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的《唐诗三百首》

2016-06-30 21:36陈伊轩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美育诗歌

陈伊轩

摘 要:华夏文明五千年,在华夏儿女的传承下,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时间的沉淀下日益闪耀夺目。《唐诗三百首》是盛世唐朝辉煌文化的代表之一,凝聚了唐朝诗人们的情感与人生的智慧,值得世代传颂。作为优秀典型的艺术作品,《唐诗三百首》的学习在“美育”的教学方式下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美育是现代我国教育中促进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手段,本文以《唐诗三百首》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美育视角下的《唐诗三百首》。

关键词:美育;《唐诗三百首》;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1

美育,也即审美教育,是一种美感教育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欣赏美、认识美、感受美的过程培养人欣赏美、认识美、感受美甚至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使人们具有美的品德和美的素养,感受人生的趣味。狭义的美育指艺术教育,即利用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人进行教育活动,其范围局限于艺术美。广义的美育是指一切具有审美性质的教育活动,容纳了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风俗美等一切美的领域。例如,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自然风光,领略大自然的美,这就属于美育。美育具有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在充满乐趣的教育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传递给人美的形式和审美意蕴等美感。在美育中,运用最广的是通过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教育,称“艺术教育”。

《唐诗三百首》是唐朝最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共收录311首唐诗,传奇诗人杜甫、王维诗、李白、李商隐等众多唐代诗人的经典诗歌列列在目,其中以杜甫诗数量最多。在艺术门类中,《唐诗三百首》属于诗歌,诗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结合诗人的思想情感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优秀的诗歌在最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唐诗三百首》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入门最好的选择,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对其的教学最多最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美育的教学方式学习容纳了天地百川的《唐诗三百首》,我们不仅能进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大门,而且能够在唐诗的审美活动之下培养一种审美的情趣甚至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人生素养和品格,进而体味人生的趣味与艺术。

以《唐诗三百首》中家喻户晓的孟浩然诗《春晓》为例探析《唐诗三百首》的“美育”教学方式。诗歌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短短16个字构成了一首五言绝句。从诗歌形式上来看,诗中语言文字的对仗工整和押韵奇特无形中结合,形成了朗朗上口的节奏感,这本是文字和语言本身的韵味,却在诗歌中构成了一种充满意蕴的形式感和形式美。诗歌的形式因素就是文字和语言,《春晓》用极其简练的文字和语言传递给我们其中的艺术美,其中的妙处难以言喻。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也即诗歌的艺术意蕴、诗歌深处的含义和韵味。诗人孟浩然将其对春天珍爱的思想感情融入《春晓》这首16字的五言绝句当中,当我们用审美的态度学习时,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诗句朗朗上口的对仗工整,还从中发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真挚喜爱,在大自然中,诗人发现了美和人生的情趣。在一个春天的清晨,诗人从梦中醒来,耳边声声鸟语,触目耳闻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想起昨晚风吹雨落的声音,不免联想到屋外的盛开的美丽的花朵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诗人通过感受与联想用诗歌的艺术手段将其当前所感所闻所想一齐表现在简短的诗句当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当前生活的面貌。《春晓》中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意蕴需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细细探索方能挖掘。对全诗形式和内容的整体把握,感受到诗歌的形式美和艺术意蕴,需要我们从审美的态度出发,用审美的眼光看待每一句诗,个体凝聚成整体,这样才能在体会诗歌的意境,体味唐诗的审美乐趣。

在《春晓》当中,诗人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和人生,我们在学习《春晓》的过程中,不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诗人看待生活的态度。如果单纯以审美的态度欣赏唐诗,我们在欣赏过程中不仅会体会到人生的审美趣味,也能学习到诗人的审美精神,锻炼审美能力。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唐诗三百首》时,我们在欣赏唐诗、认识唐诗、感受唐诗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充满艺术意味和艺术美的艺术意象,有利于在这种整体美感中探索学习的审美价值,也将教育提升到一个审美的境界,此即美育视角下的《唐诗三百首》。

然而,在我国现代教育中,往往以应试教育为主,这便将传统文化精华《唐诗三百首》推向一个索然无味、毫无价值的角落,这在小学、初中的教育表现得最为明显。学生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教师总是会根据教学大纲提出背、抄写、解释、考试过关等硬性要求,甚至强迫学生去背记、抄写。有了“功利”的色彩在其中,学生也不能完全采取审美的眼光看待唐诗了,甚至会对其产生反感、抵触的情绪,这是我国小学应试教育中最大的失败。

美育的教育方式需要摒弃功利的想法和态度,运用单纯地审美态度和方法看待事物。美育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欣赏美、认识美、感受美甚至创造美。《唐诗三百首》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当中的精粹,而进入我国古典诗歌大门,对《唐诗三百首》的学习应采取“美育”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应采取适当改革,加入审美的因素会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充满乐趣,也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美育的视角下感受了《唐诗三百首》,学习唐诗,进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大门需要摒弃功利因素,采用单纯的审美眼光和态度。现代教育体制中对《唐诗三百首》的传统应试教育方式亟待改革,汲取“美育”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10月.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美育诗歌
诗歌不除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诗歌岛·八面来风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