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草原文化在室内陈设中的体现

2016-07-06 00:55王文津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蒙古族

王文津

摘 要:本文在总结蒙古族草原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蒙古族的草原精神在室内设计上的体现,尤其是蒙古族特有的生活习惯与室内装饰陈设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做出符合人们审美及基本需求的蒙古族风格的室内设计,让蒙古族文化的装饰元素得以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再现。

关键词:蒙古族;草原文化;室内陈设

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自古生活在辽阔无边的北方草原,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草原文化,蒙古族作为草原文化的传承主体继承了草原文化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筑就了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审美追求。

1 蒙古族草原文化的基本特征

1.1 崇尚自然

草原文化是以游牧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文化形态,游牧人与自然界始终保持了天然的和谐关系,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游牧行为与自然融为一体,牧业生产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条件的。

1.2 崇尚自由开放的精神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为游牧民族提供了相对宽阔的生活天地和自由环境,“自由”的精神已经并深深熔铸于其民族性格之中,蒙古族在文化上是一个不保守的、开放的民族,善于接受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并将其融合到本民族的文化中去。

1.3 崇尚英雄主义

作为草原文化集大成者的蒙古族是拥有英雄史诗最多的民族之一,在蒙古族中,人们普遍崇尚英雄,奉行英雄精神,把效仿英雄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很多史籍描写草原民族“贵壮尚勇”、“重兵死、耻病终”,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写照。

2 蒙古族草原文化的审美特征

柏拉图说:“创世者在一个球形的方式中去创造了世界,球形(即圆形)的外形是所有外形中最完美的”。“圆”形在几何学、美学还有宗教学中,都被人们普遍崇尚。很多民族古老的宇宙观都认为天是圆的,“天圆”这种认识很普遍,但是对于地的认识,却有不同的理解。蒙古族的先祖崇拜太阳,崇拜天体,形成了天园地圆的宇宙观,在蒙古族的精神世界里,“圆”是首要的形状,它同蒙古族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生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圆”的形态出现在蒙古族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是蒙古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有歌中的歌词写道:“因为仿照蓝天的样子,才是圆圆的包顶;由于仿照白云的颜色,才用羊毛毡制成;这就是穹庐—我们蒙古人的家庭。因为模拟苍天的形体,天窗才是太阳的象征;因为模拟天体的星座,吊灯才是月亮的圆形;这就是穹庐—— 我们蒙古人的家庭。”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蒙古人是依据自己的想象,对宇宙的理解和独特的审美来设计自己的住所,当然也是与草原环境极为匹配的艺术产物。

3 蒙古包的室内空间布局及装饰陈设

3.1 室内空间布局

蒙古族人民对蒙古包空间内的家具和物品的摆放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多采用双环结构。内环以火撵区为中心。围绕三张碗桌构成的方形组合,外围则是将箱柜、佛龛、床桌等家具摆放于西北、正西、西南、正南、正北、东北和正东七个方位并紧靠着“哈那”墙。由于东南是出人蒙古包的门,所以并不摆放家具。西北为神位,正西、西南和正南方向都摆放男性使用的物品和家具,相反的正北、东北和正东方向都摆放女性使用物品和家具。这种安排,与男女分工的不同有关。

围绕正方形火撑区的三张碗桌构成的方形组合被放置于蒙古包的正中间,是蒙古族居民蒸煮食材和待客的地方。火撑支好后,在蒙古包内的环形空间里铺设垫子。蒙古包的垫子有“毡包八垫”的说法。由四大主垫、四个三角垫子组成。西北放置的是龛柜也就是神位。龛柜中主要安放佛像。蒙古包的西半边。是男人用品摆放的位置。猎物、纸笔、书帐、征战用品、摔跤服都摆放于此。套马杆上的套索也吊在同样的地方,凡是马鞍具。都怕人从上面跨越。套索凡人践踏过的地方都不能放。这也说明蒙古人对马的热爱。现在蒙古包内的刀具或枪只都要挂在西“哈那”上,刀尖或枪口冲门。這也是古代习惯的延续。蒙古包西南酸奶缸的前后,“哈那”的头上挂着狍角或丫形木头做的钩子。上面挂着马具。紧挨床桌的东北方,是放女人的箱子的地方,一共一对,是从娘家用骆驼运来的。里面有女子的四季衣服、首饰、化妆品等用具。

3.2 室内空间装饰与陈设

地毯,蒙古包内的地毡地毯是铺在地面的,底层先铺牛羊皮,上面铺厚毛毡,最后铺地毯毛毯。地毯是按照古老的编席方法编织出有美丽花纹衬托的各种种类,花纹一般是用黑色马鬃或骆驼毛捻成毛线绣在地毡地毯上的。地毯在室内的布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地毯的题材极为丰富,最多见的有龙、凤、八仙,文房四宝和各种吉祥图案和云纹、回纹、万图案等。在色彩上,主要以蓝、黄、驼三色为基调,间以紫红、白、黑等色。黄、蓝色应用最多,既对比,又协调,召庙中所用地毯一般黄色多,而民用的则蓝色多,黄色与宗教信仰有关,蓝色则与蒙古族的色彩的传统爱好有关。

家具,蒙古包的家具就地取材,以木制为主,也有皮制,蒙古人喜欢质地优良的牛皮箱子。由于游牧的需要,家具一般是轻便耐用,小巧玲珑,主要有佛龛、衣柜、碗柜、储存性的箱子和筐。家具通常用精美的传统图案进行装饰。

饮食器具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牧人的饮食器具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蒙古族适应奶制品与肉制品为主的食品结构,奶食品的贮存工具分为易腐型与久贮型,且容积较大。生活用具主要可归为桶、碗、囊袋、壶等,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易破损,是适应经常迁徙和颠簸生活的必然选择。此外,蒙古民族喜欢铜制品和皮制品。蒙古包里有一个显眼的生活用具是传统铜壶,民族特色显著而且工艺精湛。虎忽勒是一种以马皮或牛皮制作的盛水、酒等饮料器皿。呈元宝形,可穿入皮绳挂在身上或马上以便携带,结实耐用。

内壁挂饰,有成吉思汗像、呼希格(绸缎挂帘)、挂毯、珍贵动物毛皮、绣花的天鹅绒加厚挂帘、羯羊头骨、牛头骨、弓箭、马头琴等,起到很好的美化生活或防寒保暖的作用,总的来说有内壁挂饰的蒙古包可以说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民俗艺术品。

4 总结

蒙古民族是草原游牧文化的发展和继承者,在居住方面,创造了生活在草原地区最科学的居所——蒙古包,其独特形制和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室内设计。民族文化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蒙古族风格的室内环境设计是要通过对蒙古族草原文化的研究来获得创作灵感,我们只有深刻理解蒙古族草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理解人类文化和自然的互动关系,才能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诠释和弘扬蒙古族草原文化。

参考文献:

[1] 朋·乌恩.蒙古族文化研究[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

[2] 张绮曼,郑曙肠.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 莎日娜.蒙古族民俗风情[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4] 苗波,等.内蒙古历史[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8.

[5] 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M].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

[6] 巴特尔.蒙古包[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7] 邢莉,易华.草原文化[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蒙古族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风格合唱音乐作品创作的和谐观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关于新疆蒙古族服饰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
职责:记蒙古族“老关工”张宝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