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如何调节心理压力

2016-07-04 03:16袁星琼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提升能力回归

袁星琼

摘 要:教师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属于高发群体,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教师如何自我解压,保持身心健康呢? 首先,教师应当走下神坛,回归做一个正常人。其实,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拥抱压力。再次,不断提升能力,应对外界的刺激和挑战。

关键词:教师心理压力;回归;提升能力;积极乐观

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小学教师尤甚,有68.8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进机关、做生意的同学相比,差距很大;嫉妒情绪突出,在职务提拔等方面互相猜疑;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但报酬低,对自己事事求完美而导致的焦虑水平偏高,脾气暴躁,易被激怒。

教师为何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随着这一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各方只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估学校和教师,并且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住房分配等直接受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制约,因此,加重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本来应该是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被竞争关系所取代了。第二、教师的工作项目繁多。专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项目是备课、讲课、课外、批改作业,如果是班主任还包括负责早晚自习、课间操、打扫卫生、组织班团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班干部、与家长交流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写评语、填写成绩单以及各种收费等,可谓名目繁多,而且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出错,这无疑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第三、相对其他部门而言,教师工作重而报酬少,给部分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养家糊口的困难和心理压力。校园承受着多重角色的压力。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普通人他们也会遇到各种家庭矛盾,他们既要全力顾及事业还要全力顾及自己子女的未来,常常是左右为难,应接不暇。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

中小学教师调节心理压力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响影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但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那么,中小学教师如何自我调节压力?

首先,教师要走下神坛,回归做一个正常人。学者schwab、byme认为出现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时,教师易出现职业倦怠。当教师不能妥善协调冲突和感 到角色定位模糊时就易导致压力的产生。其实教师不过也是普通人, 而不是圣人。学会平等地待人待己是教师释放心理压力的重中之重。教师对自我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认识,包括角色认知和自我认识。角色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都在社会中因不同的境况而承担多个各自不同的角色。教师的角色认知,是指教师对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规范的认知和对于角色扮演是否恰当的判断。教师应明确自己在各个角色中的职责范围和功能,协调各个角色,避免产生冲突,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和挫败感。自我认识,是指教师能认清自己的优缺点,能对自己的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有一个全面而中肯的认识,其中也包括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特点及由于职业决定了的相对固着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认识。教师应放弃传统的自我权威意识,从单一的、专制的权威逐步转变为多元的、明主的和开放的权威,多交流,从而减少工作带给自己的压力。消除不合理想法,弱化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强化对社会系统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认识。同时,要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信息源,开拓与人交流的畅通渠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教师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拥抱压力。乐观的情绪,会使人更多关注自己的优势,更积极地着待自我,冷静处理问题,不断进步;消极的情绪,会使人更加关注消极的方面,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停滞不前。过大的心理压力必然伴随焦虑、沮丧、无奈、无助、烦恼等消极的情绪,上述所提及的心理压力极其容易给教师造成情绪上的波动.不利于身心健康。教师要学会一些能获得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积极通过理智、自我暗示、合理宣泄等方法来缓解、减轻压力对自身的冲击和伤害;放松心情,调整心态,保持良好情绪,消除不良情绪。

最后,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只用简单的说教去规范学生,学生是不买帐的,更何况现在提倡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因此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努力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要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要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各门学科知识,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深的所教知识,还要具有广泛的文化素养和兴趣爱好;要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刘岸英《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冲突的理性分析与调适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14).

[2]刘电芝、马前广《新课程改革背景中的教师压力及其缓解》[J]教师之友,2005年第8期.

[3]郑坤《教师心理压力的成因与自我缓解》[J]河北建筑科技院学报,200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提升能力回归
找准 “自学” 着力点,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浅谈如何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诚信的工作机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