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吡蚜酮·异丙威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2016-07-06 01:33范长胜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叶蝉吡蚜稻飞虱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稻飞虱的防治进行研究,探究应用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的效果。通过将该药剂不同剂量应用于水稻试验田中,并与25%吡蚜酮和20%异丙威乳油及清水进行对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0%吡蚜酮·异丙威240克/公顷、300克/公顷两种剂量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确切,且具有较好地时效性和持续性,同时该药还对防治稻叶蝉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关键词:40%吡蚜酮·异丙威;稻飞虱;防治;药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獻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28

稻飞虱是水稻最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主要是对水稻的汁液直接刺吸,导致水稻生长受限,严重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水稻塌圈,甚至绝收。稻飞虱产卵也会使水稻受到损害,会对输导组织造成破坏,不仅仅对营养物质运输造成妨碍,而且还会传播病毒病[1]。本次研究将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应用于水稻试验田中,防治效果较为满意,同时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供试药剂为: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健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异丙威乳油由湖北天门市易普乐农化有限公司生产。本研究中的供试品种选择金农3优3号。

1.2 试验地概况

水稻试验田的位置在泰宁县梅口乡拥坑门前段,壤土为该地区的稻田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并且杂草较少,具有很高的土壤肥力,排灌条件较好。

1.3 试验处理与方法

本次共设置6个处理,CK组(空白对照组)使用的为清水,A组使用有效成分为180克/公顷的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B组使用有效成分为240克/公顷的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C组使用有效成分为300克/公顷的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D组使用有效成分为67.5克/公顷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E组使用有效成分为450克/公顷的20%异丙威乳油。每处理3次重复,选择18块处理区进行试验,且每块处理区的面积为30平方米,对处理区进行随机的选择,为了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应对各个处理区间筑小田埂隔离,防止串灌,避免其他处理区的影响。当以低龄若虫为主的稻飞虱百丛虫量达到1000头时,将以上药剂采用750升/公顷的清水进行稀释,然后采用背负手动喷雾器进行施药,田间水层高度为3~5厘米[2]。

1.4 调查方法

1.4.1 调查稻飞虱的方法 平行跳跃式取样、盘拍法为本次研究中采用的调查方法。在用药前要先对小区水稻虫口基数进行调查,喷洒农药后的3天、7天、14天分别对残留活虫数量进行一次取样调查,每小区取10个点,每点查2丛,每小区共查20丛。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DMRT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并对各处理之间防治效果的差异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3]。

1.4.2 兼治稻叶蝉的方法 喷洒农药7天后,对每小区的20丛稻丛进行摇动或者拍打[4],然后对叶蝉的数量进行记载,同时对防效进行计算。

1.4.3 安全性观察 喷洒农药后,要对处理区水稻情况进行观察,主要查看水稻是否存在矮化、畸形、斑点以及褪绿等药害现象。如果施药后各地区水稻能够正常生长,并且没有出现药害现象,则说明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在所试药量范围内对水稻生长安全[5]。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稻飞虱的结果

用药3天后,C组的防治效果为88.11%显著高于A、B组,同时也显著高于D、E组。B组的防治效果为84.23%显著高于A、D组,但与E组防效无显著差异。用药7天后,C组防治效果为92.14%,B组的防效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是C组的防效显著高于A组以及对照药剂D、E组的防效。同时,B组的防治效果为92.11%,显著高于A、D、E组。药后14天,C组的防治效果为89.62%,显著高于A、B组的防效,同时也显著高于D、E组的防效;B组的防治效果为85.86%,显著高于A、E组的防效,但与D组防效相比差异不显著,详见表1。同时,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在所试药量范围内对水稻生长安全。研究结果表明: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240~300克/公顷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确切,速效性和持续性均较好,并且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对稻叶蝉的兼治效果

用药7天后,五种处理方法均具有兼治稻叶蝉的效果。用180克/公顷、240克/公顷以及300克/公顷的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后,与清水对照组比较,叶蝉的数量分别减少83.3%、88.8%以及94.5%,而采用67.5克/公顷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50克/公顷的20%异丙威乳油处理后的叶蝉数量分别减少88.8%、83.3%,详情见表2。

表2 对稻叶蝉的兼治效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结论

水稻是梅口乡主要的农作物,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和粮食收入,但是,受到水稻病虫害的影响,水稻的产量受到严重的威胁,其中稻飞虱、稻叶蝉都是影响水稻生长的虫害。稻飞虱这种水稻害虫具有很强的迁飞性、暴发性以及隐蔽性,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发育的中后期,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稻飞虱进行有效控制,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减产[6]。农业农药领域一直在研究稻飞虱的预防和灭杀药物,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吡蚜酮对防治稻飞虱的效果十分显著。吡蚜酮这种新型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等诸多优点,且其安全性相当高,当接触到稻飞虱后就能够马上产生口针阻塞效应,以显著的进食抑制为主要的表现;异丙威这种触杀性兼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具有一定的渗透和传导活动,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并且速效性强,对防治水稻飞虱和叶蝉具有显著的效果。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以异丙威和吡蚜酮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配置而成,具有药效迅速、持效期长、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并且不会对哺乳动物产生较强的毒性。

综上所述,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240~300克/公顷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确切,速效性和持续性均较好,并且安全有效,同时对稻叶蝉还有显著的兼治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伟群,刘晓亮,黄秀枝,陈伟,尚战峰,贤振华.30%吡蚜酮悬浮种衣剂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J].南方农业学报.2014,21(11):1976-1977.

[2] 吴耀,黄福旦,楼曼庆,陈尤嘉,洪奎贤.25%吡蚜酮可湿粉单剂防治稻飞虱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9,19(1):73-

74.

[3] 王会福,余山红,朱贤正.吡蚜酮·异丙威40%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及应用技术[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11(8):52-53.

[4] 唐秋庚,孙国发,邹世星.4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22):147-

150.

[5] 倪仁忠,闵季春,刘福海.5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17):144-147.

[6] 王皖伟.25%吡蚜酮·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3,19(19):8175-8176.

作者简介:范长胜,中专学历,三明市泰宁县梅口乡农技站,农艺师,研究方向:植保。

猜你喜欢
叶蝉吡蚜稻飞虱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叶蝉预防早 来年葡萄生长好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基于COI基因序列片段的柔突叶蝉属部分近缘种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中国额垠叶蝉属的形态比较研究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效果研究
恶性竞争导致吡蚜酮价格下滑
本刊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