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庐山 新起点

2016-06-30 13:53
人民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设市庐山旅游

庐山,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被季羡林先生称为人文圣山。

庐山,不仅是一座自然灵秀的名山,更是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圣域。

5月30日,撤销星子县,设立县级庐山市。庐山市以原星子县和庐山区牯岭镇为行政区域,江西省直辖,由九江市代管。

“我们将以设市为契机,围绕构筑‘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旅游经济圈的决策部署,全力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新任庐山市委书记杨健在庐山市成立大会上如此表态。

为何设立庐山市

庐山作为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景观”和“世界地质公园”荣誉称号的世界级名山,其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长期以来,庐山由于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模糊、政企不分、利益纷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庐山旅游业的发展。2015年,庐山在江西的旅游“龙头”地位首次旁落,被后起之秀的三清山超越。

2015年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财政总收入4.31亿元,而三清山风景区财政总收入是4.61亿元,三清山比庐山的财政收入还多出3000万。

“在中国近代史上,庐山的外国游客每年都有1000到3000人。20世纪80年代前,庐山境外游客是黄山的10倍,是沿长江的沪、汉、宁等地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庐山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庐山庆云文化社理事陈再阳说,“随着外部竞争的激烈,庐山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兄弟景区,排名位次后移,市场份额减少。”

他以黄山为例,用数据来看庐山旅游业的衰落。1997年庐山境外游客占黄山的1/4;1999年庐山境外游客0.84万,占黄山5.06%;2000年庐山国内游客90多万,黄山555万;2001年庐山国内游客105万,黄山620万;2004年庐山国内游客668万,黄山817万,庐山境外游客6.04万,黄山32.5万。

庐山旅游发展滞后的根源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体制不顺,庐山难谈做大做强,这已成不争事实。

庐山整个山体面积为282平方公里,竟有4个机构和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分别是庐山管理局、庐山区、星子县、九江县,管理面积分别占风景区面积的33.8%、28.6%、33.1%和4.5%。

九江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由于多年来管理分散,各涉山单位各管各块、各为其主、容易政出多门,各类业主竞相杀价、恶性竞争。这与旅游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相去甚远。庐山“山上山下”“山南山北”被行政体制分开,难以形成一体化的发展空间,山顶仅有46平方公里的面积,发展空间狭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极限。

同时,由于各个景区分属不同行政主体,导致在市场运作、品牌营销、对外宣传上,难以形成大庐山旅游的整体效应。在开发、建设、管理上力量分散,无法形成合力,影响了资源效益的发挥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在庐山山上的牯岭镇常住居民有1万多人,山上人满为患,人景争地,景区城市化严重,在全国著名风景区中十分罕见。同时,庐山山上经过百年余开发,潜力己经挖尽,再开发就是破坏。因此,庐山设市,整合优质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形成发展合力,势在必行。

在庐山市成立大会上,九江市委书记杨伟东就此表示:“庐山的成功设市,预示着千百年来‘一山多治的局面宣告结束,意味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扑面而来,标志着多年来的梦想和努力变为现实。”

设立后的庐山市人口26.79万,面积734.1平方公里,下辖10个乡镇(南康镇、蛟塘镇、白鹿镇、星子镇、温泉镇、华林镇、横塘镇、蓼南乡、牯岭镇、海会镇),基本把庐山山体的管理划归一个行政区划主体管辖,基本把涉及庐山山体的所有景区划归庐山市管理。

“一个是千年古县,一个是世界名山,体制的调整,既是资源的整合、空间的拓展,也是品牌的叠加、动能的激发,要以改革勇气和智慧,做好‘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的文章,推动‘山上山下‘山南山北‘景区城区联动发展,实现‘1+1>2的效果,真正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能。”杨伟东说。

对此,杨健在庐山市成立大会上称:“我们将通过加快发展,推动更多的成果惠及市民,让群众的居住环境更优,生活水平更高,社会保障更好,确保与全省、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小康,不断地提升庐山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多种设市方案“冲市”

自1984年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之初,庐山“一山多治”的体制积弊就开始显现。为此,江西省和九江市政府相关部门曾多次召开会议和研讨会,提出庐山设市议题。

1986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在第75次和81次省长办公会议上,先后两次研究关于完善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会议决定改变现行由省人民政府委托九江市代管的做法,建立一个由九江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精简的县级机构,以便形成对庐山实行统一的强有力的领导。并决定成立调查组,提出方案,报中共江西省委审定。

这被外界视为庐山设市构想的雏形。但由于1986年当时正值江西省领导班子换届,后来就被搁置了。此后,在1996年、2000年、2010年,庐山设市的想法先后三次摆上议事日程,但最终都因各种难题而搁置。

在30年间,庐山设市有多种方案流传,其中“大庐山市”“中庐山市”“小庐山市”三种方案流传最广。

“大庐山市”方案是撤销星子县,设立庐山市,为地级市。行政区划包括星子县现辖区域、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管理范围、庐山区所属部分乡镇(牯岭镇、海会镇、威家镇、姑塘镇、莲花镇、赛阳镇)、九江县所辖部分乡镇(沙河街镇、狮子镇、岷山乡、马回岭镇)。

按照该规划,庐山市驻地南康镇,下设星子区、沙河区、庐山区,另设立庐山管理局、星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沙河(原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改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为庐山管理局,为庐山市政府派出机构,规格为副厅级;成立中共庐山管理局工作委员会,为庐山市委派出机构,规格为副厅级。庐山管理局与庐山市职能不交叉、机构不重叠,而且庐山管理局财政不单设。

“该方案既保持了庐山的完整性,又政出有门。但区划太大,政府难以集中精力打造庐山旅游。庐山与九江地缘太近,两个地级市挤在一起不现实,报批也不易。”陈再阳说,“如行‘大庐山市方案,则庐山市势必挤压九江市区的发展空间,‘大旅游与‘城市大发展相悖。”

相对于“大庐山市”,“中庐山市”方案没有把庐山区划入。“中庐山市”方案将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与星子县、九江县合并成立庐山市,庐山区改为九江市郊区。至于庐山市的行政级别有的认为应是地级市;有的主张先设县级市,以后发展升格为地级市,因为县级市容易批准。

“小庐山市”方案是将整个庐山山体和山南星子县纳入版图(可再加上庐山区海会等个别景区乡镇),成立县级庐山市,市址设南康镇。

在陈再阳看来,“小庐山市”方案可操作性极强,因为山南古城南康镇,作为军府治所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承载未来庐山市的机构安置。设市之初,只需整合山上、山下两家机构,任命主官,换过牌子。庐山不致割裂,潜力巨大的山水开发使庐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0年,九江市在申请共青城设市的同时,也把下辖的星子县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打包申请设立庐山市。当时的设想是,苏家垱乡和泽泉乡划给共青城市,周边另外两个乡镇(庐山区的海会镇和威家镇)划给星子县作为“弥补”。但随着庐山“冲市”未果,另外两个乡镇划给星子县的想法搁浅,苏家垱乡和泽泉乡也没能划走。

事实上,1997年国家就暂停了“撤县设市”。直到201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镇化工作情况时表示,要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撤县设市”再次兴起。

2015年8月,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率队考察庐山,三天时间跑遍山上山下,下基层,召开座谈会,被外界解读为江西省重启庐山设市工作的信号。

2016年4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星子县,设立庐山市。这为整整30年的庐山设市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还庐山以真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题西林壁》的诗句。

对庐山来说,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古论,亦有“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今论。然而在今天,庐山很多文化内涵都被掩盖,真面目不曾完全展现,世人也没有把庐山文化放到应有的历史高度。

江西省庐山市陶渊明研究会副会长、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刘希波说:“庐山要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到底靠什么东西(吸引人)?我认为,首先要还庐山以真面目,目前庐山还没有形成真正吸引人的必须要去的影响力。那么,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就是真正有吸引力的文化内涵。”

在刘希波看来,庐山文化不是“小家碧玉”的文化,而是中华儒释道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和影响。

庐山是真儒过化之地。儒学是由孔夫子在山东曲阜创立的学说,但在儒家第二个能够被称为“夫子”的就是朱熹,他是继周敦颐、程颢和程颐之后,儒学的集大成者,并把儒学发扬光大。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所著《四书章句集注》,宋元明清四朝的科举取士,都是从这里出题,在之后的理论界、政界、文化界都是有权威话语权。”刘希波说,“儒学发展到宋明理学,庐山是主要的发祥地,是朝圣的地方,不是一般的地方。庐山有这个资源,可是在国人的心目当中,没有形成这种共识。”

中国道教可以说是从庐山走出去的。道教是东汉时张道陵建立的。他曾做过浔阳令,但他不想为官,来到庐山上修炼。之后,张道陵去了龙虎山,然后云游至四川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直到第三、四代孙回到了龙虎山。至唐代,张天师的继承人又回到了祖庭庐山。

南朝刘宋时道教集大成者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撰《三洞经书目录》(洞真、洞玄、洞律三部),编撰藏道经1228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南天师道,使之成为与寇谦之创立的北天师道相抗衡的道教重要道派。

刘希波说:“实际上,中国道教经典形成语言化、系列化就是在庐山。中国道教之后的拓展,都因为陆修静的这些经书而发展,因此,庐山也是道教的祖庭,是道教朝圣的地方。”

中国东南佛教从庐山开始。佛教在东汉时从印度、尼泊尔传入东土,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据翦伯赞《中国史纲》记载,东汉末年,因中原战事很多,佛教开始南迁。南迁的第一站就是庐山宫亭庙,然后再往江浙发展。因此,严耀中在《中国东南佛教史》一书中认为,中国东南佛教就是从庐山宫亭庙开始的。

在东晋时,慧远大师来到了庐山,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把西方的佛教用中国的儒学、玄学、道学解释,在这里形成了净土宗,让佛教真正中国化,渗入社会各阶层。1928年胡适在游历庐山时曾有著名论断:“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至唐朝,中国佛教主要是禅宗占主导地位。禅宗六祖慧能在湖北黄梅继承五祖弘忍衣钵后,因神秀妒忌,偷偷渡江,来到庐山弘法。至唐朝中晚期,慧能大师最得力的嫡传弟子马祖道一,创立了洪州禅。后来,马祖道一的嫡传弟子智常和尚扩建了庐山脚下的归宗寺、栖贤寺,并建了大量的禅宗寺庙。当时,庐山的禅宗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

刘希波说:“中华民族文化从产生、发展和影响,庐山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的。儒释道在这里融合,这是全国其他地方无法跟这里相比的。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很好地去总结和挖掘,庐山真面目始终没有显现出来。”

正因此,目前庐山本土文化名人对庐山文化开始大力挖掘,以研究庐山文化的社团慢慢多了起来。庐山庆云文化社,注重研究山湖文化,致力于挖掘和弘扬博大精深的庐山文化;庐山历史文化研究会,主要研究庐山历史文化,注重庐山志和地方志方面的研究;陶渊明研究会,注重研究乡贤陶渊明文化。

对此,陈再阳深有感触,“本土文化人士,不遗余力地挖掘和弘扬庐山文化,这种家国情怀,使命担当,都是令人感佩的。我也从中找到了一种寄托。”

在记者采访中,很多当地人对庐山市新任领导班子寄以厚望:庐山作为特有的文化名山,期待即来的主政者懂文化、重文化、尊重文化人。

“庐山天下悠”品牌

“庐山天下悠。”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考察时,用这句话提纲挈领地概括了庐山文化的精髓,为未来庐山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杨伟东认为:“庐山是九江的、江西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要跳出庐山看庐山,着眼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开展大宣传、大营销、大推介,全面打响‘庐山天下悠的品牌,进一步提升庐山在全国、乃至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重塑庐山这一世界名山的辉煌。”

“宣传和推介庐山旅游文化需要有一个过程,切入口在于真正随着庐山旅游事业的发展,文化内涵必须跟得上。”庐山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查勇云说。

目前,庐山影响力最大的文学影视作品就是《庐山恋》,她带来了庐山20世纪80年代的旅游黄金期。庐山管理局局长彭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旅游文化的共同点就是“不同”,旅游的区别度在于文化。

对于庐山文化的推介,查勇云认为,一是通过正面客观地陈述历史故事,打造出有历史看点的文学作品,利用文学作品、历史剧等再现庐山当年历史风云;二是把这些历史故事融入旅游解说中,开发出新的旅游景点。

陈再阳积极建言庐山市政府,希望能提出“一个核心、两大目标、三座建筑、五项举措”规划,具体是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切实以文化为核心;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两大称号;建设市民服务中心、文博大楼、体育场馆三座特色建筑;进行冰玉涧旧城改造、紫阳堤旅游码头建设、文峰塔湖山楼倡建、西宁街老街保护、沿湖景观带建设等五项举措。

庐山成功设市后,将给庐山旅游业带来历史性机遇。在保护和挖掘庐山文化的同时,让更多人识得庐山真面目,更好地打造“庐山天下悠”品牌,再现庐山这一人文圣山的璀璨与辉煌。

猜你喜欢
设市庐山旅游
庐山 牯岭!Cooling!
子长设市,延安初现“一主两副”
做一次庐山客
毛泽东登庐山
旅游
关于兰州设市问题的几点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我国设市城市数657个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