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贸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2016-06-30 10:00副教授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0期

■ 董 媛 副教授(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现代商贸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 董 媛 副教授(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1995-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并借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现代商贸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现代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投资规模的扩大对居民生存型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反而对居民生存型消费产生消极影响,抑制居民生存型消费的增加;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居民享受型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包含电子商务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发展型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现代商贸流通业投资规模扩大不利于消费者发展型消费的增加,不利于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和优化。

关键词:现代商贸流通业 居民消费结构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引言

被称为具有“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联结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重要纽带,更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进入“新常态”时期,面对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和需求不足严重问题,继续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已然力不从心,如何刺激居民消费、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党和政府工作重点。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5年在《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对于更好对接生产和消费、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引导居民消费、优化消费结构和提高消费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重点旨在研究现代商贸流通业会对居民消费结构产生的影响以及二者相互关系。

文献综述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

冉净斐(2008)借助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流通业发展和消费增长关系,结果发现:当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提高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会随之增加0.87个百分点;李骏阳等(2011)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消费品流通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关系,认为发展商贸流通业可活跃农村消费市场,任何流通产业指标都会对消费支出有积极影响;张艳(2015)认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增长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即流通业发展会刺激消费,消费增长会促进流通业发展。但由于居民消费存在平滑性,需要出台符合消费者个性化消费的流通业发展政策,消费的增长才能促进流通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丁超勋(2015)分别以居民消费支出为因变量和流通产业增加值、居民纯收入为自变量构建了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流通增加值和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

(二)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结构关系

表1 ADF单位根检验

对这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流通业发展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如查道中等(2011)认为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结构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流通业发展本身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如沈云昌(2008)认为中国流通体制改革能够推动流通市场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郝爱民(2011)也发现流通业发展速度和规模通过对居民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带动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升级。韩术斌(2016)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商贸流通业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程度因居民消费收入水平和消费种类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其中商贸流通业对中低层收入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显著,而且主要体现在医疗保健消费和文教娱乐消费两个方面。

根据以上文献,可以发现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流通业与居民消费之间的确存在巨大的相关性,而且二者关系研究重点也多集中在流通业和居民消费增长方面,但是很少有学者研究现代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尤其是对三大消费类型(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影响的具体研究;另外,网络购物已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新的流通产业形式,并且深刻影响着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本文基于当前流通业发展态势,引入电子商务交易以观察现代流通产业对三大居民消费类型的影响;为降低自相关性的发生,本文除了将流通业增加值、流通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自变量外,还将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同以往研究相比,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本文选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来研究分析现代商贸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为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回归时有可能会发生伪回归,为避免该现象的发生,就需要通过对同阶单整的非平稳序列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是含有协整条件的VAR模型,多用于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建模。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上述模型中每一个方程都是一个向量误差修正模型,αecmt-1为修正项,用来反映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系数矩阵α表示变量之间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的调整速度;解释变量的差分项系数表示自变量短期波动对因变量的影响。

(二)变量选取

1.解释变量:一是流通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IND)。考虑到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同大多数学者一样选取流通业增加值作为主要体现流通业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本文中的流通业增加值包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餐饮业三部分的增加值;二是流通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INI)。为反映流通业发展规模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本文用流通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来衡量流通业发展规模。三是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INE)。电子商务作为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发展主流,其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

2.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按照消费者消费目的可以分为生存型消费(CT)、享受型消费(CS)和发展型消费(CD)三类,以三者消费在消费总额的比重来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生存型消费指人类维持、延续生命所进行的最低限度的消费。如对食物、衣服、住房、交通工具等社会产品的需求等;享受性消费主要包含对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和其他的消费;发展型消费主要是指文教娱乐方面的消费。

3.控制变量:由于居民消费结构也会受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而笔者出于降低自相关性的考虑,分别引入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在实际GDP中所占比重(PI)和经济发展速度(RGDP)两控制变量。

(三)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皆来源于1996-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上述各变量数据都是以1990年为基期并通过GDP平减指数和CPI等处理获得的,目的在于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另外,电子商务数据来源于阿里研究院,由于缺失1995-1999年电子商务交易额数据,本文利用移动平均法进行估计。

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检验序列是否具有平稳性最常用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本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Eviews8.0中ADF检验对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所有变量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即所有变量均是一阶单整。但是,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还需通过协整来确定。

(二)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不仅是一种多变量协整检验较好方法,而且同EG两步法相比,误差更小,分析结果更容易解释。因此,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中Trace检测方法对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表3和表4。

从表2、3、4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CT、CS、CD都分别与解释变量IND、INI和INE以及PI、RGDP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无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即被解释变量与其他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从长远看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经济变量中虽然经验证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未必有现实意义,有存在伪回归的可能。针对某变量的变动是否是另一变量发生相应变化的原因问题,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进行验证,检验结果见表5。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文重点现代研究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此只需验证现代商贸流通业是否是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既可。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CT为被解释变量)

表3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CS为被解释变量)

表4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CD为被解释变量)

由表5可知,D(IND)、D(INI)和D(INE) 皆是D(CT)的格兰杰原因,即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增加值、投资规模以及电子商务发展是影响居民生存型消费的重要因素;但是除D(INE)之外,D(IND)、D(INI)都不是D(CS)的格兰杰原因,即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导致居民享受型消费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样,除D(INE)之外,D(IND)、D(INI)都不是D(CD)的格兰杰原因,即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导致居民发展型消费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表5 格兰杰因果检验

(四)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可以得出如下的被解释变量CT、CS和CD所对应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由式(1)可知,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投资规模的扩大对居民生存型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反而对居民生存型消费产生消极影响,抑制居民生存型消费的增加,这说明由互联网交易所带来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居民消费结构得到优化,居民更加注重除生存型消费以外其他消费类型的需求。另外,从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存型消费的回归系数也可以同样说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改善自身生活质量,减少生存型消费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从误差修复项的回归系数为负数可知,生存型消费也会在下期反向修复到长期均衡水平。总的来说,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改善生存环境和质量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由式(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居民享受型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知,居民享受型消费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交易作为现代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和质量,而且改善了居民传统消费结构。从误差修复项的回归系数为负数可知,享受型消费也会在下期反向修复到长期均衡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增加享受型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可有效发挥现代商贸流通业对优化消费结构的促进作用。

再由式(3)可知,包含电子商务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发展型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原因在于流通业发展丰富了消费者接受学习,寻求成长和发展的渠道,能够更有力地满足消费者发展型消费需求;根据INI回归系数为负值可知,现代商贸流通业投资规模扩大不利于消费者发展型消费的增加,不利于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和优化,原因在于商贸流通业投资增加了消费者享受发展消费的成本。从误差修复项的回归系数为负数可知,发展型消费也会在下期反向修复到长期均衡水平,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导致居民发展型消费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基于网络的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学习发展需要,而且在消费者发展型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更有利于优化消费结构。

结论及政策

本文利用1995-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并通过借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现代商贸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是所有变量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即所有变量均是一阶单整。二是被解释变量CT、CS、CD都分别与解释变量IND、INI和INE以及控制变量PI、RGDP在5%显著水平下拒绝无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即被解释变量与其他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从长远看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三是经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增加值、投资规模以及电子商务发展是影响居民生存型消费的重要因素,即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导致居民享受型消费和居民发展型消费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四是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投资规模的扩大对居民生存型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反而对居民生存型消费产生消极影响,抑制居民生存型消费的增加;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居民享受型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包含电子商务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发展型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现代商贸流通业投资规模扩大不利于消费者发展型消费的增加,不利于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和优化。

因此,根据上述结论并结合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下列相关建议:

一是优化现代商贸流通业结构,丰富现代商贸流通业内容和种类,以适应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二是与时俱进,顺应电子商务发展潮流和消费者对网络消费的亲睐,不仅重点关注生存型消费,更要满足消费者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需求;三是加大政府对线上、线下流通业支持力度,引导传统商贸流通业向现代商贸流通业转型。四是在消费者收入水平增长的情况下,引导消费者借助现代商贸流通渠道优化消费结构和改善消费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术斌,肖歆.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实证分析[J]. 商业时代,2016(3)

2.张艳.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6)

3.冉静斐.流通发展与消费增长的关系:理论与实证[J].商业时代,2008(1)

5.查道中,吉文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关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2011(7)

6.沈云昌.中国流通体制改革铸就现代流通业[N].国际商报:商业专刊,2008(10)

7.郝爱民.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基于有序probit模型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董媛(1981-),女,汉族,陕西咸阳市礼泉县人,副教授,管理学硕士,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