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果的影响

2016-06-29 18:51黄梅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效率目标

黄梅芳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教学目标经过分析应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调节功能,教学程序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等一切具体的课堂学环节均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而经常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还具有重要的管理职能,设计并陈述教学目标,实施目标定向引导,成了课堂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就针对教学目标的这三个功能来谈谈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果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一、语文教学目标导向性功能能否正确导向将影响语文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红娘”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启发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动脑、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说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主导作用。

首先,在语文教学目标中应明确知识要点目标导向,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围绕教材和大纲,确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这在教学中是主“靶子”、是核心。用“矢”射“靶”——用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果没有教学目标,还谈什么教学效率呢?那种随心所欲,乱讲一气,漫无目的的讲课如同无的放矢,学生到头来只能笼统地知道一点东西,根本谈不到效率。语文“知识”目标注重的是对有关知识信息的记忆和储存。在语文教学中,具体为生字生词的认读、课文基本事实和基本常识的获取。一般说来在感知性认读阶段即课文预习阶段实施知识目标导向。

其次,在语文教学目标中应明确能力训练目标导向,做到领会——运用——分析——评价。这就说明我们要有明确这堂课的训练目标,要有充分的预期和准备。如果能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对其中能力段进行引导教学,就能节约时间,明确方向,提高教学效率。在设计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这几个语文能力的要素,不应撒大网,有时也应提杆垂钓把握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导向有备,重点突出,最后当然也就效率提高了。

最后、在语文教学目标中应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导向,做到情商、智商共同发展。

情感领域的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态度是指个体对人、事和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持久性与一致性倾向。态度的形成与文化传统、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等因素有关。价值观则更具有综合性,它涉及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目的,并不针对特定的事物和现象。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价值观比态度更难测量。在设计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情感领域的层级水平可以简化为注意、认同、生成三级水平。注意是指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目标调节性功能的能否适时调节将影响语文的教学效果

调节功能可使教学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最适形式,还可保证教学系统的各要素(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合理负担,这也就可保证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共同活动,在师生的双向活动中,优化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调整、控制教学,也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师生间的信息反馈。在教学活动中优化信息的反馈,应努力抓住以下两点:

首先,反馈要及时。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的反馈和不及时的反馈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及时的反馈能使教师正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活动,讲解时就更能抓住重点,有效地克服难点,更好地贯彻执行各项教学原则;不及时的反馈,可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模糊的认识,甚至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学生也就不能够及时地根据教师输出的信息正确地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影响了学生正确地清晰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作为教师来讲也因此丧失了最好的教学时机。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信息反馈的及时性。这样,由于反馈的速度加快,缩短了反馈周期,学生的正确认识及时得到强化,错误的认识及时得到纠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其次,反馈要多向。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呈网络状的。我们要运用反馈的这种多向性。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由于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在讨论中输出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可能会输出一些错误的信息,其他学生对这种信息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也可能会有学生输出一些价值高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其他学生会起一定的激励、启迪作用。由于教师参与了学生的讨论,能收集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了解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教学的调整与控制,学生在交流中也得到了相应的修正、补充与提高。

三、语文教学目标激励性功能的能否合理激励将影响语文的教学效率

法国一位教育学家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看了这句话,我掩卷沉思。是啊!老师如果没有热情的关怀、殷切的期望,怎么能唤醒“沉睡”的学生。基于这个观点,本人在长期的教学中慢慢实践.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那便是:爱心去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情感去激励、唤醒学生心灵的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以爱心去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本学期学习好的学生对本学科的老师特别喜欢。相反的,本学科学习差的学生对本学科的老师便敬而远之,甚至讨厌。造成这一根源的关键在于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在与其交谈时,绝大多数老师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语言、眼神、笑貌表现出对他们的表扬、鼓励,学生从中得到喜悦,感到自信。因此,他们便愿意主动接近老师,自然产生我要学好的欲望。因此,他们上课时,心情特别轻松,情绪活跃,思维敏捷,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相反,对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在情感上并不那么接近,结果他们上课时“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呆坐着不思考,不回答问题,思维呆滞,潜在的智慧便渐渐消逝。所以,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要给予同样的爱,通过热情的关怀,殷切的期待,去鼓励、唤醒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这样,学生便从老师的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变得聪明起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其次、用情感去激励、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还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因素来表达丰富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扣击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运用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扣击学生心弦,掀动他们心中的感情波澜。

要办好教育,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着眼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成了现在教学改革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虽属微观问题,却足以影响全局。以上我只是从语文教学目标的角度与大家讨论一下如何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效率目标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