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凸显精彩

2016-06-24 13:28胡爱军
考试周刊 2016年45期
关键词:积木算式应用题

胡爱军

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离不开我们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与思考。

教学细节藏得很深,要靠教师发掘。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

一、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呈现细节的魅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呈现的范例是对教师实施教学的一种提示、一个方向,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文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取舍和适当拓宽,而不是简单地照搬教材中的例子。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剪纸是我国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今天老师就为大家露一手。(拿一张纸,先对折,再动手剪。)

师:猜猜看,老师剪出的是什么?(出示半边图形)

生:爱心图!(老师把图形展开并贴在黑板上)

师:仔细看一看,你觉得爱心图的两边怎么样呢?

生:它的两边是一样的。

生:它的两半边是一样大的。

师:对,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现象(板书)。

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是靠教师精心创设、用心打造的。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而是对文本、学生、环境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创设”。本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剪纸艺术导入新课,以一颗爱心图为观察对象,引入“对称”知识,激发了学生努力探索想揭秘“对称”现象的心理,为开展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展现细节的美丽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学的细节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次错误,教师只有敏锐地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耐心扣问,静静倾听,深入挖掘资源,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教材,实现精彩生动的课堂价值。

如教学《认物体》第一个环节“搭积木”中,教师发现学生对乒乓球非常感兴趣。因为乒乓球放在平滑的桌面上要滚动,几次掉到了地上,所以好几个“不听话”的学生在忙着研究如何让乒乓球变得“老实”起来。教师看到了这一现象后,突发灵感,索性让那几个学生介绍他们的实验成果。只见学生把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积木围成一圈,让调皮的球待在里面。教师及时表扬了他们的发明创造,称赞他们是了不起的小小发明家,并且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师:为什么要把乒乓球围起来呢?

生:因为它会滚。

师:为什么它会滚呢?请你摸一摸。

生:因为它到处都是弯的、曲的,不平。

师:给它起个名字,叫做“球”。那么,为什么要用这些积木围在外面呢?

生:因为它们不会滚。

师:它们与球比,有什么不同呢?再请你摸一摸?

生:平平的。

师:再请你把这些积木分成两堆,好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成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两堆,并直观认识两种形体。

师:那么这种积木(圆柱)你们认为是放在里面好呢,还是围在外面?

学生之间出现了两种意见,通过各自派代表进行操作演示、说理辩论,最后得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也有一个会滚的面。

教师面对教学中的“小意外”——学生开小差,并没有简单地教育一下了事,而是在顺应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找到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现身说法;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逐步感受到四种形体的基本特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敏锐发现了有价值的细节,立即改变预设的教学思路,抓住转瞬即逝的学生资源,使细节成为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其实,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意外发生,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好这些教学细节,使之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三、对错误资源的利用,凸显细节的精彩

“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把握每个转瞬即逝的机遇”。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细节,深入浅出,寓教育于无痕。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才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更能体现真实性。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拓展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求总数、求部分数应用题》时,在应用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鸭有9只,鹅有7只,鸡有8只,鸭和鸡共有几只?”这是一道多余条件的应用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有用信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题型,在学生列式计算中出现了下列五种情况:①9+7=16(只),②9+8=17(只),③8+7=15(只),④9-7=2(只),⑤9+7+8=24(只),对此,我并没有立即发表意见,而是鼓励学生:“还有不同的算式吗?”这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很高。接着让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并说出对、错的理由,在大家交流评判中得到了验证,一致认为9+8=17(只)是正确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到这里教师就结束了这个教学环节,而我则“将错就错”,用质疑的口气问:“那另外的四个算式不是求鸭和鸡共有多少只,那是求什么呢?”根据算式学生都能对照条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特别是算式⑤9+7+8=24(只)这是一道连加应用题,学生“将错就错”不仅拓展了知识,而且充分体现了这道应用题的价值,一题多用,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教学细节犹如课堂中的精灵,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它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流露,教学风格的表达,教育功力的表现。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涵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正是有了它,我们的课堂才会那样充实饱满,那样激情跌宕,那样隽永俊秀。把握住了“细节”,就是留住了一分精彩,营造了一分美丽。

猜你喜欢
积木算式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