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

2016-07-04 02:48唐建华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动机培养

唐建华

摘 要:人的行为都有目的性,换言之,就是一定的动机使然,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不能给学生智力,更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内在的驱动和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动机的意义和价值,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际,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生 ; 语文学习 ;动机 ;培养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状态,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一定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有:学习动机形成的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内部因素有小学生的成长与年龄特点、小学生的志向水平和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小学生学习动机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我们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培养与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多种动机并存的特点,并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小学生学习动机由外部学习动机为主导向以内部学习动机为主导转化。入学初期儿童的学习动机,缺乏自觉性,目标还未触及学习活动本身;低中年级学生浅近的学习动机形成,他们开始对获得新知识感兴趣,认知性动机开始形成,但此时还是外部动机占主导地位;到中高年级学生远大的学习动机逐渐发展,对学习的需要、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成就动机开始形成,内在动机并逐渐成为支配性的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方法

1.兴趣以需要为基础。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也不会产生动机。和谐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科的基本保障,不仅仅是语文学科,任何学科都一样。实践证明,畸形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主要障碍。平时了解得知,学生普遍反映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不够,下课很少同自己交流。我认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课下时间可以适当地把自己的身份降下来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玩耍,将一些语文知识在与孩子的游戏中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愿意去上语文课,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形成后,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寻找合适的方法,语文学习方法分为四大块。

(1)听与说。学什么:a学会听。一是带着问题听;二是边听边思考边记录;三是快速记住别人的话(包括老师讲课、大会报告发言、听广播电视、听别人交流);四是谦恭有礼貌的倾听。b学会说。一是准确明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调适度。

怎么学:a课堂提问、讨论、答问练听说;b朗读复述练听说;c积极参与会议、讲演、辩论发言;d多与同学、家长、老师练听说。

(2)基础知识。学什么:a字(生字、易错字。多音多义字等);b词(成语、俗语、歇后语);c语法修辞、句式变化与病句;d名言警句;e文学常识;f作家介绍。

怎么学:a准备一个随身带的记录本,在听课中、练习中、课外阅读中、社会生活中随时遇到、随时记录(分类记录,及时整理);b及时记忆,经常翻阅。

(3)阅读理解。学什么:a诗歌鉴赏;b现代文阅读(字、词、句、段、章、文意、文法、文采);c文言文阅读: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虚词、句法、篇章。

怎么学:a按“汲取——解读——评判——创新”法精读教材;b每天读一篇课外读物。按“信息——概括——结构——联想——感悟”法精读理解;c无论读课外、课内文章都把每篇文章当成一道阅读题来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4)写作。学什么;a学会写应用文;b学会写记叙文;c学会写说明文;d学会写议论文。

怎么学写作:a每天阅读精美文章,积累语言,建立语言材料库;b每天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材料;c背诵经典文章和范文、积累语感;d学会分析文章,学会审题,提高思维水平;e坚持每天每周练笔,并多练多改。

2.阐述语文的价值。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有着基础性、人文性及技能性的性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力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语文课引进数理化解题,启发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意义;组织开设报刊语言病院,上街清扫牌匾错别字等活动;辑录资料简报,举办学习专栏;编辑班报、校报,编写新年寄语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达到读、写、说的实际运用,让学生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会使学生明白语文并不难学的道理,其实,原来生活处处有语文啊。

3.创设问题情境。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提倡启发式教学,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所产生的疑惑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时,不能单纯依靠课本,而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尽量联系到生活中,这样会使小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是看得见、用得着的,就会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4.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时不时的表扬和批评,眼下的教育体制是坚决反对体罚的。但是不可置否的是,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激励作用,其中表扬和鼓励比批评和惩罚更有激励作用,低年级或成绩差的同学更能体现这一点。在进行表扬和批评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表扬,学生课文读的好,回答问题时说得很棒,都应该进行表扬,且可以发动全体同学对某一个同学的某一个行为做出鼓励。此外,表扬要真诚,要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

三、结语

随着小学生生活中的高强度诱因刺激的增加,语文学习很容易被学生认为是单调、呆板、没有生机的,所以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善于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激发学生小学习语文的动机,让他们充分体验语文之美,在语文的世界中快乐翱翔。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动机培养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