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可靠性液压卡盘及其控制油路的设计

2016-07-09 06:30吕晋军辛德忠
制造业自动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可靠性

吕晋军,辛德忠

(1.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重庆 400039;2.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9)



新型高可靠性液压卡盘及其控制油路的设计

吕晋军1,2,辛德忠1,2

(1.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重庆 400039;2.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9)

摘 要:液压夹紧卡盘夹紧力大,结构紧凑,特别适用于大直径深孔钻机。但现有液压夹紧卡盘保压能力弱,易打滑,可靠性低,难以长时间无故障使用。为了满足大直径深孔钻机发展的需求,通过对现有液压夹紧卡盘的分析和对比,提出一种新型高可靠性液压夹紧卡盘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可靠性;液压卡盘;深孔钻机

0 引言

卡盘是钻机内直接驱动钻杆回转运动和轴向运动的部件,是整个钻机的关键。卡盘需要承受最大扭矩和最大轴向载荷且动作频繁,工况恶劣;卡盘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钻机的性能。钻机卡盘一般可分为机械卡盘和液压卡盘。目前,由于钻探安全性需求, 机械卡盘已逐渐淘汰,液压卡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常用的液压卡盘有以下两种:1)弹簧夹紧、液压松开的常闭液压卡盘;2)液压夹紧,液压松开(或弹簧松开)的常开液压卡盘。

弹簧夹紧、液压松开的常闭液压卡盘是以一组弹簧(通常是碟形弹簧)所产生的弹力通过斜面增力机构(或杠杆机构)作用于卡瓦上,使之产生径向力夹紧钻杆[2]。这种液压卡盘工作可靠,夹紧力不受液压系统泄漏影响。并且,碟形弹簧所产生的作用力与主轴、卡瓦、卡瓦套成封闭力系,改善了卡盘及钻机主轴受力状况。但是,由于碟形弹簧产生的夹紧力不可调,无自动补偿能力,卡瓦及钻杆磨损后会导致夹紧力下降;且随着钻机钻孔能力加大,碟形弹簧尺寸变大,会导致卡盘尺寸过大,难以满足大直径深孔钻机上的使用要求。

传统液压夹紧卡盘依靠液压缸产生对钻杆的夹紧力,液压系统的泄漏会导致夹紧力大幅度下降。由于液压夹紧卡盘对液压系统密封性能要求过高,使其在钻机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但是,液压夹紧卡盘夹紧力大,结构紧凑,夹紧力可调,具有钻杆、卡瓦磨损后自动补偿能力,可很好的满足大直径深孔钻机的使用要求。

1 常用液压夹紧卡盘结构特点及分析

1.1斜面增力液压夹紧卡盘[3,4]

斜面增力液压夹紧卡盘(简称斜面增力卡盘)结构如图1所示,其原理为:液压油通过双向液压锁(2)作用于夹紧油缸(3),当夹紧油缸(3)带动卡盘壳体(6)及卡瓦套(8)向后运动时,卡瓦(5)夹紧钻杆;当夹紧油缸(3)带动卡盘壳体及卡瓦套(8)向前运动时,卡瓦松开钻杆。

图1 斜面增力液压卡盘结构示意图

由于斜面增力卡盘采用了斜面增力机构,较低系统压力即可产生符合要求的夹紧力;并且,调节系统压力可调节卡瓦的夹紧力,结构较为简单,卡瓦磨损后具有自动补偿能力。但是,夹紧油缸产生的拉力通过卡盘壳体及轴承传递到卡瓦套上,轴承在整个钻进过程中承受巨大的载荷,长时间运转时发热严重,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如果采用重载轴承,则卡盘尺寸变大,影响钻机整体尺寸;并且,由于夹紧油缸多采用普通工程用液压缸,静载保压时密封性能差,容易泄漏,卡盘可靠性低,易打滑。

1.2胶套式液压夹紧卡盘[3~5]

胶套式液压夹紧卡盘(简称胶套卡盘)采用液压夹紧钻杆,弹簧松开的开合方式。结构如图2所示,其原理为:卡盘主要由卡盘壳体、传扭盘、传扭销、隔套、胶套、卡瓦及弹簧等部分组成。夹紧时,高压油经配油盘(2)、钻机主轴(1)、卡盘上的油孔注入胶套(6)与隔套(5)形成的空腔,胶套(6)受到径向压缩,迫使卡瓦(7)径向移动从而夹紧钻杆。松开时,卡瓦(7)在弹簧(8)的作用力下自动复位。

图2 胶套式液压卡盘结构示意图

胶套卡盘结构简单紧凑,在产生相等夹紧力的情况下尺寸较小。高压油经配油盘、主轴引入,不会对主轴产生额外作用力,改善了主轴轴承的受力状态。但是,胶套卡盘要求液压系统密封性能良好,配油盘之间配合面加工精度高;并且,在使用时,配油盘易磨损,从而导致卡盘夹紧力下降,卡瓦打滑;同时,由于需要专用工具才能更换卡瓦,卡瓦更换困难;卡瓦之间存在缝隙,一旦有杂物进入就会影响卡瓦夹紧效果;胶套动作频繁,容易损坏。

胶套卡盘由于其独特结构,有效改善了卡盘与主轴的受力状况,与斜面增力卡盘相比,卡盘整体可靠性有所提高。

2 新型液压卡盘夹紧方式选择[2]

通过对目前常用两种液压夹紧卡盘分析与对比可知,斜面增力夹紧方式夹紧可靠,不仅系统压力低,而且斜面增力机构可采用小于斜面摩擦副摩擦角的斜面角,夹紧后斜面具有自锁功能,提高了夹紧的可靠性。同时,当煤渣等杂物进入卡瓦套斜面内时,由于卡瓦及卡瓦套频繁动作,杂物很难堆积,对卡盘使用性能影响较小。

新型液压卡盘结构原理如图3所示。该卡盘采用液压缸推动斜面增力夹紧,弹簧打开的开合方式;由于采用了内置夹紧液压缸,夹紧液压缸随主轴一起旋转,压力油通过配油盘引入液压缸的压力腔,可有效的改善卡盘及主轴的受力状况,提高卡盘的可靠性。

图3 新型卡盘结构示意图

3 新型液压卡盘液压系统设计

液压夹紧卡盘的夹紧回路为典型的保压回路。目前常用卡盘的液压夹紧回路大多为液控单向阀(或双向液压锁)保压回路,当液压油缸或液压管路有泄漏时,卡盘夹紧力下降。对于采用配油盘的液压回路,由于主轴高速旋转,配油盘密封圈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发热老化严重,从而导致液压系统可靠性低,故障率高。为了提高卡盘液压回路的可靠性,必须改进传统的卡盘液压保压回路,增强其保压功能。可采用的方式为:1)开泵保压回路;2)蓄能器保压回路。

3.1卡盘油缸开泵保压回路[6]

开泵保压回路如图4所示,其原理为:小泵输出的压力油P进入多路换向阀(1)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通过液控单向阀(2)及旋转配油盘(3)进卡盘油缸(5),而另一路通过顺序阀(4)进入推进油缸(6)。设定顺序阀(4)的开启压力略大于卡盘油缸的夹紧压力。这样,在推进油缸运动时,液压系统不断向卡盘补充油液,使之始终处于压力油的作用之下,无论卡盘工作多长时间,也不会出现压力下降。但也正是由于顺序阀的存在使得液压系统功率损失大,系统发热严重。同时,由于旋转配油盘仍始终处于高压状态,配油盘磨损严重,使用寿命低。

图4 卡盘开泵保压回路

3.2卡盘油缸蓄能器保压回路

蓄能器保压回路如图5所示,其动作原理为:当多路换向阀置于上位时,小泵输出的压力油经多路换向阀(1)、旋转配油盘(2)、液控单向阀(3)后进入蓄能器(4)及夹紧油缸(5)。液压油推动卡盘夹紧油缸夹紧同时向蓄能器充液,卡盘夹紧后,操作多路阀回中位。在卡盘工作期间,如果卡盘油缸及管路出现泄漏,蓄能器能及时补液。当多路阀置于下位时,压力油作用于液控单向阀控制油路,液控单向阀打开,卡盘油缸及蓄能器内的油液回油箱。

图5 卡盘蓄能器保压回路

蓄能器保压回路如将液控单向阀置于旋转配油盘之后,则在卡盘整个工作期间旋转配油盘处于无压力状态,配油盘工作寿命长工作可靠;且系统内无发热元件,系统效率高,发热量小。

4 新型液压卡盘结构设计

针对大孔径深孔钻机对卡盘的性能要求,并综合上文的分析,将斜面增力机构与弹簧式蓄能器巧妙的结合起来,可以设计出一种新型高可靠性的液压夹紧式液压卡盘,结构如图6所示,原理为:当压力油通过进油接头(2)后、配油盘(4)、卡盘后端盖及液控单向阀进入油缸后,压力油推动卡瓦套(9)向前运动夹紧钻杆同时,也推动浮动活塞向后运动,压迫蓄能碟形弹簧。卡盘夹紧后,由于液控单向阀(5)的止回作用,卡盘保压。在卡盘工作期间,即使卡盘油缸或液控单向阀出现泄漏,蓄能碟形弹簧也能推动浮动活塞补液,卡盘油缸内部压力基本保持不变,保证了卡盘的夹紧力。当压力油通过控制油口接头进入液控单向阀的控制口时,卡盘油缸释压,油液在复位碟形弹簧(12)作用下回油箱。

图6 卡盘整体结构图

从上述动作过程可以看出,由于液控单向阀安装于配油盘之后,在卡盘工作期间,配油盘内无压力,大大延长了配油盘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蓄能碟形弹簧的设置,卡盘液压油泄漏时能自动补充,极大提高了卡盘的可靠性。

5 结束语

新型高可靠性液压夹紧卡盘综合了目前液压卡盘的优点,采用了内置油缸及斜面增力的夹紧方式,巧妙地将蓄能器保压系统与卡盘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卡盘的可靠性。该卡盘的设计成功为大孔径深孔钻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卡盘结构。

参考文献:

[1] 徐祖宽.卡盘的若干设计计算问题[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6,6(3):11-13.

[2] 陈松林,王青峰.座箱式钻机液压卡盘的设计[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6):138-139.

[3] 吕冰.坑道钻机组合式液压卡盘的研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6):12-16.

[4] 李华甫,张凌.全液压坑道钻机动力头液压卡盘设计探讨[J].煤炭工程师,1998(2):30-32.

[5] 王成,殷新胜.MK-6型全液压钻机回转器的设计[J].岩土工程界,2003(3):35-37.

[6] 白铁刚.钻机液压卡盘两种基本结构的探讨[J].煤矿安全,1996(5):23-25.

[7] 王文斌.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2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7-27-7-35.

[8] 李白薇,董敬跃,李德臣.浅谈液压缸的密封[J].林木机械与木工机械,1997(3):27-28.

Design of new hydraulic clamping chuck with high reliability

LYU Jin-Jun1,2, XIN De-zhong1,2

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34(2016)05-0094-03

收稿日期:2015-12-11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松软突出煤层钻进成孔技术与装备(2011ZX05041-002)

作者简介:吕晋军(1982 -),男,硕士,主要从事钻机研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高可靠性
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PT1000电阻采集接口设计
一种高集成度高可靠的离散量采集电路设计
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汽轮机危急跳闸系统(ETS)中的应用与研究①
高可靠性火灾探测系统设计
适用于12000瓦以上的开关电源设计方案
基于VRRP和MSTP协议实现校园网高可靠性
电子直线加速器高可靠性自动频率控制电路分析
ABB 800XA DCS系统在加氢裂化装置的应用
一种提高导航可靠性的组合导航算法研究
基于虚拟仪器的舵机控制器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