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2016-07-05 15:43陈兵
南北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教学现状初中体育

陈兵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越来越不符合教学的需要,初中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72

体育是初中教育阶段中的必修科目,在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初中体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体育课程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并且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陶冶美好情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初中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要认真对待体育教学,用各种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但是在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教学问题,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例如体育课堂并不像想象中的生动活泼,表现为学生兴趣不足,课堂教学内容单调、教学质量不高等,针对这个情况,教师要努力进行体育教学,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初中体育中的教学现状,并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再加上体育成绩往往与中考挂钩,这样学生就容易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让学生学习任何知识之前,都要让他们对此有所了解,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体育,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体育这门学科,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对体育是什么、体育课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体育精神等内容,向学生做细致的介绍,让学生转变对体育课程的观念,并认识到体育课程不仅有助于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能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初中阶段的教育。只有让学生的认识和观念发生了变化,改变对体育课堂的态度,才能进一步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积极配合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教学活动,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喜欢教师,教师也不主动亲近学生,那么体育课堂必然变得严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这样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用各种方法营造课堂氛围。例如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注意教态,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一切以学生的兴趣和意志为主。总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对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影响,需要教师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的教对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改进教学方式,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不同的教学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例如以教师为中心、上讲下听是最好的教学方式等等。这些观念影响教学,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等,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并且教师不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单调、模式陈旧,很多种体育科目的教学都遵循同一种模式。例如不管是进行球类运动或者田径类项目,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观察,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用先进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指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教学形式。

其次,教师要在先进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创新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单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因此教师要寻求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如在进行排球学习时,除了向学生介绍运动规则,还可以插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历史起源、中国女排的辉煌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并且对排球知识有清楚的了解。体育教学少不了教师的示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在体育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轻松的小游戏和小竞赛等,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体现其主体地位

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进步,同时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对各项运动项目的兴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体育项目训练小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如设置排球小组、篮球小组、乒乓球小组等,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在进行集体性的活动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跳远和跳高练习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就应该设置不同的标准。对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鼓励他们有所突破;对体育水平稍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多加鼓励,既保证安全,又努力达到教学要求。

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把握。一节体育课要注意把握好度,要求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不要過于劳累,更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对教材内容,也要认真准备,加以把握。如果教材内容或者布置的教学任务太难,会让学生好不容易建立的兴趣和热情大减,过于容易又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需要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积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科目对自身的意义,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这样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真正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教学现状初中体育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