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诊呼吸衰竭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2016-07-03 14:59郭曼曼
关键词:躯体呼吸衰竭我院

郭曼曼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400)

护理干预对急诊呼吸衰竭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郭曼曼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4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呼吸衰竭生存质量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症状、整体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呼吸衰竭;急诊;护理干预;生存质量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咳嗽,严重者可伴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1]。近年来,随着公共环境的污染加重,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加。有临床研究表明,在呼吸衰竭急救过程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生理不适,此时给予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现对我院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为(44.8±3.9)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为(44.4±3.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解痉、祛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脉搏等常规指标。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健康教育: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指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3]。

心理干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常伴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入院后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积极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心情愉悦。

呼吸指导干预: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吸氧护理,患者康复后指导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为患者制订适合的运动方案。

饮食干预:保持清淡丰富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核心问卷-30(QLQC-30)评价,指标包括: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症状、整体生存质量评分等[4]。得分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症状、整体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 对照组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躯体功能 45.44±5.91 78.99±9.18*# 46.09±5.71 66.56±6.78*角色功能 48.45±6.11 76.32±8.98*# 49.05±6.36 70.45±8.01*情绪功能 41.33±4.21 79.76±5.62*# 42.09±4.11 70.03±8.91*认知功能 60.87±6.46 82.09±12.80*# 59.23±5.90 76.90±9.37*社会功能 55.33±6.03 78.94±11.03*# 55.39±5.80 68.06±12.22*症状 10.00±2.01 20.78±5.14*# 10.21±2.47 17.64±3.28*生活质量 55.20±5.21 78.95±7.48*# 54.49±5.04 65.55±6.01*

3 讨 论

呼吸衰竭以CO2潴留和缺氧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尤其是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不给予有效的治疗可能引起更严重的不良事件[5]。另外,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常伴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有必要给予吸氧、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手段。

本组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症状、整体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急诊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通过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改善临床预后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兰 华.护理干预对急诊呼吸衰竭生存质量影响的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2):140.

[2]张方霞,周国军,王艳华,等.延伸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209-212.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5-6681.2016.36.106.01

猜你喜欢
躯体呼吸衰竭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现在干什么?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