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亲子农场”活动中生活化教育价值的挖掘

2016-07-04 07:46赵喜春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亲子农场价值

赵喜春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不仅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问题的探讨,更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幼儿教育与发展指南》分别提出:组织活动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展幼儿学习与生活空间;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与物和观察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因此,我园着力打造了亲子农场,以此为平台充分挖掘生活化教育的价值。

一、“亲子农场”活动挖掘的背景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农村“城市化”倾向逐渐加剧,人们的生活环境离自然越来越远,孩子们在室内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在野外实践的时间相对减少。因此,我园建构的“亲子农场”不仅给孩子们一个主动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而且为孩子们、家长们搭建了合作、交流、分享、成长的平台。

二、“亲子农场”活动中挖掘的生活化教育价值

1.目标价值

(1)依托农场实践活动,实现五大领域教育目标有机整合。

在农场实践活动中,语言、社会、健康、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得以充分体现,孩子们:倾听、表达、交流——语言目标;关注、协作、关心、尊重——社会目标;身体强健、协调能力增强——健康目标;观察、感知、探究——科学目标;积累丰富经验、集聚创作灵感与素材——艺术目标。并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自然有机整合。

(2)利用农场实践活动,建构幼儿阶梯式发展目标。

2.活动价值

(1)亲历农场实践活动,实现从实践→知识、经验、技能→实践的回归。孩子们在亲历松土、播种、浇水、除草、采摘、收获等实践活动中,不仅丰富了生活中的知识与经验,而且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生活即教育的教育价值。

(2)充分利用农场资源、拓展区域活动。利用农场相关资源,开展系列区域活动。如美工区的系列创意活动;科学区的探究活动,表演区的劳作模仿活动等。

(3)同乐分享活动,促进情感及态度的发展。农场成果不仅是幼儿劳作价值的直观感受,更有分享过程的情感价值,如用收获的蔬菜进行全园午餐分享活动;给儿童村孩子的捐赠活动;面对社会的买卖、交易活动等。这些方式的分享,为幼儿、家长及社会搭建了互动的平台,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的完善发展与升华。

(4)延伸农场实践活动内容,生成活动课程。在农场实践活动中,与植物共生的蚯蚓、蝴蝶、蜗牛等小动物以及土、石、水等环境物质,都深深吸引着孩子,有着孩子发现探索不完的奥秘,随机利用,随机生成出相关探究教育内容。

3.教研价值

在与幼儿、家长互动的农场实践活动中,自然生成实效性的问题,在不断思考、交流与研讨后生成指导策略。如:从“怎样有效去指导幼儿观察与探索”的问题研讨,生成“3-6岁幼儿观察与探索指导策略”;从“怎样与教育目标深层次有机整合”的问题研讨,生成“3-6岁幼儿亲子农场学习与发展预设目标”。形成“实践→问题→指导策略→实践”的研讨模式,实现“以研促学、以研促教”的教研价值。

4.家园同步教育价值。在农场实践活动中,我园聘请有农事经验的家长作为技术指导员,有些活动由家长组织实施,家长参与农具美化制作及松土、除草等实践环节,诸多家长参与或指导的活动形式,不仅密切了亲子关系,而且密切了家园关系,更提升了家长育儿水平,达到家园同步教育的一致性。

5.特色价值。幼儿园生成园本课程,形成自己的园所教育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猜你喜欢
亲子农场价值
农场假期
农场
一号农场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丰收的农场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