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语境顺应

2016-07-04 11:18肖娴
理论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翻译实践

肖娴

[摘 要]从影响语境的因素来看,语境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因素,因此,可分为语言因素语境和社会环境语境,从整体上把握语境是成功翻译的关键,也是翻译文本生成的终极参照。本文从语言内语境因素和社会文化语境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探求语境对翻译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语境顺应;语言因素语境;社会文化语境;翻译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35 — 02

语境即言语环境(Context),它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境因素的内涵很广,既包括上下文,时空,情境等,也包括说话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相关的因素。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者之一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最先提出语境概念,然而,不同学科和学术派别对语境的定义和内容界定并不完全相同。马林诺夫斯基将其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类。从本质上来说,“情景语境”即语言性语境,而“文化语境”则可以理解为非语言性语境。原文的语境、功能和关联这三条根本的语用原则对翻译过程中原文的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确的语境或完整的上下文是准确翻译的依据。翻译过程中,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因素,与作者,读者的心理因素等发生交互作用,这种现象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加大了翻译的难度。运用语用学的语境理论,通过分析影响译本生成的语言因素语境和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两个层面,论述语境对于翻译文本生成的影响,探求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语境理论传达原作意图,在译作和原作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达到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功能等值。

一、语境的概念及其研究范围

语境通常可以分为情境的上下文( 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的上下文( context of culture)两大类,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指的是说话时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即语言的发生情境;“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是指说话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大环境。 20世纪40~60年代, 英国语言学界的中心人物雷蒙·弗斯继承并发展了老师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对语境进行了进一步细分,他认为一句话的上句和下句,一段话的上段和下段,这是语言内的上下文问题,即语言因素语境,而语言与社会环境的上下文则可以称之为“情境的上下文”,弗斯的观点全面考虑了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的双重语境问题。何自然先生将其分为文章或言谈话题的上下文语言环境和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共同的社交环境,主要影响因素有交际双方的身份、所共处的交际场所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双方的文化、社会背景等。一个复杂的社交网络语境,交际双方的经历、学识、认知等因素会影响交际认知,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对语言言内和言外意义的理解。以上的分类基本上概括了语境的各个方面,在从事翻译实践时,既要注意从语言内的因素考虑语境,也要注意从宏观上着手,联系社会文化大语境,把翻译实践和具体语境紧密结合,方可达到化境传神的翻译效果。

二、语言因素语境与翻译

语言因素语境包括作品上下文或说话的前言后语,从语篇的构成看,包括字、词、句、语段、篇章等,他们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的特点,也是上下文互相影响与制约的结果。

(一)语境与词汇意义

语义的理解不受上下文即篇内语境的制约。英国语言学家弗斯(J.R.Firth)认为,任何词只要用在新的语言环境时就会产生新义,弗斯所说的情况是在一切民族语言中都存在的共有现象。词典中列举的任何一个词,都是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下才被赋予意义。上下文语境是构成语篇的必要因素,语篇翻译正是基于上下文语境进行的。

例(1) “How old was I when you first took me in a boat?“Five and you nearly were killed when I brought the fish too green and nearly tore the boat into pieces. Can you remember?“It is strange.” The old man said,“ He never went hurtling.Thats what kills the eyes.”(Ernest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在这里”kills”不应当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cause to die”(杀死)之意,而应为“hurt”(遭受痛苦);”green”在此语境中作为修饰”fish”的词,并不表示颜色,而应理解为”full of life”(活蹦乱跳)之意。,

例(2).He made the mistake of underestimating the power of press.

例(3).She believed in the existence of a benevolent power.

一词多义的示例在翻译实践中不胜枚举。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较多,因此确定某一个词的具体含义,需要具体到实际语境。根据具体语境,例(2)中的“power”意为 “control over others” (操纵力);例(3)中的“power”则应译为“god spirit”(神灵)。一个孤立的语言结构具备了表达不同意义和功能的潜力,只有在具体语境制约下,语言结构的意思才能真正确定,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辨析词义、理解原文语言结构是基础。

(二)语境与语用意义

译者需要考虑原作中的语境假设是否同样存在于目标语中,是否被赋予新的意义,根据关联理论,就是译者付出的推导努力是否与语境效果相称。要确定原作者的暗含意义, 译者就应当在话语和语境之间寻找并达成最大等值或者最佳关联。

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卖花女》(My Fair Lady)的译文有如下三句:

4.Nah then,Freddy:look whygowin, dear.你这是怎么的,佛莱第,你走路不长眼哪。

5.The shadow depression in the west of these islands is to move slowly in an easterly direction.There are no indications of any great change in the barometric situation.英伦三岛以西的轻微低气压大约要慢慢向东移动了。从气压看来还没有天气巨大变化迹象。

6.How do you do, Professor Higgins?Are you quite well?....But of course you are:you are never ill.So glad to see you again, Colonel Pickering.Quite chilly this morning, isnt it? 您好,息金斯教授。您身体好吧?......当然您身体一定很好;您是从来不生病的。很高兴看见您,辟克林上校。今天的天气很凉呢,不是吗?

肖伯纳(Bernard Shaw)剧作《卖花女》中的女主角卖花女受教育程度低,一个人的口音与其受教育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常见的现象。卖花女的口音重,用词粗俗。语言学教授息金斯对她进行了语言训练后,她的语言和措辞取得了较大进步,例4是他在受训前使用的语言,译文非常传神地传达了这一语言特色。例5是她在经过短期培训后所说的话,显然,她虽然有意识地使用正规的书面语,但在日常口语中,反而因文绉绉而与当时的交际情境相悖,显得突兀。译者也考虑到了这一语境,以相应的书面语来翻译,达到了原文传达的语言效果。例6是经过半年的训练后的语言,话语风格得体,用词文雅。在翻译这一句时,将卖花女在运用语言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了,这三段译文忠实地重现了卖花女在不同语言阶段的语言的使用特色。从这个示例可以看出,一名成功的译者需要结合语境用心去揣测作者的意图和暗含意义,使译本的语言符合原作人物语言的特点和人物的个性及身份,社会地位等等。语言因素语境,从语篇的构成看,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等。通过语篇语境,可以消除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歧义和多义,并且做到自然的连贯。语篇本身构成了其语言成分的环境。

三、文化语境与翻译

文化语境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许多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文化语境进行了研究。从马林诺夫斯基至今,“文化语境”的概念不断发展,内涵也不断丰富。每个语言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社会规约、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以及价值取向。这种反映特定语言群体特点的方式和因素构成了“文化语境”。而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对“文化语境”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优秀翻译文本的生成。从语境学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生活本身就构成了语言表达的社会规约和特定语境。当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变革时,言语表达必然会改变。例如:在上个世纪20年代,英语中的drawing room(即with-drawing room,是客人饭后 withdraw into 的地方)一词会被译成“图书室”,很显然,这是一个社会文化语境的误读造成的。当时西式建筑在中国实属罕见,译者不熟悉这种房间的用途,按一字一词的意思来对译,因此译错。这样的例子不仅在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不够频繁和活跃的情况下存在,时至对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还难免会有这样的误译。互连网的普及让人们对这些新词目不暇接,每天网站上都有一些新的热门词和网络用语,每年也会有一些网站评选出年度使用最频繁的词,这些新词的翻译是每位译者都不能回避更不能想当然地翻译。但是往往看到由于对文化语境缺乏足够的审视和斟酌而产生的误译。

在翻译界中,直译和意译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之一,姑且不论翻译标准,仅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在译文语境能够传达相近含义的情况下,保留原作的表达方式、形象、意境以及特定的人物、事件或概念,不仅可以保存原作的风格,韵味,同时也可以丰富译入语的文化。“She is pretty, like the ancient Helen”.事实上,我们完全不必要将“Helen”硬译成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观的美女“西施”,因为“特洛伊战争”、“木马计”“美女海伦”这些名词在中国读者群中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文化不同,语境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作为译者需要熟悉相关文化意象,正确理解原文后作出相应的语境假设,在译语读者的潜在语境中寻求最佳等值。同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翻译的语言风格和选词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翻译文本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是译者的决策过程,而其决策不完全取决于译者的语言知识,有人称翻译为“带着镣铐跳舞”,而这个镣铐中的一个重要的节链便是社会文化语境。翻译是特定意识形态和诗学的观照,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它以相应的方式操纵和影响着文学在社会中的功能和效用。

四、结语

可见,在翻译实践中,语境的理解对译文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注重适用于翻译理论并在翻译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语境理论;另一方面,建立语境意识,就语境这一动态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理解,创造足够的合适的语境效果,把语境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

〔参 考 文 献〕

〔1〕Hickey,L.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UK :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Clevedon. 2000

〔2〕Verschueren,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Bel

gium:Edward Arnold(publishers) Ltd. 1999

〔3〕冯广艺.语境适应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阳鲲.语境理论与翻译实践〔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3).

〔5〕王均裕.略论语境的特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3,(3).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7〕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8〕杨宪益,译. 肖伯纳(Bernard Shaw)卖花女——五幕传奇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2.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翻译实践
《傲慢与偏见》中文译本中语义反向迁移的分析
浅析卞之琳英诗汉译之“以顿代步”
翻译理论的类别与翻译实践相关性研究
预设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翻译实践的重要性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翻译专著与教材的成功嫁接
翻译活动中母语的重要性
篮球意识训练的相关因素研究
顺应理论视阈下的汉谚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