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2016-07-05 05:37朱成芬
南北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困境文言文建议

朱成芬

【摘    要】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本文中我将针对实际教学情况,具体阐述一下当前文言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提出几点突破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困境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18

语文是我国教学课程设置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教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自有教育以来,语文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并最终演化为这样一门语言与文学相结合的学科。文言文是语文课程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阶段随着教学体制改革,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并且以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为明显。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做好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掉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结合教師自身的专业素养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教学问题分析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文言文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学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但学习效果却不理想。所以下面我将主要针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首先,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定位不准确。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将文言文翻译、背诵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翻译和检查背诵方面,忽略了文章主旨和情感的分析,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一知半解甚至是囫囵吞枣,仅仅是依靠机械记忆来进行文言文的学习,导致学习效果大大下降,进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反感心理。

其次,教学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明显的“好恶”心理。初中生在心智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性思维的支配。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明对于“不喜欢”的科目无法“勉强自己”。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进行文学创作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文字的改进,文言文的语言和语法使用习惯和现代汉语大不相同,因此,文言文在语文教材内容中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部分,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需要“咬文嚼字”的部分,从本能上不感兴趣。

(二)存在畏难心理

首先,初中阶段可以说是学生刚开始正式接触文言文的阶段,小学时期,学生智力和理解能力还达不到理解文言文的标准,所以小学语文教材中一般仅仅收录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教学的目标也主要集中在背诵和简单理解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不高。而一进入初中阶段,除了古诗词的难度增加之外,相对大篇章的文言文开始出现,这就会给学生的心理上带来压力感,尤其是对一些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一开始就会出现“文言文很难”的自我心理暗示,在此种心理状态的影响下,学习效果自然事倍功半。

其次,初中语文教材基本上是由现代文和文言文两部分组成,由于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使用的都是经过演化的现代汉语,因此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很难短时间内适应古代汉语的用法,并且一个古代汉语字词往往对应着几个现代汉语意思,对于不同的文言文同样的字词会翻译成不同的意思,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要比现代文大得多。所以,一部分意志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很容易会因为学习障碍太大而出现退缩心理,久而久之则会滋生出“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意识的放弃文言文的学习。

二、教学改革建议

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推广和新课程的改革,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做出了明显的教学修订,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显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新唤回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此部分我将主要针对上文中列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文言文是古代文人墨客所写,所以内容跟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际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从此方面入手,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从而增加文言文的故事性。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建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旁征博引”,丰富课堂知识种类,不要让课堂教学内容禁锢在一篇文章中,将文章内容与课外知识相融合。例如,在文言文备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网络、报纸、书籍等媒介了解作者所处年代,自身机遇情况等,然后在文章讲解过程中适当的进行插入,从而调和文言文知识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其次,教师要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定位工作,尤其是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文章情感剖析方面,而不是单纯的文章背诵。而情感体悟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提问或者师生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进而引导学生逐渐适应文言文这一语文教学新部分。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通过文章实现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进而逐渐体会出文言文的魅力所在,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好基础。

(二)克服畏难心理

首先,教师要采取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措施,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内容入手,给学生以“文言文不难”的心理暗示。小学阶段,学生只接触一些简单的古诗,在古代汉语的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进入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要定位在帮助学生初步打好古代汉语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古代汉语字词入手,以文章为依托,帮助学生将大纲要求掌握的古代汉语字词意思弄懂、弄透,继而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文言文的阅读和背诵。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习惯于文言文的学习模式,这样在字词方面逐渐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知识的教学难度,增强对文章情感和结构的剖析性讲解,使学生心理上的接受度更高。

其次,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通过表扬和鼓励为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重塑学习上的自信。一方面,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从而满足学生学习上的虚荣心。另一方面,教师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沟通频率,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双管齐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之,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立足“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实现教学成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困境文言文建议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对策研究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