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器的设计与技巧

2016-07-01 01:39河南省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司荣峰杨东福
电子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可控硅

河南省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司荣峰 杨东福



温度控制器的设计与技巧

河南省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司荣峰 杨东福

【摘要】该实用温度控制器是由热敏电阻作为传感元件,由极性相反的NPN与PNP型两个小功率三极管组成高灵敏度开关元件,开关元件控制光电三极管,光电三极管直接控制可控硅的控制极,可控硅的导通与断开去控制加热元件,从而形成了恒温控制器。

【关键词】传感元件;可控硅;恒温控制;加热元件

引言

在许多动、植物的养殖与种植过程中,经常要采用恒温控制,恒温控制范围大都在20~36℃,这里就恒温控制原理进行必要的研究。

1 恒温控制方案介绍

如图1所示,恒温控制电路系统由温度探头,温度探头感觉到的微小信号作为放大元件的基极信号;放大元件运用的三极管是PNP型,开关元件运用的三极管是NPN型,于是,放大元件基极电流的很小变化就能使集电极电流有很大的变化,在其集电极电阻上会产生较高的电压变化,该电压变化作为开关元件的输入电压,加在了开关元件的发射结上,足以使开关元件导通,大大地提高了开关元件的灵敏度;开关元件与输出元件之间用光电耦合器,使前、后元件之间只有信号的关系而无电路上的关系,避免了输出元件对控制元件的干扰;输出元件采用了可控硅,无触点控制电路的通断,有效地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

图1 恒温控制方块图

2 模拟电路部分

2.1模拟电路

恒温控制模拟电路,如图2。控制电路部分的电源采用了5V充电器电源,再经过D1~D3串联之后,给控制电路提供3V的电压;感温探头是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t;放大元件由V1、R1、RP1、R2组成;开关元件由V3、V2、R3组成;D5指示电路的工作状态;输出元件的控制由光电耦合器元件D4和V4组成 ;输出元件由D7~D10、R5、D6、SCR组成;负载元件是RL。

图2 恒温控制原理图

2.2模拟电路的原理

把热敏元件Rt固定在温箱中,当恒温控制箱中温度下降到规定值时,Rt的电阻值就增大到合适值-→Rt上电压就相应地增大到合适值-→V1基极电流就增大到合适值-→V1的集电极电流就放大到合适值-→R2上电压就放大到合适值-→V2就变成饱和而导通-→V2的集电极电位就下降到饱和值-→V3的集电极电位就升高到截止值-→D4与D5中无电流就不发光,光电耦合器中的V4不导通,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与阴极之间就电阻较大,有一定的控制电压,控制极与阳极之间就导通,负载RL中就有电流通过,实现对温箱的加热。

当恒温控制箱中温度升高到规定值时,系统的工作过程正好相反。

简言之,温度达到规定值时,RL停止工作;温度降到规定值时,RL就开始加热,如此循环,温箱中温度保持恒定,这就是系统的工作原理。

3 电路参数的设计

①二极管

D6、D3、D2、D1为整流二极管,如1N4001~1N4005;D10、 D9、D8、D7也是整流二极管,由可控硅SCR决定其工作电流; D5 为1.5V的红色发光LED。

②三极管

V1为9015型;V2和V3为9014型。

③电阻

Rt=1kΩ(负温度系数),Rp1=10kΩ微调电阻,Rp2=50kΩ微调电阻,R1=2kΩ,R2=15kΩ,R3=6.8kΩ电阻,R4=390kΩ,R5=47kΩ。

④光电耦合器

光电转换元件为EL817,四个管脚,体积较小。

⑤晶闸管

单向晶闸管SCR的额定电流由负载RL决定。

注意:D10~D7的电流应该大于SCR的电流 ,SCR的电流应该大于RL的电流,电路就能正常工作。

4 系统的组装

4.1线路板

线路板的尺寸为6.8cm×2.8cm,采用1:1制作,如图3所示。

图3 恒温控制印刷电路图

4.2线路板的装配

①线路板焊装前,要认真检测每个元件,细节决定成功。

②线路板焊装中,要准确无误,每个元件的焊接时间不要超过5秒,防止烧坏元件,焊点要光滑完整。

③线路板焊装后,元件要分布均匀,如图4。

④线路板部分与电源部分连接,再与负载、热敏电阻连接好,最后,把电源部分与线路板部分装到塑料盒中,塑料盒先不封口,如图5。

图4 恒温控制主板电路

图5 恒温控制连线图

4.3线路板的调整

①主线路板。先用100W的灯泡模拟负载RL;闭合220V电源;让Rp2的电阻值慢慢变小,直止灯泡变到正常亮度为止;最后,把灯泡换成合适的加热器件。

②控制电路。把加热器件RL固定到恒温箱的底部,恒温控制器固定到箱体外部,把温度计与热敏电阻固定到箱内同一高度,如图6。

接通220V电源,加热器件RL逐渐加热,温度计的读数逐渐升高,当温度计的读数升高到需要值时,把RP1的电阻值慢慢调小,直到红色指示灯恰好变亮,负载RL停止加热,控制电路调整完成。

图6 恒温控制箱体图

5 结束语

该恒温控制电路的特点是元件虽少,但它带动的负载功率大;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极高;采用分立元件,出现故障容易判断;制作成本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式雍,等.电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罗国强,罗伟,等.实用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宋贵林,姜有根,等.电子线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马质璞,万玉吉,郭一博,谭骥.基于高灵敏恒温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15(9):88-90.

司荣峰(1986-),男,辽宁大连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是电工与电子技术。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原理及在家电产品中应用研究
葛南直流工程可控硅试验仪的应用研究
励磁功率整流装置均流系数的提高
基于LPC11c14的励磁控制器设计
可控硅的使用及其方法
基于可控硅BT151的逆变桥电路模块以及可靠关断研究
压水堆棒控系统动力熔断器烧毁原因分析及维修策略改进
浅谈可控硅整流装置的调试与维护
浅析电视发射机房照明自动开关
基于Protuse可控硅调压电路动态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