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战”:中俄朝VS美日韩?

2016-07-09 21:36
新传奇 2016年32期
关键词:新冷战美日韩三边

美日韩要做东亚版的“小北约”?

美韩同盟在不断加强

美韩同盟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多次转型。既有冷战时期的蜜月期,也有冷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若即若离。朴槿惠总统上台以后,美韩同盟走向引发广泛关注。

很多学者观察认为,朴槿惠时期美韩关系不如李明博时期紧密。例如,朴槿惠政府曾多次拒绝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请求,2015年10月朴槿惠访美期间亦有意回避这一议题;在美国极力煽动是非的南海问题上采取不选边站的政策,保持中立;出席中国“九·三”阅兵式;不顾美国反对,积极加入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投行,却至今尚未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等。

这一系列事件似乎透露出朴槿惠政府试图有意拉开与美的距离,谋求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均衡外交。也正因如此,学界一度也产生了中韩“结盟”的声音。

但事实上,自朴槿惠上台以来,即使在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之前,韩国与美国的同盟关系都始终没有丝毫弱化,反而在不断加强。

今年年初的朝鲜核试验,促使美韩同盟关系实现了进一步的飞跃。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双方决定在驻韩美军基地部署“萨德”系统。这表明韩国已正式放弃自金大中政府以来始终坚持的不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方针,在安全防御上彻底倒向美国,美韩同盟的紧密程度也因此攀升至冷战后的最高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从韩国一方入手拆解美韩同盟的可能性就越发变得微乎其微。因为同盟被拆解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同盟无法满足双方的安全需要。而目前,在朝核威胁日趋现实的形势下,美韩同盟已成为韩国安全最大的保障。

韩国此次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坚持部署对中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萨德系统,也彻底断绝了与中国和美国同时“结盟”的可能。

未来十年内,目前美韩这种排他性密切军事同盟合作态势将不会有实质性变化。

美日同盟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

美日和美韩同盟曾是冷战时期美国亚太战略的两根支柱。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美国开始尝试调整与亚太盟友的关系,美日同盟出现短暂的“漂流”,美韩同盟也大为削弱。

老布什政府不仅宣布撤出部署在韩国的全部核武器,而且大幅裁减驻韩美军数量。1994年12月,美国将韩军的平时指挥权移交给韩军联合参谋本部。

但随着1995年“奈报告”的出台,美国开始认识到日本对其地区安全战略的重要性。“无论是美国的太平洋安全政策还是美国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日本”。由此,美日同盟在美国亚太地区战略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2009年,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其对亚太盟友的需求和重视程度普遍上升。恰在此后不久,2010年先后出现了韩国与朝鲜之间的“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以及中日之间的钓鱼岛撞船事件,美国因势利导,同步强化了美日和美韩同盟,军事一体化程度持续加强。

但同步强化后的美韩和美日同盟依然存在地位上的差异性。在亚太大国博弈乃至全球安全战略中,美日同盟依然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而美韩同盟除防卫韩国外,在地区安全中最多扮演辅助性角色。

客观地说,韩国在短期内尚不军备与日本同等的军事实力,而美国与日本的政策立场也相对更接近。因此,未来美韩同盟虽然会存续并可能长期保持紧密关系,但其重要性依然无法超越美日同盟。

三边同盟建立取决于韩国

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后美韩同盟关系迅速加强,再次引发外界“美日韩三边军事联盟”的猜测。事实上,美国推动建立三边同盟的意愿久已有之。

在三边军事合作已有相当基础,且目前美韩同盟日益紧密的情况下,美日、美韩同盟继续向前发展并最终形成美日韩三边同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美国是三边同盟的倡导者,日本是积极响应者,能否真的形成关键取决于韩国。

流行观点认为,由于历史和领土问题,韩国不可能与日本结盟。但从目前一些细节来看,韩日正在靠拢而非疏远:一是日韩再议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事宜;二是美日韩三国首次举行弹道导弹防御联合军演;三是韩国开始积极向国内宣传三国合作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韩日双方都体现出规避和超越历史和领土问题的政治意愿。

韩日之间的确存在诸如日本否认和美化侵朝历史、慰安妇问题、教科书问题等历史性积怨。但这种积怨并没有实质性妨碍日韩在政府层面的接近。

事实上,早在李明博时期,韩国政府就曾顶住民間的压力,努力摆脱历史问题的束缚,选择加强与日本在安全领域的合作。

美日韩三方多次就朝鲜无核化问题进行磋商,就朝鲜半岛局势交换意见。

朴槿惠执政后,虽曾因为慰安妇问题而一度拒绝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晤,但很快在2015年12月28日,日韩双方就解决“慰安妇”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综上,在朝鲜第四次核试验的刺激下,美韩同盟紧密程度迅速上升并达到冷战后最高水平,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紧密合作的态势还将稳固延续。但从横向看,美韩同盟对美国的重要性仍不及美日同盟,在美国亚太战略布局中,依然是后者为主、前者为辅。美日韩能否建立三边同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韩国如何认知自身安全威胁和被美日牵连的风险。

两极对抗并非不可能

以美日韩同盟体系为轴心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力量的形成,标志着“新冷战”在东北亚美方阵营已经构成。

中国正在崛起过程中,当然不希望看到主要针对自己的“新冷战”爆发,所以,一直在努力瓦解美日韩同盟体系,主要对象是韩国,或许这正是中国坚决反对“萨德”入韩但迟迟没有采取反击行动的重要原因。

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李敦球认为,在美国大战略的基本方向不可改变的背景下,“新冷战”的趋势也就不可逆转,也就是说,“新冷战”强势一方美日韩战略同盟体系势在必行。

那么,“新冷战”被动的一方即中俄朝战略同盟体系是否会顺势形成就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所以中俄朝三国结成像美日韩三国那样的战略同盟体系可能性不大。但是,在无力逆转“新冷战”的发展趋势,并且中俄朝共同遭受美日韩的战略打压背景下,中俄朝出现抱团取暖的情况就会必然发生。

中俄朝不约而同对“萨德”入韩表示坚决反对,说明了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中俄朝仍然拥有类似冷战时期的共同地缘政治利益,而且随着“新冷战”的深入,中俄朝战略走近并加强战略协调统一也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他认为,中俄朝对美日韩两大格局对抗的烈度或低于冷战时期。但是,如果美方施加的压力过大,不排除世界又重新回到冷战时期两极强硬对抗的时代。

猜你喜欢
新冷战美日韩三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一类问题中的应用
中国参与“制裁”朝鲜必须把握的度
本期导读
美日韩碰头商讨对付朝鲜
一道2007北方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的推广
三角形三边关系考点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