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教学焕发出绚烂的光彩

2016-07-04 05:46于海燕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古诗词

于海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名篇佳赋,灿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闪烁着光辉思想和深远智慧的辉煌篇章。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的信心和自豪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学好古诗文,让中华经典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源远流长,让古诗词教学焕发出绚烂的光彩。

提起古诗词教学,相信大家都有一个感受:这短短的几十个字,教起来可不那么容易。传统的古诗教学注重字句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新课程背景下,古诗教学要回归本色,通过丰富的教学策略,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丰富吟诵,走进诗境

古诗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搭配,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诵读从读者发声的高低又可以分为“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两种形式。在古诗教学中,可通过这两种形式的吟诵体味,让学生在“诗乐”的情境中,品味语言灵动美。

朱自清先生认为“吟诵诗文,从那吟诵的声调或吟诵的音乐得到趣味或快感……这种趣味大概一部分在那字面上的影像上,一部分就在那七言韵律的音乐上”。在教学《村居》时,我首先让学生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师示范后,全班同学跟着轻声诵读,感受节奏的抑扬顿挫和语言的灵动之美。如:这首诗中“醉春烟”的“醉”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读出这个字的重音,让学生仿佛看到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吟诵诗文时,为学生创造和谐的音乐氛围,能使他们充分体验古诗词的意境和神韵,充分享受听觉上的美感。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诗人将对故友惜别情绪寄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情景之中,可选用古筝乐曲《高山流水》渲染氛围。借助婉转舒缓的乐曲背景,语气语调也将变得舒缓而悠长,平和的心境将慢慢地感受到诗句的音韵美、节律美。又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可放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张开“隐形的翅膀”的翅膀,时而“高声朗诵”,时而“密咏恬吟,一边吟诵,一边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情感境界。

二、想象表演,感悟诗境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从这一过程中截取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小学生生活阅历少,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创造,再现情境,去领悟诗的意境美。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中,我抓住“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辞”和“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尽”,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领悟诗的意境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辞” “尽” 同桌演一演进行补白,通过引导想象,再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次又一次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和教师、文本之间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既理解了诗意,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既对诗的意境有所感悟,也有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可以说一举多得。

三、运用技术,渲染诗境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写意画。在古诗教学中,可通过捕捉意象,艺术再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景象画面,引导学生从“诗画”的直观体验中理解作品意象的灵动美。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在古诗中经常被赋予特定的情趣和意味。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古诗插图和多媒体手段,实现诗画互见,帮助学生更形象地领悟古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选取了山峦、飞鸟、山道、行人、渔船、老人、江河、白雪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凄清的画面,传达特定的情感诉求。我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展示一段flash视频画面: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连绵起伏的山峦银装素裹,四野寂寥开阔,江边一艘渔船上,披带蓑衣和斗笠的老人手把鱼竿,全神贯注地望着江面……在这样一幅幅空灵凄清的画面前,学生宛如置身其境,对诗歌传达内容的理解就变得生动立体起来。

色彩意象在写景题材的古诗中被大量运用,其中蕴藏着诗人的审美品位,也体现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绿、白、蓝四种颜色,给人明丽舒展的感觉,传达诗人开阔的心境。《忆江南》“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蓝、绿等色彩,烘托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现五彩缤纷的色彩画面,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引领他们理解色彩在传统文化中所负载的情感元素,加深对古诗内涵的领会。

四、拓展资源,丰满诗境

古诗词灿若繁星,我们要精心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 例如:教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带动学生学习另一篇诗作《春望》。 教学时,我们要在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意境、情感及语言的基础上,精选有关诗句、诗篇,有机地融合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博览历代古诗,可以发现很多题材相似但意蕴不同的精美诗篇,其中不仅涉及不同诗人,也涉及同一诗人。古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延伸、对比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例如,教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带领学生联系其他诗人抒写思乡之情的诗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余光中的《乡愁》进行仔细比较,感受诗歌在描写思乡之情的同时,呈现出来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的不同意蕴,感悟古诗独特魅力。

总之,在古诗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丰富吟诵、想象表演、技术渲染、资源整合等策略,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今后我将不断探索,让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焕发出绚烂的光彩。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