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2016-07-04 06:16李作先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差生语文课素质教育

李作先

摘 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当前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主任袁贵仁同志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关键。

关键词: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一、为全面教育打好基础

中学语文课,众所周知,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大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知晓远古历史、增强对其它学科的理解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学语文课更要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础。

二、加强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可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至高无尚”的追求升学率,使基础教育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学校在升学率的束缚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凡是与考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加快速度赶进度,上完新课搞复习。学生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不尽,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堆成小山,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而是灌输性地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暂时赢得了高分,进入了上一级学校,而在实际应用中,他们的语文能力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 ,高考升入高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它是决定全面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础。

三、加强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措施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我省的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落实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千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赛。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以下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线路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3.把握好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情感的表达,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兴趣。语文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有史以来就是中华儿女表达自己情感的本能语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千古传承的名著荟萃都是通过母语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散文时,我在反对当今一些社会潮流以不利于安全教育为由主张取消这篇散文的说法上,我更主张有学必要的理由正是父亲的爱的伟大之处:明知不安全,却还要冒着危险而穿过铁道,艰难的攀爬月台......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微不足道”的伟大父爱。我们在生活中有多少父爱都是在这“微不足道”中表现出来的。就这样的生活片段学生作文表现了超常的能力和对父爱的表达,同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加强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意义深远而重大,是每位在职教师需长期钻研的课题,与时俱进,传承经典,紧跟时代脚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从而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差生语文课素质教育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