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书》为例分析拉康三界理论

2016-06-30 21:17唐慧琪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情书

唐慧琪

摘 要:秦牧,1919年生于香港。是中国散文界的“南秦北杨”,秦牧的作品表达没有固定格式,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讲究,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秦牧小说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情书》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典型的突出了自己的文学写作与广大的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点。深刻的反映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大背景下,底层人民在生活和心理上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变化。情书不同于以往的短篇小说情节叙述为主,而是以对话为主的叙述特点,使他独具一格。本文从拉康理论中镜像阶段;以及想象界、象征界和真实界三界说,主要通过拉康的镜像阶段三阶段来分析农妇和卧龙先生谈论写信过程,分析卧龙先生和农妇的写信背后的心理经历了从婴儿期向镜像阶段的变化。

关键词:无意识欲望;镜像阶段;三界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2

拉康作为“弗洛伊德之后最有影响和争议的精神分析学者”,是20世纪法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在继承弗洛伊德学说的基础之上,拉康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开辟了对无意识理论新的研究道路。并结合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无意识提出更为科学的解释。认为“无意识具有语言结构”因此它能以移位和压缩的形式表现出来,人们可以通过符号表示考察其内在结构。在拉康的理论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对弗洛伊德关于自我构成理论的颠覆。他修正了弗洛伊德人格的“本我、自我、现实”三层次构造。通过镜像理论引出关于人格的“想象、象征、现实”三界理论。

拉康虽然主张回到弗洛伊德,但是却提出了一系列与弗洛伊德很不相同的观点。首当其冲的就是镜像阶段理论。1936年拉康第一次提出镜像阶段(mirror stage)理论,这个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儿童在半岁和一岁半之间自我是与母体在想象中一致的,直到镜像阶段,通过照镜子儿童会在镜子中认出自己,发现自己与镜子中的影像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此时他们通过镜子认出自己,这是自我与本体认同一致的回归。同时在儿童照镜子时,他们同样注意到抱着自己的大人,在确认自我的同时,他也确认了他人的存在,而在此时他们会感到压力、拘束,会感到要与他人和谐相处,维持和平的关系即使这种关系是看不见的。[1]拉康就在镜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关于人格的三界理论。想象界(imaginary order)、象征界(symbolic order)、现实界(real order)。

拉康曾说:“对主体来说象征域是具有构造力的,我们要用一个故事来向你们显示主体从一个能指的变迁中所接受的决定作用。”[2]这个真理是虚构小说的存在成为可能。秦牧的小说《情书》讲述的是农妇让卧龙先生写信给自己丈夫的故事。在写信的这个过程中,农妇,卧龙先生,以及两者的话语,是四个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的个体,是想象在写信过程中的浸润。联系这四个个体的可以充分说明拉康三界理论。

拉康的三个界不是独立分开的,他们共同作用协调意识行为想象界是意象与各种关系相互作用的领域。在小说的开篇讲到农妇下决心给自己的丈夫写信时她“低头想着要说的话,那个盘着头巾,老实,结巴嘴,上颚掉了两个牙齿的丈夫的影子,在他脑子里清晰地出现”农妇在絮絮叨叨向卧龙先生讲述家中大大小小事物,她靠回想记忆,自己有意识无意识的述说这些事情,可能有些事她回想起来有些事他没回想起来,但是在述说的过程中他只说了那么几件事;同时在农妇的脑海里无意识的出现自己丈夫的形象,农妇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自己知道的、想象到的东西述说的过程,是形成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在此时农妇在想着说些什么,想起自己丈夫的身影的这个过程,是农妇想要的客体不在场时的言语补充,是农妇把自我需求转移到请求上之后在投注到写信这个行为之上。而在展示自己请求的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它者的存在,并开始形成一种“自我/它者”的二元对立。也是认识自我(self)的一个过程。这就是拉康三界理论的想象界(imaginary order)。想象界就是通过镜像阶段,开始把有意识、无意识的知道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形成世界的图像。在拉康描述中幼儿在镜像阶段进入现象界,幼儿的幻想就是想象物(imaginary),最初的想象物来自母体,“正是那些填充物,他们充塞主体自身,已于客体认同。”[3]在于客体作用中,在场的外部世界,成人世界的经验和幻想,补充了想象界。幻想不是飘荡无根的,他像飞在高空的风筝,受到一根线的牵动,这个牵线即自我结构。[4]想象界其实就是意象和各种关系相互作用的范畴。

农妇所说的话需要通过秩序的语言来实现,卧龙先生将农妇的絮絮叨叨的话语用了短短121个字完完全全概括了。比如农妇说起自己遭受骚扰,讲到自己的感受,婆婆为自己出气以及别人的态度这一系列的事件说得十分详细。但是卧龙先生就只写到“贱妾素知自爱,乡中强徒虽思非礼。惟贱妾矢志坚贞,恪守妇道,但蜚短流长,夫君万勿听信谣言,在外一切珍重为要。两地平安。”短短数字便概括了农妇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读完似乎也不觉得少了什么,似乎这些字很全面地写下农妇述说的内容。卧龙先生将农妇的述说写下的过程便是想象界进入象征界的过程。在想象界认知自我的前提下,自我也开始认识它者的存在,自我开始意识到它者的存在,他人一方面与自我对立,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焦虑和敌对意识,另一方面它者代表了社会的环境,自我开始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与它者建立联系。服从社会给予他的命令。而在人进入象征界或是转化为象征物(symbolic)则必须依靠语言。象征界(symbolic order)是语言和文化范畴。象征界是语言结构本身。语言象征规划、劝戒、权威、法律、文化自我的建立。卧龙先生将农妇的述说转化成文言文的形式,就是自我进入社会领域的过程。我们只有服从象征界的秩序才能成为言语说的主体。在拉康的理论中,语言的功能是与“父之名”(name of the father)联系起来的,“父之名”实际上指的是各种社会关系,各种文化因素的综合,因而具有压迫性。[5]所以卧龙先生在给农妇写信的过程中,先生是不会大白话的把农妇所说的记录下来,而是要遵循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写成文言文。如果换成另外一个农妇,卧龙先生写下的内容也不会相差很远。这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也可以说是对社会文化压迫的一种服从。这就与弗洛伊德的超我不同,拉康把“父之名”置于语言的框架之中。象征物有一种特性就是他可以被置换,在置换的过程中,事物被符号化,并且借助符号之间的联系获得“真实的”意义。

卧龙先生用只言片语就总结了农妇的“长篇大论”,那么没有被这封信包括的东西是什么呢?可以说,卧龙先生的那封信似乎完完全全的概括了农妇想要表达的,但是我们读了之后却觉得这封信像是“屏风上的蝴蝶”犹如僵死之物。农妇的叙述说中让我们动容的东西没有体现在信中。农妇述说的血与肉可以说被卧龙先生全部丢弃。而没有包含在这封信中的东西就是符号界的排泄物,是通过符号推论出来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要提到的三界中的实在界(real order)。真实界是我们进入语言后而永远与之隔绝的自然界。拉康有时把自然界比作进入使用语言后而随之消失的圆满期和完整期。[6]这就随之产生了寻求满足的一种需要。拉康曾说:“现实之物,或是被这样感受到的东西——是完全不被符号化的东西”[7]很多学者为了说明这个概念煞费苦心,伊丽莎白·莱玛说,现实物是人的愿望目标与所得到的东西不符合,她还用了个比喻来加以说明:路易·布纳尔的电影《模糊的愿望目标》说的是一段爱情故事,恋爱的一方是由两个演员扮演的同一个名叫肯西塔的女人,表现了恋人心目中的形象与真实的不符,而想象中的那个女人形象又是飘忽不定、不可捉摸的,就像“现实物的存在”一般。[8]现实之物就是历史的真实。农妇想要表达的恰恰就是她真正要表达的情感,对婆婆的抱怨、对丈夫的思念,对现实生活的艰辛的容忍等等,是需要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识,这些恰恰是卧龙先生省略的东西,打个比方就是,给你整只鸡你却只吃鸡骨头。我们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作者尝试着让我们明白,真正的重要的东西往往是字面之下表达不出来的东西。真实界是我们进入语言后而永远与之隔绝的自然界。拉康有时把自然界比作进入使用语言随之消失的圆满期和完整期。这就随之产生了寻求满足的一种需要。对于人类而言,拉康认为:“真实界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是指迄今为止人类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因为只要是进入语言的范畴就意味着我们与真实界的完全脱离。[9]丈夫以及农妇对丈夫的爱,作为真实域的象征,从未出场却又一直在场。思念属于真实界,是农妇与丈夫的交融,是超越一切语言符号的存在(being)。在这里主体最终让卧龙先生写完那封信表达对丈夫的思念的欲望得到满足,原始缺失得以填补。

象征界、现实界、想象界三者是统一的整体,并没有层次之分,每一界都是作为一个环节,并承担一个功能。想象界与象征界结合起来就是人经验中的现实,因而现实并非客观,客观事物只是一种未知数。而真正的现实是我们不能表达的东西,即所谓的“nothing”。在小说中我们如何能确定农妇说的是不是现实,卧龙先生听农妇口述写下来的内容就更加不确定了。而在小说中描写到荣嫂欢喜的破涕一笑,面上的一阵潮红一阵阵的叹息,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东西。这才是现实。这些叙述作为符号界排泄掉的物质,才是真实。是一种生命力的快感。是这个小说的血脉。

从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中,我们同样可以理解拉康提出的“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无意识靠自我与他人、他物之间的关系来结构自身。[10]没有完全独立起来的无意识,农妇在写信前盘算的写信的内容以及丈夫的样貌,都是在自己与他人保持一种虚幻联系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在自我与他者隔离的基础上无缘无故的产生的。

可以说,拉康理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心理分析的范畴,对西方当代文学和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许多其他学派的理论家,例如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詹姆逊等,都深受拉康理论的影响。“现代精神分析行列中最有独创性的人物。”[11]齐泽克更是继承拉康的理论,并用拉康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著作。

参考文献:

[1]赵毅衡,付其林,张怡.现代西方批评理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10)

[2][9]拉康.拉康选集,褚孝泉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2).

[3]拉康.助成“我”的功能形成的镜子阶段,褚孝泉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4]方汉文.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的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20).

[5][7][10]赵毅衡,付其林,张怡.现代西方批评理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11).

[6]展春蕾.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拉康式解读[D].山东:山东大学,2008.

[8]安纳·杰弗森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陈昭全,樊锦鑫,包华富译[M].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145).

[11]塞弗等.马克思主义对心理分析学说的批评,金初高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26).

猜你喜欢
情书
《情书》(海报)
无字的情书
情书系列:LOVE LETTER放慢时光 品味一封情书的浪漫
一封情书
情书
新情书 你的女孩
6万字的情书
暖暖的等
情书结情
写给电影人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