月,栽植苗木应选择无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生长健壮的扦插容器苗,严禁携带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苗木上山造林。苗木过大,可采用截干造林,截去主干10cm以上部分后栽植。

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松土除草,深度5~10cm,做到除早、除小和除了;第1~3年每年2次,第1次抚育一般在4~5月,第2次抚育在9~10月,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抹芽修枝,以后视林地情况而定。结合松土进行扩穴培土,深度10~15cm。造林后的第二年,在樟树叶展叶后,施追肥一次,时间5月中旬。施追肥以施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株125~250g,方法是沿树冠垂直投影线处开25cm深的环状沟,填入复合肥,然后覆土、浇水。幼龄期结合中耕除草,及时进行幼林补苗。

由于造林后幼林生长快,郁闭后林木竞争剧烈,应及时进行间伐。一般幼林郁闭后4~5年即可开始间伐,间伐强度应视造林密度、林木分化程度及立地等确定。第一次间伐强度以10%~30%较为适合,间伐后郁闭度宜保持在0.7以上,过迟间伐,林木自然整枝强烈,间伐后树冠不易恢复,影响幼树生长,易受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待间伐林分郁闭后,可适时进行第2次间伐。

5.2几种模式造林技术

香樟造林技术要求除上述外,各种造林模式又具各自不同的特点要求。

5.2.1纯林造林。香樟不宜大面积集中连片造林,营造香樟山地纯林应控制在3hm2以内,且应选择阴坡下部缓坡地段,每公顷造林密度1200~2000株。

5.2.2混交林造林。是山地造林主要模式。适宜与香樟混交的树种有杉木、马尾松、福建柏、格氏拷、枫香等。香樟与福建柏混交,种间关系较协调,因香樟是喜光、阔冠、根幅宽的深根性树种,而福建柏是耐荫、窄冠、根幅窄的浅根性树种,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陈友荣[6]提出香樟与杉木的混交比例以(1∶3)株间混交为宜;香樟与枫香、拟赤扬、光皮桦的混交比例以(3~5∶1)株间混交为宜,不致于混交林林冠形成层性遮盖,从而造成林木受压生长不良。混交林每公顷造林初植密度1200~2000株。

5.2.3复层经营(林下套种)技术。是改造现有针叶林分,提升林分质量的关键技术。即采用复层经营是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自然状态,一方面形成层次明显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是提升其生态功能。利用现有森林环境、空间位置差和树种(植物)生物学特性在林下套种香樟,主要技术措施是先间伐针叶树,腾出空间位后再进行香樟造林;而一些耐阴树种如福建柏、楠木、刨花楠等同样可在香樟林间伐后进行套种。主要间伐方式有:平行区域机械间伐(图1) 、大行距小株距机械间伐(图2) 、综合间伐法(按照四砍四留和分布较均匀原则间伐)和下层间伐法。

图1

图2

5.2.4生态修复造林。试验测定表明香樟对二氧化硫吸收力强[5],因此对针叶化、酸化等生态脆弱林分或区域,可通过利用香樟进行阔叶化改造,形成异龄、复层、混交的健康森林,使森林美化、彩化的同时,达到生态功能最大化,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复层修复改造,可在杉木、马尾松等用材林的林分内套种香樟,形成复层混交林分,3~4年后,随着香樟生长旺盛期到来,光照要求加大,可划去上层部分杉木、马尾松林木,形成复层林分或混交林分。

5.2.5四旁绿化。香樟四旁植树一般采用大苗,5年生苗木,胸径会达到6cm以上,所以穴规格应比山地造林穴规格大。绿化大苗要选择生长好、无病虫害、冠幅匀称而紧凑、无过分徒长现象的苗木,起

苗应带土球,土球大小应根据保留冠幅状况确定,一般为胸径的5~9倍。起苗后尽快修枝打叶,3~10月,且无特殊要求,应剪掉全树叶片,剪口蜡封或塑料薄膜缠绕密封。而冬季可适当保留15%树叶,能尽快见到绿化效果。运输过程土球要用草绳捆扎结实,注意保水通风透气,但也要避免分吹日晒;种植穴直径一般要求比土球直径大40cm以上。栽植时扶直打紧,必要时支架固定树干。一般要求株距3.5m以上。香樟四旁园林绿化不同于其它造林工程,其受建设方需要和社会经济需要的制约,随时都有可能进行,但是在有可能选择的情况下,合理的选择绿化时间,对提高绿化造林成活率,节约社会资源等具有重要影响。最佳时间是在春季芽刚萌动时,此时种植成活率最高。

参考文献

[1]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向玉英,梁彦.苦楝、银杏和樟树内含物对杨树溃疡病作用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6(7):17-19.

[3]杜世祥.重视天然香料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6):1-2.

[4]陈瑞炎.不同化学型樟树对SO2吸收的比较分析[J].生物灾害科学,2013,36(1):53-57.

[5]陈友荣.罗汉松等材用及绿化大苗两用林培育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07-20.

收稿日期:2015-12-18

基金项目:福建省林业厅科技基金资助项目[闽财(农)指[2009]190号]

作者简介:陈瑞炎,男,教授级高工,从事森林生态、培育研究,E-mail:18960588287@163.com。

中图分类号:S792.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3.021

猜你喜欢
香樟育苗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香樟树,樟树香
香樟木的沉默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