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6-06-30 22:04马旭东
消费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城乡居民对策研究

马旭东

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及农村繁荣的关键性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障碍。文章以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对我国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探究,结论显示: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客观存在、农业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农村金融支持严重不足、城乡居民福利差异悬殊是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四大核心原因;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决策策略,文章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财政支农体系、设计新型农村金融支撑模式的“三位一体”的对策体系,以期全面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得广大劳动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硕果。

关键词: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原因剖析 对策研究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十三五”期间,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然是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是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根本性举措。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症结所在,这不仅影响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农民的持续增收及现代农村的全面繁荣,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有序、稳健、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负面影响,特定情况下甚至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形成冲击。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3倍,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还不到。由此,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寻解决对策,这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社会,实现中国人民伟大中国梦有着较大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文献。Terry Sicular et a1.(2007)通过对1995年至2005年的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资料进行研究,得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于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值,且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整体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步加大,中国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大于中东部地区,呈现出地理上的差异;王少国(2007)运用城乡加权法对我国1985年至2004年二十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较大,平均可达到56.2%,且其绝对贡献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达到82.8%的均值,并呈现迅速的上升态势;宋士云(2013)对我国2002年到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张红宇(2004)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源在于工农业生产水平的差异,拥有较高生产力和较发达的生产技术的现代工业部门的员工的工资收入和回报相对较高,导致收入水平存在差距。

关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文献。Kanbur et al.(2005)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发展变化趋势与政治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曾国安(2009)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各项财政制度在城乡的安排上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投资制度、土地利用等政策多偏向于城市,对于农村扶助的缺失导致城乡收入存在差距,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对政策体制进行完善。张英洪(2011)指出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分治现象严重,对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权利设定不平等,导致城乡一体化进行缓慢,从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Bourguignon et al.(1998)通过对20世纪70、80年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工业化对收入差距产生了十分重要且显著的影响。周云波(2009)运用两部门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化是我国收入分配呈现倒U型的主要影响因素。章奇等(2004)最先将金融发展纳入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范畴,他们运用各省银行信贷水平来反映金融发展程度,研究得出金融发展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显著。张宏彦等(2013)运用VAR模型对我国1983年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和资金外流因素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

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

(一)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存在,农村居民无法与城镇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是完全服务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农业与工业之间存在一个剪刀差效应,并且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息息相关的,因而农业经济的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远逊于城市的工业岗位,所以农村虽然没有失业的说法,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居民并未实现充分就业,由此产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说法。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居民不仅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与开放带来的贸易红利。相反,由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地区输出,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被隐性剥夺,许多农村地区之所以经济发展缓慢就是由于经济发展人才不足,留在农村的都是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空巢老人和劳动能力不足的留守儿童。

(二)农业生产效率极为低下,农村的生产模式带有极强的类小农经济色彩

众所周知,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但是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模式仍带有极强的类小农经济色彩,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性质浓厚。之所以叫类小农经济,一方面是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性质浓厚,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有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商品化),但总体来说,生产效率仍然十分低下,这里既有农业本身的弱质性产业特性的原因,也有农村土地政策与经营模式等原因。回顾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疑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升,但是随着农村市场化经济特征的进一步加强,单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因为小规模生产阻碍了农村市场的集约化、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经营,因此国家当前的土地流转政策就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农村的生产效率。

(三)农村金融支持严重不足,农村的现代化投资项目普遍缺乏资金运转

农村金融支持严重不足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的现代化投资项目普遍缺乏资金运转造成了我国农业长期粗放型经营的被动局面。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无到有,发展的历程也是几经波折,但总体上是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商业银行逐步撤出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融资功能被弱化,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储银行迅速崛起,但是两者并未在农村设立过多网点,且晚点设置多是为了吸取农村闲散资金,从而导致农村金融资本外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事实上,在只吸储不放贷款或者少放贷款的背景下,农村的商业银行体系已成为了吸走农村经济发展力量的负面要素,这进一步加重了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

四、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主要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市场,使得农村的市场化程度提升;日韩主要是推行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的基础建设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文章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对策,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财政支农体系、设计新型农村金融支撑模式的“三位一体”对策体系,以期全面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一)推进新型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就业水平

城镇化的推进能给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这无疑给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最终实现农村居民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的双提升。首先,要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网的修筑、电力网的构架以及基础水利设施的进一步修建与完善,为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其次,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对农村居民利益的保护,尤其是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既不能侵占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应该避免一次性的土地款支付方式,应该要设计一个资金持续返还的动态模式,避免农村居民因突然暴富而丧失自我,最后重返贫困居民;最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劳动技能培养,帮助农村居民适应新的就业岗位与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就业水平。

(二)构建新型财政支农体系,提高农民务农的收入水平

构建新型财政支农体系,全面提升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效性是提高农民务农的收入水平的关键性举措。第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三农问题解决的支持力度,要切实扩大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规模,首先在绝对量上给予足够的保证,我国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还任重而道远,财政支农投入远没有到最优规模;第二,各级政府要改善财政支农的结构,要调整各项支出在财政支农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尤其应该提升农业科技开发和农村水利建设在财政支农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第三,要进一步理顺财政支农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要明晰财政支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力争快速、有效地建立起责、权、利相匹配的财政支农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提升财政支农体系的实效性。

(三)设计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提振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从资本逐利的本质来看,农村投资项目的风险高、周期长、收益低,资金往往是不愿向三农地区集聚的,但这种情况并非是无法解决的。要想使农村经济充满活力,必须设计新型的农村金融体系,让社会资本愿意参与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进程中来。首先,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使得农村项目投资的各环节和各企业相互连接,增加农村的增信方式,提升农村的信用水平,从而降低了农村投资项目的高风险难题;其次,要加大对农村投资项目的政策支持,如对农村投资项目给予税费减免,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财税补贴,这样不仅提高了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改变农村投资项目收益低的难题;最后,政府应该对于周期长的农业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的贷款门槛优惠,降低农业项目投资周期长带来的负面效应。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城乡居民对策研究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