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吟揉的种类及形式

2016-07-04 07:16周南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余音琵琶右手

周南

琵琶被誉为民乐弹拨乐之王,是技法多样、音乐表现力极强的乐器。琵琶演奏艺术中的吟揉技法是左手重要的演奏技术和表现手段。在学习如何演奏吟揉技法前对琵琶吟揉的种类及形式有科学理性地认识,这对琵琶演奏者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琵琶吟揉的种类

本文提及的琵琶吟揉种类,主要根据演奏吟揉技法时的往返速度、波动幅度、以及离散比例来进行划分的。吟揉的往返速度亦是吟揉快慢;吟揉的的波动幅度亦是吟揉的大小;吟揉的离散比例亦是吟揉的缓急。

1.快与慢

每秒三次以下的“波段循环”吟揉称为慢吟揉,而将每秒进行三次以上的“波段循环”称为快吟揉。弦的大致离散距离3.3-6.6毫米为小吟揉,9.9-13.2毫米为大吟揉。即:“向左挽拉出三四分,再向右推进三四分的是大吟揉;向左挽拉出一二分,在向右推进一二分的是小吟揉。” (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十分,一分等于3.3毫米)。

2.大与小

从音高的角度来说,小吟揉是以基准音波段循环(音波回荡)范围大致在一个半音内,而大吟揉是以基准音波段循环范围大致在一个全音左右,吟揉的快慢是指左手推拉琴弦频率的高低,是在统一以一秒为时间单位下相对应的音波循环频率的高低。

3.缓与急

吟揉的缓急,相较来说是较难定义的,不同于吟揉的快慢,本文提及表述的缓急是指听觉上、情感表现上的“刚”与“柔”。当我们进行吟揉动作时,推拉摆动过程的时间小于指尖在推拉摆动最远点停留的时间时,称之为急;反之,推拉摆动过程的时间大于或等于指尖在推拉摆动最远点停留的时间时,称之为缓。

二、琵琶吟揉的演奏形式

吟揉经过大小、快慢、组合后,多运用于乐曲的润色修饰及情绪的表达,在慢而大方面,相对来说表达最为简单,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常运用于悲凉幽怨或叹息的情绪处理中,这个表现手法与快而大相对,快而大的表现手法是最难的,虽然频率加快,但是在激动的具有张力的情绪中常常表现得张狂,不容易得到收敛的情绪。慢而小方面,则在手法上比较稳定,情绪上往往是在乐曲结束时的一种平稳的抒情表现方式,而相对于快而小则是在一种具有动感的感情色彩中表现出的活泼跳跃的感觉。相对于吟揉的急与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吟揉的处理是否需要“棱角”就需要在具体乐曲的情感处理上来进行取舍了。当然在一个乐曲中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同样的曲子会根据演奏者的个性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情色彩,在吟揉的组合中,也会根据对音乐的理解不同选择不同的搭配,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情绪或者特殊的演出环境下,吟揉手法组合的改变,给听众带来的富有变化的感受更突出了一个演奏者演奏技巧和个人音乐表现力的体现。所谓大、小与快、慢、急、缓其实三对彼此相对应的形容词,我们永远无法对这四个字进行绝对精准的定义。本文为便于对吟揉技法进行比较,将吟揉归类于大小、快慢与缓急这与演奏者在演奏吟揉技法实际感受相吻合。

依据吟揉的速度与频率本文大致界定出了琵琶吟揉的大、小、快、慢、及其组合运用的各类吟揉种类。而此处所提及的琵琶演奏形式主要是根据左手吟揉和右手触弦的先后关系及吟揉弦与右手触音弦的异同来进行分类说明的。一般来说在日常演奏中使用吟揉较多的是直接吟揉与迟到吟揉,而同音位吟揉只作为修饰有较长时值的泛音余音的一种吟揉方法,其运用的频率相对较小。而音前吟揉,大多运用于文曲中,在乐句的连接和情绪的承接处有着自然的过渡效果。接下来本文就根据图示进行详细说明。

1.直接吟揉

直接吟揉指的是在琵琶演奏中,右手在进行“弹、挑、滚、轮、扫、摇”等运动时时,对连续流动的旋律或者“音头”及重音进行音色修饰、润色的吟揉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左右手的“同步进行”。左手的吟揉与右手触弦同时运动产生的一种“波段循环式声音”我们可以将其称作琵琶吟揉里的直接吟揉。

2.迟到吟揉(音中和音尾)

迟到吟揉指的是在琵琶演奏中,右手在进行“弹、挑、滚、轮、扫、摇”等运动时,对单音的“余音”或弱拍上的音进行音色修饰、润色的吟揉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左手吟揉相对于右手运动的“延迟进行”。左手的吟揉滞后于右手触弦运动产生的一种“波段循环式声音”我们可以将其称作琵琶吟揉里的迟到吟揉。

3.音前吟揉

音前吟揉指的是在琵琶演奏中,左手按音指在右手触弦前先进行吟揉动作,而后右手再进行“弹、挑、滚、轮、扫、摇”等运动触发弦身的一种吟揉方式。此种揉弦方式在琵琶吟揉演奏中常用来表现“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等藕断丝连的声音特点及音乐性格。

在对具体乐曲里的吟揉进行具体解析前,首先应当了解吟揉技法的几种常见功能:首先,吟揉是一种带有修饰音色作用的润色性技法,在演奏乐曲时,为使旋律线条达到更加连贯流动的音响效果。需要形成一种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演奏状态从而寻求达到更美更好的演奏状态。然后,是对节奏的把控。琵琶作为一种弦鸣类的弹拨乐器,其从乐器属性和演奏形式上就决定了演奏有“颗粒性”和“灵活性”的优势,但在表现“线性特征”较长旋律线条和长音的余音时,并不能像拉弦乐器那般自如,除了右手进行轮指、摇指和滚指的演奏,左手的吟揉技法也是一种能够更好保持拉长余音,把控节奏的演奏技法。最后,是对乐曲情感风格的体现。演奏者的演奏目的是要表达演奏者的内在情感和其对乐曲的诠释。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表达也是不尽相同的,而每一位演奏者在演奏每一首不同音乐作品时,其对音乐作品的处理和表达上也是有所区别的。吟揉技法在表达个人情感和体现不同音乐风格作品时是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吟揉在乐曲中具体的分类及运用,不是单一的某一种形式,而一定是对多种形式的吟揉技法进行有机组合、合理搭配的结果。那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乐曲根据演奏者的具体情感表达诉求来进行详尽判断解读就是很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余音琵琶右手
方剧余音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夕阳钟声
画龙须点睛 余音可绕梁——课堂结尾艺术探索
左手和右手
窈窕淑女琵琶妹
余音飘香 凤凰涅巢:“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参赛手记
左手右手
我的“反弹琵琶”
琵琶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