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地区春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6-07-09 09:39崔宏亮姚庆陈建伟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建议

崔宏亮 姚庆 陈建伟等

摘 要:针对目前昭苏地区春油菜的生产现状,分析生产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品种相对单一,与配套栽培技术运用不到位,深加工企业少等。因此,引进高产、抗性好的品种,推广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采取地方政策补贴,做好市场引导是促进伊犁河谷春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昭苏地区;春油菜;生产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38-03

Produc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Ideas of Spring Rape in Zhaosu Area

Cui Hongliang et al.

(Ili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Yining 835000,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production of spring rape in Zhaosu,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re relatively single breed,and lack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less deep-processing enterprises. Therefore,the key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ring rape industry in the Ili valley are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yield varieties,promotion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 guidance by local policy subsidies.

Key words:Zhao su area;Spring rape;Current status;Suggest

1 春油菜主产区-昭苏概况

1.1 地理位置 昭苏县隶属于伊犁州直,位于天山北麓西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游的山间盆地。地处东经180°18′~81°51′,北纬42°14′~43°23′,东西长136km,南北宽128km,总面积1.11万km2。

1.2 气候特点 昭苏县气候冷凉湿润,属典型的温带山区冷凉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3.2℃,极端最高气温33.5℃,极端最低气温-40.1℃,≥10℃年平均有效积温为1 328.1℃,年平均无霜期132d。年平均降水量512mm,其中作物生长季节的4-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年平均蒸发量1 251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699h。可见,特有的光热资源及冷凉气候极其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发育[6]。

1.3 资源状况 昭苏县现有耕地9.01万hm2,未利用土地面积20.25万hm2。项目实施点耕作土地主要是以黑钙土为主,土壤肥沃,有机质平均含量为8.11%,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为226.1mg/kg,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5.9mg/kg,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462mg/kg。昭苏县处于特克斯河上游,全年径流量40.73亿m3,年平均流量129.14m3/S;地表水资源量为30.25亿m3,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为5.38亿m3。昭苏地区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区还属于靠天吃饭。

1.4 种植业基本情况

1.4.1 种植业结构 目前以油菜、小麦为主的作物面积为主,其他特色作物为辅,种植业结构日渐趋向合理。

1.4.2 油菜品种情况 昭苏县素有“油菜之乡”的美誉。油菜品种优良,主要有青杂7号、秦杂油19号、青杂6号、华油杂62、新油17号、华协1号等。

2 春油菜生产发展的现状

伊犁昭苏地区是新疆甘蓝型春油菜主产区,占全区生产面积的70%以上,也是伊犁河谷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昭苏县作为伊犁河谷春油菜主产区,常年油菜种植面积4万hm2以上(含兵团),平均1 800kg/hm2,高产田产量可达3 300~3 900kg/hm2,多以旱地为主,土地面积广,人力资源匮乏,机械化程度高,达到了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但是随着优质品种的推广,其栽培模式没有相应的改进,生产较粗放,管理水平较低,产量和品质不理想。

近些年,随着品种的不断更新,品种也由单一的品种发展到现在包括青杂6号、青杂7号、华油杂62、新油17号等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高产量、高出油率(每kg油菜籽可出油0.4kg)的品种。

3 推广新型栽培技术保质增产

随着温室效应的逐年加重,气温变暖,蒸发量增加,愈发加重旱地农业的负担。作为伊犁河谷油菜主产区,昭苏地区60%属于旱地,没有灌水条件,然而春油菜属于喜水作物,其土壤含水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油菜产量的高低,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蓄住天上水,尽可能地保好地中墒。

3.1 大面积推广免耕种植模式 免耕种植极大地降低了土壤蒸发量,控制土壤水流失。油菜属于轮作倒茬作物,昭苏地区春油菜前茬作物以小麦为主,小麦收获之后残留茬不整地。小麦留茬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够降低土壤蒸发量,利于抗旱保苗。据统计,免耕油菜比常规种植的油菜产量上每hm2地能增产450~600kg,不受自然灾害影响,每hm2产达2 700~3 3000kg。

3.1.1 秋季深耕 前作收获后,降水减少,风多风大,蒸发量急剧增加,土壤水分散失严重。据王豫生等研究,0~100cm土体的贮水量,耕后及时耙耱者为284.2mm,较耕后20d耙耱多59.6mm。因此入冬之前进行深耕,深度保证30~45cm,深耕时一定要耕后带耙,合口过冬;深耕不仅能破坏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便于蓄积雪水,而且还能消灭一部分地下害虫。

3.1.2 春季耙耱保墒、镇压提墒 开春后,气温回升,表层土壤开始解冻,土壤湿度大,含水量高,应及早顶凌耙耱,破除板结、弥合土缝,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散失,确保土地墒情良好的情况下及时播种,达到出苗早、苗齐、苗壮、苗匀的效果,为后期管理奠定基础。

3.1.3 科学施肥 春油菜施肥必须明确3点:一是油菜是一种需肥相对较多的作物,所以必须施足底肥;二是油菜的营养临界期在苗期,播前基肥是关键;三是肥料最大的效率期在花角期,巧施叶面肥促增收。

(1)底肥深施。可在入冬前深耕之后冬施底肥,每hm2地施三料75kg,复合肥150kg,二胺150kg。底肥经过长时间的分解,完全被土壤吸收,以保证油菜全生育期及时、足量的养分供应。

(2)以产定肥,施足基肥。油菜产区耕地面积大,有机肥供应量有限,且价格高,没有施肥条件,所以播前施肥主要以化肥为主,每hm2施二胺150~225kg,复合肥75~150kg,尿素75kg。可使油菜幼苗期及时得到速效养分,形成健壮根系,为壮苗乃至一生的良好生长打下基础。

(3)叶面喷肥。在花角期每hm2用3kg尿素,3kg磷酸二氢钾和1.5kg硼肥进行叶面追肥2~3次。

3.1.4 一播全苗合理密植 (1)播期。春油菜的播种期主要依据当地自然气候特点和耕作制度而定。其原则是“宁早勿迟”,“趋利避害”。昭苏地区气候冷凉,播种期一般于4月20日开始,5月10日前结束,抢墒播种。

(2)播量。通过调查,昭苏地区油菜播种量普遍在每hm2为7.5kg以上,株数平均在120~150万株左右,高的甚至达到225万株,严重影响了通风透光率,抑制了植株个体优势发挥,不但降低了角果数,在多雨年份容易发生病害,干旱年份造成大量减产甚至绝收,所以控制好播种量尤为关键。一般控制在66~75万株/hm2左右较为合适[1]。

(3)播深。昭苏地区机械化程度高,播种机控制播深3~4cm为最宜,保证种子一播全苗。

3.1.5 病虫草害的防治 昭苏地区在2005年之前,其主要栽培措施和田管项目主要停留在以除草为目的的化除水平上,对病虫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都处于忽视的滞后状态,经过常年的积累,在2005年2008年的大旱年份中,病虫害大量爆发,造成大面积减产,有的地块甚至绝收[1]。

(1)昭苏地区常见杂草及防治方法(见表1),应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化除药剂,根据杂草密度和草龄控制用药量。如果药量过大,发生药害,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芸薹素、赤霉素等[2]。

(2)油菜跳甲、露尾甲可采用35%的赛丹乳油农药900~1 500mL/hm2,配制2 000倍溶液喷雾防治;根蛆可采用48%毒死蜱750mL/hm2,配制2 000倍溶液喷雾防治;蚜虫等可采用3%啶虫脒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3)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在化除时,用多菌灵每hm2有效成分562.5~937.5g或好立克45~75g。菌核病发生严重的,在油菜花期,人工喷雾每hm2为90~105g,隔7-10d再喷1次。

(4)适时收获。待油菜有85%落黄、籽粒含水率小于18%时,即可收获,收获易在早晚进行,可减少角果开裂。

3.2 开发新技术,推广地膜滴灌配套种植 昭苏地区气候冷凉,部分地区浇水不便,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大面积推广示范油菜地膜滴灌配套种植技术。其优点:一是增温保墒,延长油菜生育期,这样就可以引进品质更优、产量更好的早中熟品种。二是昭苏地区农田杂草严重,利用地膜覆盖,可以杀死一部分农田杂草,降低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量,既节省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还降低了油菜籽的农药残留。三是使用滴灌,既能节水,而且解决了干旱给油菜减产造成的影响,保证在油菜需水期能及时浇上水。四是配合膜上精量点播技术,控制了播种量,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节省了成本,合理的密度能最大化的发挥植株个体优势,增加产量。据示范地调查,地膜油菜产量比常规油菜每hm2增产1 050~1 350kg,每hm2产量达3 300~3 900kg。

4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快油菜生产向产业化迈进

4.1 昭苏地区春油菜种植及销售存在的问题 昭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及种植结构,导致农民种植作物单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一个突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所以积极发展油菜种植产业化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发展油菜产业化的关键及难点在于农民思想认识,但是从近2a来菜油的销售来看,农户种植油菜的热情因市场油价影响而有所降低。究其原因,一气候原因影响造成油菜减产;二油菜品种更新换代慢,引进的新品种没有配套的良种良法,即使机械化水平高,管理不到位,产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三企业在收购、生产、加工环节有压价行为,使农民手中的菜籽出现滞销现象.收购价格低,农民不愿意卖,导致油菜品质及等级下降,价格也随之进一步降低.长此以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下降.因此需要积极引导,规范市场行为,做好深加工,逐步推行企业加农户模式的订单农业,促进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4.2 发展油菜产业化的有利条件

4.2.1 自然气候适合油菜生长 昭苏气候冷凉,海拔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湿季分明而使油菜的整个生育期对光、热、水需求得到满足,且冷凉的气候使油菜一生都很少受病虫危害,非常适合油菜的生长。

4.2.2 地广人稀,适合大面积种植 昭苏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连片,适合大面积种植春油菜.从整地、播种、化除到收获,可实行全程机械化,便于统一管理。

4.2.3 旅游旺季,树立企业形象 每年7-8月,是昭苏的旅游旺季,昭苏地区由于其海拔高,气候凉爽,再加上成片油菜花争相绽放,绿色的麦浪点缀其间,美不胜收.油菜加工企业可利用旅游旺季,发展旅游业,建立观光园,积极树立其企业及品牌形象。

4.2.4 蜂产品及油菜饼粕的开发利用 油菜花期长,开花多,是目前产蜜量最大的几种蜜源植物之一,每hm2产蜜量30~40kg,花粉7~9kg。利用这一条件发展蜂蜜、蜂王浆、花粉、蜂胶等蜂产品,带动医药、食品、保健品等延伸产业的发展[3,4]。

昭苏县也是伊犁河谷的畜牧大县,大面积的天然草场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但是每年11月到来年4月是草料枯竭期,草料供应不足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油菜饼粕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蛋白含量比黄豆饼多4.8%,是大米的5.8倍,还含有Ca、Fe、Mg、Zn等大量矿质元素,是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高蛋白饲料[5]。

4.2.5 立足优势,扩大规模 伊犁河谷作为西部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是新疆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企业要以“一带一路”政策为契机,针对目前本地消费者对菜籽油的青睐,开发新产品及营养均衡、包装精致的高端调和油,在抢占市场的同时,利用地利优势,向出口进军。

5 加快油菜生产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信息服务,产前产后服务,完善农业产业链。根据油菜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搞好社会化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解决生产、销售等问题。

(2)政府等有关部门利用政策、行政等手段,扶持油菜生产。提供种植补贴,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3)农技部门应制定配套高产栽培措施,以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量、质量。主产区的油菜生产,在栽培过程中耕作粗放,缺乏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因而应良种良法相配套,合理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高油菜单产,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质量。

6 结语

利用昭苏主产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发展油菜产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建立油菜基地,以市场为依托,生产优质无公害的菜油,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推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冰.昭苏垦区油菜生产的若干思考[J].品种技术,2006:136-140.

[2]唐永清,王朴,李征杰,等.浅议伊犁昭苏油菜田间杂草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7(5):31.

[3]田正科.油菜在我国西部农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J].青海大学学报,2002(20):42-46.

[4]安彩泰,马静芳.油菜生物化学[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

[5]李仲连.菜籽饼是解决我省绵羊越冬最适合的蛋白饲料[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3(1):31-35.

[6]田正科.充分利用冷凉气候、因地制宜多种油菜[J].中国油料,1979(1):1-4.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祁连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