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育人功能调查研究

2016-07-05 08:56彭远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志愿育人

彭远威,刘 青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育人功能调查研究

彭远威,刘 青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调查,探索志愿服务活动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影响,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其中.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高校育人工作理念密切契合.在新时期,各高校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将其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为了全面掌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状况及其对大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开展了本次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的选择

本次调查研究于 2014年12月开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深圳高校的大学生,实际发放问卷 664份,收回有效问卷640份,有效回收率达96.39%.并对志愿服务活动骨干 19人进行访谈.

2.2 样本结构

参与志愿服务调查 640人中,男生共 380人,占 59.4%,女生共 260人,占 40.6%.一年级、二年级分别占到 67.5%、32.5%.中共党员 26人(4.1%),共青团员 554人(86.6%),群众 60人(9.4%),各类学生干部共 374人(58.4%),未担任任何工作的266人(41.6%).志愿服务骨干19人,其中男 13人,女 6人.

2.3 调查内容和和数据处理

调查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志愿者背景信息;第二部分是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情况;第三部分是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中的感受及收获.

相关问卷资料采用 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参与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640例调查对象中参加志愿服务的有 462例,占 72.2%,未参加志愿服务的有 178例,占27.8%.调查对象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从多到少依次为双休日、课余时间、寒暑假、节假日和其他时间(如表 1所示).

表1 进入大学后什么时间参加志愿服务

3.2 参加的志愿服务体会

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自我心理感受.(详见表2)由表2可知,心里感受最多的为“大多数时候快乐”,其次为“总是非常快乐”,再次为“感觉复杂,说不清”.

表2 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自我心理感受

3.3 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参加志愿服务对自身发展的影响,采用五分评分制,评分越高,影响程度越大.

3.3.1 志愿服务活动对学生奉献爱心、沟通能力、吃苦意识、团队意识、工作责任心等心理素养作用较大(详见表 3).在对志愿服务骨干进行访谈时,普遍表示“正是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团队意识得到充分的体现,不管是培训过程中的破冰,还是活动过程中的分工合作,都极大提高了队员的团队精神.”并强调“有了团队的强大,才有志愿服务的持续发展”.“在服务的过程中,为着共同的目标,沟通得到了加强”.“在明确的任务面前,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

表3 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影响

3.3.2 志愿服务活动对学生而对职业观念、专业技能等专业素养有待提升(详见表 4).虽然在骨干访谈的过程中有同学表示 “通过志愿服务,让我更加深入认识社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是有帮助的.”“能够帮助我对行业有深入了解,未来求职过程中的就业期望也就会更合理”“我负责的小家电维修项目,通过在社区开展小家电维修,将专业知识用在服务上,遇到问题也及时向老师请教,促进了专业能力”.但对干部和非干部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观念评分进行正态性检验后,发现干部和非干部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观念评分均不服从正态分布,故干部和非干部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观念评分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进行分析.是否为干部专业技能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04<0.05),是否为干部职业观念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06<0.05),即专业技能和职业观念与是否当干部有关,表现为干部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观念评分要高于非干部的.

3.4 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详见表 5)

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由表 5可知,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最多为规章制度不完善,其次为参与不足,再次为内部缺乏延续性.

表5 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4 结论与思考

4.1 结论

第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度高、参与意愿强;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活动持积极评价为主.

第二、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活动流于形式、内部组织管理缺失等问题.

第三,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对学生奉献爱心、工作责任心、吃苦意识、团队意识、人际交往等心理素养作用较大,而对职业观念、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专业素养的影响力有待提高.

4.2 建议

第一,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针对“参与不足,流动性大”等情况,从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到志愿服务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避免 “招募多、流失快”.尊重大学生的主体特性,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建构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

第二,完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对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发挥志愿者的主动性有着重要意义.通过经验交流、总结表彰等,树立先进典型,使大学生志愿者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当前一些高校通过网络,以“志愿时”进行志愿服务的管理,进行星级志愿者的认定和表彰,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第三,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活动对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管理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从项目的申报到立项,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志愿服务团队的形成.发挥指导教师在服务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对项目的指导,挖掘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育人因素,实现志愿活动中培养健全人格的育人功能.

第四,提升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效果.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优势.实现志愿服务和专业学习的互相促进,是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和志愿服务发展的可持续途径.专业学习型学生社团是志愿活动精品项目化及志愿活动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需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的平台建设,利用专业特长开展品牌化志愿服务活动.

[1]付蕊.论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的深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效性的发挥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

[2]张科彭巧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2).

[3]江汛清关于志愿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中国青年研究,2010(2).

[4]曾水兵.从“工程育人”到“文化育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12(5).

[责任编辑:卓 影]

An Investig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Educational Function

Peng YuanweiLiu Qing
(Shenzhen Polytechnic,Shenzhen,518055,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volunteer activiti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growth ofthem,and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University Education.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this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n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and provides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work.

university students;voluntary activity;educational function

G 455

B

1672-402X(2016)08-0130-03

2016-04-11

本文系广东省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4年度课题“高职院校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 GD14XJY18)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校级重大教研项目“高职院校志愿服务育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 701422J04012)的成果之一.

彭远威(1976-),男,广东陆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发展.

刘青(1985-),女,湖北荆州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志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志愿……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