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农系列菠萝品种特性的比较分析

2016-07-09 18:39孙伟生吴青松刘胜辉孙光明
热带作物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品种比较菠萝

孙伟生 吴青松 刘胜辉 孙光明

摘 要 对12个台农菠萝品种进行试种,比较各品种特性。结果表明:12个菠萝品种的株高变幅为47.60~92.40 cm;叶长变幅为54.40~97.00 cm,叶宽变幅为4.28~6.48 cm;大多数为无刺品种,各品种叶面颜色有所不同;圆锥形果和圆柱形果居多,各品种果皮颜色由黄绿色至金黄色,果肉颜色大多数为淡黄色。其中10个品种的单果重大于650 g,6个品种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15%,总酸含量最低的为台农19号,Vc含量最高的为台农4号,粗纤维含量高的品种有台农1号、2号和20号,菠萝蛋白酶含量高于500 U/g的品种有台农13、16-19号。从果实大小、果形外观、口感品质3方面综合评价,台农16-19号符合当前生产和消费需求,适于在中国菠萝主产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菠萝;台农系列;品种特性;品种比较

中图分类号 S668.3 文献标识码 A

菠萝[Ananas comosus(L.) Merr.]属凤梨科(Bromeliaceae)凤梨属(Ananas),原产南美洲巴西和巴拉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1-3],是中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4-5]。中国菠萝产业稳中有升,种植面积逐年增加[6-8],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品种单一落后,种植面积80%以上为皇后类的巴厘种,且上市时间集中,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9]。近年来,中国台湾在菠萝育种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先后培育了台农系列菠萝新品种[2,10-11]。随着两岸经贸往来加强,尤其是农业方面,许多台商和大陆菠萝种植户、研究机构引进了大量台湾菠萝品种(台湾称凤梨),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地进行试种,台湾菠萝品种的种植得到了一定的推广[12-17]。前人研究大多数是集中在对个别台农品种或少数台农品种进行引种试种,初步观察其品种特性,对引种地的适应性作出评价,而缺乏对所有台农系列菠萝品种进行集中试验比较和系统分析,是否所有台湾菠萝品种都适合在中国菠萝主产区种植值得商榷。本研究对收集到的台湾菠萝品种进行试种,比较不同台农品种菠萝的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以期为菠萝种植品种的选择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参试菠萝品种来源于农业部湛江菠萝种质圃,种植材料类型为吸芽苗,株高30 cm左右,规格均匀统一。试验于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菠萝实验基地进行。参试菠萝品种见表1。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品种按照株行距30 cm×40 cm密度定植,采用一畦双行种植,畦间距为70 cm,折合每公顷种植株数为60 630株。每个品种种植3个小区,12个品种共36个小区,每个小区同一品种种植100株,各小区随机排列。2013年9月定植,2014年10月用40%乙烯利500倍溶液灌心催花。果实正常生长,不进行人工催大处理。各品种于2015年4~5月份成熟,各小区分别随机采摘10个九成熟的果实,进行果实外观及果肉品质测定。

1.2.2 指标测定方法 (1)菠萝植株性状测定。在果实成熟前测量株高,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菠萝植株,测定植株基部到果实顶芽生长点的距离。在催花前测定株幅和株型,株幅测定: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菠萝植株,测定对生的2张叶片间的最大距离;株型测定: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菠萝植株,植株叶片与茎干夹角小于30°的,称之为紧凑型;反之,夹角大于30°的,称之为开张型。

(2)菠萝叶片性状的测定。每个小区随机测定10个植株,每个植株上选择3片不同朝向的D叶,测量叶片长度、叶片中部位置叶宽,观察叶片颜色、叶面形状、叶片质地及叶刺情况。

(3)菠萝果实性状和果肉品质测定。菠萝果实性状观测指标包括果形、果皮颜色、果肉质地、果肉香味,观测方法参照文献[18]。果肉品质测定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酸含量、Vc含量、粗纤维含量和蛋白酶含量,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ATC-20E折光仪测定;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菠萝以柠檬酸计算)和Vc含量的测定参照张治安等[19]的方法进行;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参照GB/T 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菠萝蛋白酶含量的测定参照QB/T 1803-1993《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

1.3 统计分析

采用 Excel 2003 和 SPSS v20.0 數据处理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台农品种菠萝的植株性状

如表2所示,不同台农品种菠萝的植株性状具有明显差异。12个菠萝品种的株高变幅为47.60~92.40 cm,其中台农20号(牛奶菠萝)的植株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约为株高最低的台农11号(香水菠萝)的2倍;台农13号(冬蜜菠萝)株高仅次于台农20号;株高较高的品种有台农1号(开英1)、2号(开英2)和6号(苹果菠萝),且3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台农16号(甜蜜蜜菠萝)、17号(金钻菠萝)、18号(金桂花菠萝)、19号(蜜宝菠萝)的株高间差异不显著;株高较低的品种有台农4号(剥粒菠萝)、11号和21号(黄金菠萝)。12个台农菠萝品种的株幅在1.45~2.04 m,株幅较大的品种有台农13号、17号、18号、16号、2号,较小的有11号、4号、6号,其中13号株幅最大,11号株幅最小。从株型来看,属于开张型的台农品种有7个,包括1号、2号、6号、16号、17号、19号、21号,其余5个台农品种为紧凑型。

2.2 不同台农品种菠萝的叶片性状

不同台农品种菠萝的叶片性状也有明显差异(表3)。12个台农品种的叶长变幅为54.40~97.00 cm,其中叶片最长的是20号,最短的是16号,叶片较长的有1号、2号、13号,较短的有19号、17号、11号;叶宽变幅为4.28~6.48 cm,以台农2号叶片最宽,21号叶片最窄,叶片较宽的品种有台农18号、1号、13号、20号,叶片较窄的品种有台农16号、17号、19号。综合叶片长宽来看,叶片较大的品种有台农20号、1号、2号、13号,叶片较小的品种有台农16号、19号、17号。

叶片无刺有利于田间生产操作,是菠萝选育的目标之一,12个台农品种菠萝多为无刺品种。叶缘全刺的有中国台湾早期选育的台农4号、台农6号,叶尖少刺的有台农13号、19号。叶片表面形状大多数为凹形,少数如台农6号、18号的叶面较平展,台农16号、17号则叶面平展。大多数品种叶片质地较厚,且韧性较强;叶片较薄的有台农16号、18号、19号,叶片韧性较差的有台农4号、16号、19号,台农16号、19号同为叶片薄且韧性差的品种。12个台农品种中,仅台农17号为紫红色叶片,其余均为绿色叶片;叶片绿色最深的为台农2号和21号(深绿色),台农16号为翠绿色;叶片纯绿色的品种有台农1号、4号和20号。叶片颜色除了绿色还带有其他颜色的品种有台农6号、11号、13号、18号和19号,台农6号的叶片带有独特的苹果红色,其余4者的叶片均有紫红色条带,其中台农18号叶片底色为黄绿色,区别于其他3者的绿色。台农19号的紫红色条带位于叶片的中上部,台农11号和13号叶片颜色区别是13号紫红色较重,11号较浅。

2.3 不同台农品种菠萝的果实性状

2.3.1 果实性状 如表4所示,12个台农品种菠萝果形为圆锥形、圆柱形和圆球形,其中圆柱形果和圆锥形果的品种居多,台农1号、2号、17~21号的果形为圆柱形,台农6号为圆球形,其他品种则为圆锥形。果肉颜色多为淡黄色,比较特别的是20号为白色,21号为金黄色,17号为黄色。果肉质地即从口感上评价,12个台农品种菠萝大多数口感香甜、多汁、纤维较少。12个台农品种中菠萝果肉香味较浓郁的有台农11号、17~19号、21号,其余品种则为清香。

由表5可知,12个品种中,单果重大于650 g(市场商品果标准为650 g起步)的有10个,台农21号和11号不达标,为小果型品种;而台农1号和2号为卡因类品种,为大果型加工品种,其他为中果型品种。折合公顷产量小于37 500 kg的品种为台农11号和21号,经济价值较低。因此从果型大小和产量2个方面考量,则台农11号和21号不适合在广东湛江种植,不适宜推广。11个品种果实纵径均大于100 mm,横径大于80 mm,唯有台农11号小于此标准;台农6号、16号、20号果径均大于20 mm,果肉可食率较低,但台农16号果径较脆甜,且纤维含量较低,亦可食用。

不同台农品种菠萝的小果形状也存在差异(表6)。12个台农品种菠萝果实小果扁平的有7个,小果突起的有5个。小果排列方式除了台农6号和11号呈逆时针螺旋状排列外,其余品种均呈顺时针螺旋状排列。小果数量在100个左右的有台农2号、13号、16号,表明其潜在产量大;而小果数量接近50个的品种有台农4号、11号和19号,这些品种潜在产量有限。12个品种中果刺最深的为台农6号(苹果),其他品种果刺长度小于10 mm,果刺较浅有利于去皮后对果刺的清除,符合市场对鲜食菠萝的要求。

2.3.2 果实内在品质 对不同台农品种菠萝的果实内在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7。12个台农品种中固形物含量高于15%的品种有6个,最高的为台农21号(黄金菠萝),固形物含量为20.02%,口感香甜,其次为台农16号和17号;固形物含量最低的为台农1号和2号,且其有机酸含量较高,不适合作鲜食品种,只适合加工。总酸含量较低的品种有台农13号(冬蜜)、台农17号、18号、19号和21号,适合作为秋冬市场果进行生产。Vc含量高的品种包括台农21号、11号、16号和4号;台农13号Vc含量最低,夏季果很容易衰老、水菠萝严重,因此该品种不适合作夏季果进行生产。粗纤维含量高的品种有台农1号、2号和台农20号,这些菠萝果肉口感粗糙、韌性强,不利咀嚼,适合用于加工;其他品种粗纤维含量接近,均较低,口感脆爽,符合鲜食要求。菠萝蛋白酶含量高于500 U/g的品种有台农13、16、17、18、19号,其他品种则较低。

3 讨论与结论

据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对全国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生产情况的统计结果可知,2012年中国菠萝种植面积已超过5.3万公顷(引自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但80%以上为巴厘种,菠萝品种结构急需调整[9],基于此,近年来华南热区出现了引种热潮,尤以试种台湾品种为主,但各地试种结果有所不同。邓大华等[20]在云南西双版纳对4个鲜食菠萝品种在幼龄橡胶林下的种植表现进行比较,认为其中3个台农品种(台农6号、16号、17号)可以作为鲜食品种用于推广,且3个台农品种菠萝果实大小顺序为台农6号>16号>17号。而笔者研究表明台农16号的果实较台农6号要大,二者结果略为不同,原因是邓大华等[20]未对试验菠萝进行催花,即为自然开花结果,而笔者试验材料为催花结果的果实,即催花对菠萝果实大小有重要影响。邓大华等[20]在3个台农菠萝品种果实品质分析中,对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和总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排序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说明催花与否对菠萝品种固有品质影响不大。梁庆云[13]在广西北海引种试种台农16号、11号、13号和6号的结果表明,4个菠萝品种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优,适合鲜食和加工,且4个菠萝品种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台农16号、台农11号、台农6号、台农13号。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略有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台农11号果实在4个品种中最小,而其他三者果实大小排序相同。原因是梁庆云[13]的研究是在春季催花,果为夏季果,而本研究采用的是冬季果,可知台农11号冬夏果果实大小差异较为明显。柯开文等[12]在徐闻对10个菠萝品种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其中6个台湾菠萝品种中,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的是台农17号,其次是台农16号、6号、13号、11号,台农1号最差,不适合鲜食和加工。6个台湾菠萝品种果实大小和产量大小顺序均依次为:台农17号>台农1号>台农16号>台农6号>台农11号>台农13号,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中的6个台湾菠萝品种果实大小和产量大小顺序均依次为:台农1号>台农16号>台农17号>台农6号>台农13号>台农11号;柯开文等[12]对6个台湾菠萝品种果实固形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小依次为:台农16号>台农17号>台农6号>台农11号>台农13号>台农1号,而本研究结果为:台农16号>台农17号>台农13号>台农11号>台农6号>台农1号。分析两者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有可能是栽培地域或者苗木大小等造成的,但综合分析品种产量和果实品质,则不难发现两者研究结果均表明台农16号和台农17号为优良的菠萝鲜食品种,这一结果的统一也符合当下菠萝产业的种植现状和市场需求。华敏等[15]在海南省澄迈县对4个台农品种菠萝进行了引种比较,认为台农16号是目前可以替代巴厘的最好品种,台农17号品质较巴厘优良,但裂果较多,台农11号和台农4号果实偏小,产量较低,不适宜大面积推广;4个台农品种果实大小和果肉固形物含量顺序均为:台农16号>台农17号>台农4号>台农11号,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一个菠萝品种能否被种植者和消费者共同接受,成为优良品种,主要从果实大小、果形外观、口感品质3方面综合考量。12个台农品种菠萝中,综合考虑叶片无刺、圆柱形果形、单果重大于650 g 以上且果肉固形物含量大于15%及口感良好等特点,仅有台农16号、17号、18号、19号满足条件,符合当前大生产现状和市场消费需求,适合在中国菠萝主产区推广种植。而对于一些具有特别性状的台农品种,如台农4号(剥粒菠萝),其小果突出,成熟后容易剥离,便于食用;台农11号(香水菠萝)果实成熟后具有特殊的香水气味;台农13号(冬蜜菠萝)非常适合作冬季果;台农21号(黄金菠萝)果实香味浓郁,果肉香甜可口。对于这些品种可以适当规模栽培,或者错季生产,或者通过栽培技术措施促进果实大小等,以丰富菠萝品种种类,为菠萝产业的开发及科研提供更多选择。

参考文献

[1] Bartholonew D P, Paull R E, Rohrbach K G. The pineapple: botany, production and uses[M]. New York: CABI Publishing, 2003: 3.

[2] 徐迟默, 杨连珍. 菠萝科技研究进展[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7, 13(3): 24-29.

[3] 赵文振, 沈雪玉. 菠萝栽培[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7: 1-5.

[4] 陈华蕊, 陈业渊, 高爱平. 菠萝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 3(4): 305-308.

[5] 黄昌贤. 华南菠萝品种资源[J]. 中国果树, 1959(3): 16-21.

[6] 文尚华. 我国菠萝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 中国热带农业, 2006(1): 9-11.

[7] 石伟琦, 孙伟生, 习金根, 等. 我国菠萝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3): 181-186.

[8] 刘海清, 李光辉, 黄媛媛, 等. 2011年中国菠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 2012, 32(3): 79-83.

[9] 董定超, 李玉萍, 梁伟红, 等. 中国菠萝产业发展现状[J]. 热带农业工程, 2009, 33(4): 13-17.

[10] 黎美华, 徐舜全, 刘 岩, 等. 我国菠萝品种资源及利用[J]. 广东农业科学, 1993(1): 20-23.

[11] 官青杉. 中国台湾的菠萝品种[J]. 农友, 2008(4): 13-15.

[12] 柯开文, 谢盛良, 曾文盟, 等. 菠萝品种引进及观察实验[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7): 72-74.

[13] 梁庆云. 菠萝新品种引种试种初报[J]. 广西热带农业, 2004, 92(3): 29-30.

[14] 蘇伟强, 刘业强, 任 惠,等. 菠萝新品种台农17号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J]. 中国果树, 2011(5): 46-48.

[15] 华 敏, 王祥和, 张治礼, 等. 台农16号等优质菠萝品种在海南引种比较试验[J]. 中国南方果树, 2011, 40(1): 44-46.

[16]张阳梅, 赵志平, 高世德, 等. 菠萝新品种在云南引种比较实验[J]. 热带农业科学, 2005, 38(2): 16-19.

[17] 李泽坤, 林晶晶, 陈清西. 台湾菠萝新品种在漳州的引种观察[J]. 现代园艺, 2012(13): 20-21.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450-2001菠萝[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19] 张治安, 张美善, 蔚荣海.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0] 邓大华, 赵维锋, 杨文秀, 等. 4个鲜食菠萝新品种在云南幼龄橡胶林下的间作表现[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1): 39-41.

猜你喜欢
品种比较菠萝
菠萝探长
菠萝探长
菠萝
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
卖菠萝
宁南山区不同甜荞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
杂交选育品种‘吉香一号’在吉林地区栽培品比试验
鄂东低山平原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