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下的讨论模式在大专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2016-07-09 03:22武九菊
现代交际 2016年12期

武九菊

[摘要]信息时代下,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开展多媒体教学和以任务为驱动的课堂讨论模式能极大地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本文试探索多媒体辅助下的课堂讨论模式在大专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以实例教学探索这种模式,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 讨论模式 大专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209-02

一、开展多媒体辅助下课堂讨论模式的必要性

人类正从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发明与应用是信息时代的开始。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杨现民,2014)它的普及和发展全方位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随着信息时代而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具有其关键性,包括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交互性和集成性。它将计算机与表演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得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因戏剧效果的加入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这就使得多媒体资料有可能扮演教师所扮演的部分角色。“英语教学中一些机械性的练习可以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将‘人—人操作改为‘人—机操作。”(邓星辉,2003)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程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开展”。(唐其敏,2016)

认知心理学表明,人接受信息主要是靠视觉和听觉。就其比例来说,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在记忆方面,只听不看的,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15%;边听边看的,三天后留下的印象是75%。因此,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多媒体资料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和其他感觉器官,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资源的实用性及可获得性使得学生能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自主学习。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学习者倾向于放弃传统的语言学习资料及授课方式。传统语言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课文、分析词汇、精讲语法、组织操练、核对答案。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满堂灌的方式,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蔡基刚、武世兴,2003)。而完全脱离教师的、借助多媒体资料的学生自主学习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学生很难找到符合自身水平的学习资料,学习资料难度过高或是过低,都无法产出理想的学习效果。其次,青少年容易被琐碎信息误导,所以教师辅导下的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挑选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并用问题加以引导思考,激发学生展开讨论,能极大促进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下的课堂讨论模式的内涵

(一)主体

教师是多媒体辅助下的课堂讨论模式的主体。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敏锐观察对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再去寻找适宜的多媒体学习资料。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理论,“i+1”理论。教师要找准“i”,即个体的现有学习水平,“+1”指的是,教师要提供难度略高于个体现有水平的学习资料,即语言的就近发展区。“+0”或是“+2”都无法到达理想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依据所讲授的内容,适当进行设问,以任务驱动学生思考。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然而,多媒体辅助下的讨论模式教学的主体,即教师们,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一节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辅助下的讨论模式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种大量时间和心血的奉献需要长期进行才会有效果,否则很难形成良性循环。长期的准备工作对教师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从技术层面上讲,部分教师受年龄限制,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比较慢,资料的表现形式可能比较单一。青年教师对现代技术的掌握比较熟练,但是对教学的把控可能不太好。因此,学校、院系应当成立多媒体辅助下的讨论模式小组,整合资源、提供帮助,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们的优势。

(二)客体

大专学生是多媒体辅助下的讨论模式的客体。以高考英语成绩为衡量标准,笔者发现,大专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偏低,不及格率很高,最低分甚至达到了个位数。整体英语水平不高、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和教材之间的差距大,给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另外,该阶段的青年具有其特有的心理特征。该阶段的学生处于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较多,心理脆弱,自卑心理普遍存在。专科学生大多无意进行进修深造,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的动机不强。最后,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对学校的相关事务都不感兴趣。(于丹丹,2012)教师应考虑到多媒体辅助下讨论模式的客体,充分尊重他们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对他们多多鼓励、耐心引导。

(三)载体

多媒体资料是多媒体辅助下的讨论模式的载体。多媒体技术对外语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教学时间、扩大教育规模、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和个性差异。现有的多媒体资源以课件、音频、图片、视频为主。计算机、光盘、投影仪等设备的使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也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和讲解的辛苦。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的教学资料,如背景知识、词汇例句等。但是,要认识到,多媒体外语教学中,多媒体是服务于外语教学的。部分院校、老师把多媒体条件等同于教学质量,重课件轻教学,忽视对语言教学规律的研究,忽视师生在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甚至出现多媒体“越位”的现象。(孟臻,2006)因此,切不可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将教师设计引导的讨论模式引入课堂,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料的潜力,而教师设问又能无形中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理想的新型教学模式。但是,即便是难度很低的视频资料也是建立在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尚可的前提下。教学资源难易度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是一重大问题。

三、问题及应对办法

笔者依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以大专学生为受试对象,设计了多次多媒体辅助下的讨论模式教学。受试班级为专科大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为五十人。对照班级为其平行班级。这两个班级英语程度相当,班级规模一样。笔者从网络上搜集媒体素材进行编辑,使之符合上课需求。在受试班级,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下的讨论模式进行授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使用的多媒体素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发行的多媒体课件和美剧《老友记》的部分片段。之所以选择该影视作品,是因为该剧价值导向积极向上、语速适中、剧情可分离性强,比较适合语言基础较弱的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单元主题,从该电视片段中筛选出适合课堂教学主题的集数,并对原始视频进行剪辑,删掉不适宜课堂教学的内容,并适时设问。一般而言,剪辑完成的视频总时长大概为九分钟。根据情节发展,在看视频之前进行设问,每段视频设问三次。鼓励学生在看完部分视频后开展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准确度、语言流利程度和课堂参与度对该组成员进行打分。教师还要对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点评。然后继续进行下一部分视频的学习,对视频中出现的重点知识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进行讲解。在对照班级,教师进行传统授课,不利用任何多媒体设备(除了听力课上的听力录音),同样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正常上课期间,教师适当讲解一些和课文相关的知识,然后开始逐段逐句讲授词汇、语法知识点。最后进行联系环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教师进行讲解。该对照实验持续时间为一个月。

实验结束后,教师设计了一份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满意度、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等。学生采取匿名的形式参与问卷调查。另外,在本月英语学习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进行测验。

实践发现,多媒体辅助下的讨论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班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大多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视频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课堂活跃度非常高。调查问卷也显示,实验班级对英语课堂的满意度很高,对英语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是“热爱英语学习”。与实验班级相对,对照班级的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基本上属于老师在自说自话,学生的听课率很低,只有个别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据调查问卷显示,对照班级对英语课堂的满意度极低,对英语没有兴趣,学习英语的最重要原因是期末考试。另外,多媒体辅助下的讨论模式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英语测验成绩显示,实验班级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级的平均成绩高8.43分,实验班级的中位成绩是62,而对照班级的中位成绩是50。两个班级的英语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5)。

同时,在进行多媒体辅助下的讨论模式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的汉语思维干扰英语学习。在实验班级,经常发生用汉语拼音说英语的习惯,或者是用汉语、汉语直译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比如,老师问:“‘佩服用英语怎么说?”他们回答:“peifu。”我们承认,英语思维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应该加以积极干预。比如,教师可以推行在课堂上禁止说汉语,鼓励学生将难以表述的内容用肢体语言、眼神或者绘画的形式变现出来。其次,大班授课带来诸多挑战。一旦开展课堂讨论,学生的参与热度很难降下来,教室的上课秩序很混乱,教师的补充资料很难传递给学生。大班授课也无法确保100%的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水平较低的学生实在难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强行要求反而挫败他们的积极性。建议学校和院系开展分班教学,将水平相当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小班分班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使老师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料,还能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讨论与展示中。最后,学生容易过分关注教学视频中细枝末节的内容。这与之前探讨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谋而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设问,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建立更为完整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点评和奖励。以更多的任务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四、讨论

多媒体辅助下的课堂讨论模式在大专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并以讨论和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能极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更为有效的设计细则和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武世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06).

[2]邓星辉.基于多媒体视角下的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9).

[3]孟臻.反思多媒体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6(06).

[4]唐启敏.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

[5]杨现民.信息的时代只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

[6]于丹丹,赵海楠.本专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6).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and Task-oriented Discussion Modal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Jiuju Wu

During the Age of In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lecture-oriented classes cant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any longer. It is believed that multimedia and task-oriented discussion modal can greatly motivate the students and boost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The study tri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and task-oriented discussion modal, to point out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offer some solutions, based on real practice of the modal.

Keywords: Multimedia; Discussion modal; College English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