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齿留香B

2016-07-04 04:26杨小兰
新课程·小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于永正钻研壁虎

杨小兰

拜读完《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我陷入深深地沉思。我折服!我惊叹!于老师渊博的学识,明锐的思维以及他对于教材的钻研分析之透彻令我感慨万千,这就是学者型的老师!书中的点点滴滴似绕梁的余音,令人唇齿留香!

一、课前精心准备,导入新颖独特

看于老师的课堂实录,我常常手不释卷。他每一节课的导入学习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管是高年级的课文还是低年级的教材,于老师都非常熟悉,而且每一个年段的学生应掌握怎样的知识他也非常清楚。他的低段课生动有趣,高段课幽默严谨。每一课的导入部分很有特色,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口语交际、想象作文,他的导入语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新颖且不落俗套。看的出于老师为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准备很认真,很充分,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深入钻研教材,巧妙设计问题

于老师每一篇教学实录我都细细研读。我发现于老师知识面很广,对教材钻研分析很透彻,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内容所设计的问题很巧妙,几乎不露痕迹,常常把课文上下文的意思既有连接又有深入地挖掘引导。

如《壁虎》一课中,于老师讲完壁虎怎样捉小飞虫的内容后,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说,小飞虫难道没长眼睛吗?怎么竟然落到壁虎的嘴边送死呢?”

于老师故意设此问题,就是要提醒学生留意壁虎颜色的隐秘性以及动作的极块、不易被发现的特点,这恰恰是学生阅读时容易忽略的地方。我觉得这个问题不仅显示于老师深挖了教材,还注意到了学生学习中的可能盲点。

三、利用恰当时机,教授学习方法

平时,我们学校也有公開课,但包括低年级的老师在内,大家对课题的书写不太注意结合指导写字练习。我发现于老师的课不光能抓住知识点来引导学生掌握,还常常教给学生一些易于掌握的学习方法。

如《新型玻璃》一课中,于老师发现一个学生边读边把新型玻璃的名字都给划了下来,就说:“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把有关句子都划下来了,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

再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于老师表扬学生读书透彻时,说:“同学们自己把书读懂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学语文就是要好好读书,边读边思。”

于老师的课中自己讲解的内容很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书,一步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加深理解课文,适时读写结合

于老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课文已接近尾声,于老师说:“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语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学生写好后,于老师让他们自己读一读,修改修改,最后找几位学生上讲台读。学生读后,老师当面评议。从学生的当堂练笔中看得出学生不但理解了“饱经风霜”,而且通过这次描写的练习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纵观于永正老师的课,除了上述心得,我觉得于老师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他给学生上课,无论是讲课还是评价,语气都很亲切。学生一时答不出来,他总是鼓励学生,给他们成功的机会;他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教学《燕子》一课中,学生指出他讲解燕子低飞的原因是错误的,他在查阅资料后证明学生说的对时,在下一节课中当堂承认了错误。这种教学民主的作风,值得赞许,更值得我们学习!

于永正老师——师之楷模!

编辑 杨 倩

猜你喜欢
于永正钻研壁虎
Desire for Youth
乐在钻研中
壁虎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于永正从教年记
不忘传承 砥砺创新
——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研究掠影
于永正纪念专刊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研究综述
捉壁虎
略说钻研语文文本的基本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