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6-07-03 14:59王文慧
关键词:瑞舒伐血管性内皮

杨 静,王文慧

(1.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2. 内蒙古包钢第三职工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杨 静1,王文慧2

(1.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2. 内蒙古包钢第三职工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目的 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8例VD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之中均为64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NO、ET-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ET-1高于对照组,NO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采纳和借鉴意义

血管性痴呆;瑞舒伐他汀;血管内皮功能

VD是临床常见病,其主要指的是在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前提下出现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之一,其呈现出进行性发展的特点,患者往往伴随严重的认知缺损、记忆减退[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VD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8例VD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入选病例均符合VD的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男69例,女59例,患者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7.5±7.2)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3.1±0.6)年。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之中均为64例患者。分析并比较2组的基本资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具体内容为:严格遵医嘱应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同时给予改善脑代谢、加快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扩张的药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国药准字J20120005,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5 mg)治疗,晚间服用,10 mg/次,1次/d,3个月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应用ELISA对血清NO(一氧化氮)、ET-1(内皮素-1)水平进行检测;应用MMSE(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后MMSE积分增加在3分以上为显效;MMSE积分增加1~2分为有效;MMSE积分增加在1分以下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统计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变化

2.2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其中无效5例,有效26例,显效33例;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其中无效14例,有效21例,显效29例。组间经对比,对照组显著低于试验组(x2=5.0063,P=0.0253)。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变化(±s)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变化(±s)

组别 E T -1(n g / L) N O(μ m o l / 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 = 6 4) 1 3 6 . 8 ± 2 5 . 4 7 5 . 2 ± 1 3 . 9 3 2 . 6 ± 7 . 0 5 3 . 6 ± 8 . 6对照组(n = 6 4) 1 3 8 . 3 ± 2 3 . 6 9 4 . 6 ± 1 6 . 3 3 1 . 7 ± 6 . 3 4 3 . 9 ± 8 . 1 t 0 . 2 6 9 5 5 . 9 0 3 5 0 . 5 9 1 9 6 . 5 6 8 4 P>0 . 0 5 <0 . 0 5 >0 . 0 5 <0 . 0 5

3 讨 论

VD是临床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属于神经内科多发病,患者主要表现出程度各异的智力障碍和记忆障碍等,其病程表现出阶梯式进展的特点,常规治疗手段尽管可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的逆转,但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有效,临床疗效并不是非常理想。

瑞舒伐他汀属于他汀类的新型药之一,其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可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缓解炎性反应,并对毛细血管增生和神经再生具有促进作用。相关研究证实[3],瑞舒伐他汀预处理的方式,可使脑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得以改善,进而起到保护脑神经的重要作用。有关文献报道[4],NO、ET-1等血管内皮功能细胞紊乱与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T-1是由21种氨基酸组成的,其是血管内皮分泌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其可将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动态反映出来。NO属于内源性的一种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次研究得到如下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的NO、ET-1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证明,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采纳和借鉴意义。

[1]南毛球,戴 军,黄光辉,等.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3):137-140.

[2]王 新,王康琪,董 燕,等.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26(3):176-179.

[3]张 潇,曾鼎华.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5):649-652.

[4]费玉娥,陈慧珠,林 勇,等.瑞舒伐他汀联依达拉奉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2):1574-1575.

本文编辑:李 豆

R453

B

ISSN.2095-6681.2016.36.085.02

猜你喜欢
瑞舒伐血管性内皮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开心解郁丸对血管性抑郁大鼠单胺递质及BDNF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 TGF-β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