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6-07-03 14:59王新刚
关键词:充血性胺碘酮心率

王新刚

(威海市威海卫人民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新刚

(威海市威海卫人民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

目的 分析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则结合使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以后的LVEF、心率、QTc水平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疗效;安全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较为危重的疾病,对其的干预不及时,极易并发心律失常,最终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治疗多使用的是抗心律失常药,但长期使用该药治疗极易产生负性肌力作用,最终影响到治疗的疗效[1]。本文主要研究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观察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并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均31例。对照组男女为16∶15,年龄为47~81岁,平均(62±1.62)岁;对照组使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男女为17∶14,年龄为46~80岁,平均(61±0.98)岁;研究组使用胺碘酮治疗。两组在男女比例、年龄等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观察对象均经X线胸片、心脏超声等证实,研究均与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研究均排除合并严重肺部疾病者,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者,排除合并电解质紊乱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强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使用胺碘酮治疗,一次0.2 g,一日三次;连续治疗1~2周以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为一次0.2~0.4 g,并逐渐减少用药剂量,连续治疗10周。

1.4 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心率及QTc等,并记录两组治疗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治疗以后的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治疗以后患者心功能改善两级以上,且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为临床治愈;治疗以后患者心功能改善一级,且症状及体征好转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2]。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使用Excel录入后用SPSS 19.O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功能对比

两组治疗以前的LVEF、心率及Q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治疗以后的LVEF、心率及QTc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以后的LVEF、心率及QT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对比(±s)

表1 两组心功能对比(±s)

组别 LVEF(%) 心率(次/min) QTc(ms)治疗以前 治疗以后 治疗以前 治疗以后 治疗以前 治疗以后观察组 31.62±1.25 53.65±2.54 93.66±5.25 65.39±2.54 418.93±11.26 501.62±6.35对照组 32.96±2.47 44.93±2.16 92.67±2.41 76.92±2.54 417.93±1.52 461.23±2.58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以后仅出现1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出现2例低血压,发生率为6.4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以后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7.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对比(n,%)

3 讨 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该病的病死率较高;胺碘酮是一种苯呋喃类衍生物,其能够有效扩张患者血管,进而改善患者心肌的缺血症状[3]。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治疗中采用胺碘酮,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缺血性心肌细胞中能量代谢水平,进而保护细胞膜、细胞器结构与功能完整[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以后的LVEF、心率、QTc水平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方艳等[5]研究结果相符,由此表明,胺碘酮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液的供应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治疗中运用胺碘酮,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发挥较好的抗室性心律失常的功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邱可文,彭 赟.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及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6,40(1):35-36.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1.6

B

ISSN.2095-6681.2016.36.020.02

猜你喜欢
充血性胺碘酮心率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率多少才健康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