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食用菌生态栽培技术

2016-07-09 23:16刘连强刘建华苗希艳钱磊翟宏伟王文治
南方农业·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食用菌栽培技术

刘连强 刘建华 苗希艳 钱磊 翟宏伟 王文治

摘 要 林下食用菌生态栽培技术是一种立体生态、互惠发展的生产模式。其工艺流程包括: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在适宜的林分,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进行林下生产,可以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林业稳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 林下经济;食用菌;生态;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6.010

林下食用菌栽培是一种立体生态、互惠发展的生产模式,不仅可以开发利用树林下的空间,节省大量土地,而且可充分利用林内的光、气、水、温等自然因子培育食用菌,实现短期增收。这种以短养长的林下经济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林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1 生产设施

开展林下食用菌生产,一般生产场地可以分为菌棒生产区和林下出菇区。场地要地势平坦、排水便利,有洁净水源,300 m范围内要求没有工业“三废”场地、动物养殖场等污染源。菌棒生产区要处于出菇区的上风口,并且两区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远。出菇区的林地郁闭度0.6~0.8,行间距3~5 m。

2 栽培品种与栽培季节

适宜开展林下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有很多,如香菇、平菇、灵芝、毛木耳、榆黄蘑和黄伞等。根据使用菌株的温度类型,合理安排菌种、菌棒的生产时间。以林下香菇栽培为例,选择高温菌株“武香1号”“931”为生产菌株,5月中旬菌棒进入林地,10月初出菇期结束,1-3月为香菇菌棒的制棒期。

3 工艺流程

3.1 拌料

根据栽培的品种选择栽培原料及适宜的培养料配方。所用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并注意清除木条、石块等杂物。培养料配制时先将干料拌匀,再加水搅拌3~4次,使料内水分均匀一致,含水量控制在55%~60%,拌后堆闷30 min。用手握料攥紧,指缝间有少量水溢出但不滴水即可。培养料的pH值控制在7.5~8.0。既可以人工拌料,也可辅助机械拌料。人工拌料各种物料混合的均匀程度不如机械效果好,且人工拌料消耗体力较大。培养料拌好后,需要及时分装和灭菌,防止培养料变质影响菌棒质量。

3.2 装袋

常用的料袋为聚乙烯塑料袋,料袋装好后采取低压灭菌。如采用高压灭菌方式则需要选择聚丙烯塑料袋,料袋规格根据具体品种而定。根据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选择不同机型的装袋机,制作料棒。装料时,料袋不宜太紧,否则氧气不足,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滞,料袋也容易出现裂缝,容易感染杂菌;料袋也不宜太松,否则料袋易收缩,断裂。此外,在料棒的装料、码放和运输等过程中,需要随手检查有无破损,发现破袋及时处理。

3.3 灭菌

料棒灭菌的方式一般分为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常压灭菌设备简单、投资小、多式多样,是菇农常采用的灭菌方式。灭菌开始时火力要猛,要求在4 h内达到100 ℃,以免造成培养料变酸。菌包鼓起并且鼓包紧绷绷时开始计时(如果是灭菌柜则要求中心温度达到100 ℃时计时),保持灭菌15 h以上,停火后再焖几小时。高压灭菌方式,设备相对昂贵,但灭菌彻底、效率高。灭菌时,柜内温度达到123 ℃左右维持4 h左右即可。

3.4 冷却、接种

灭菌后的料袋温度降至70 ℃左右时,即可以移入冷却室冷却,没有条件的可以迅速进入接种室冷却。接种室(冷却室)在进料袋之前要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还要把所有接种工具及菌种进行消毒处理。料袋冷却至28 ℃(用手触摸感觉不到热)时,即可进行接种。接种时,操作人员衣着清洁必须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菌种块控制在核桃大小,成块,避免过碎。接种完成后,将料棒及时移入发菌室,進行发菌管理。

3.5 发菌管理

菌棒接种后置于恒温室或温室大棚等发菌设施内避光培养,待菌种吃料半径达3~5 cm时开始翻垛扎孔通

气。发菌期间,控制袋间温度在25 ℃以下,注意避免高温烧菌;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适时通风换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发现菌棒污染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防治虫害、鼠害。菌棒经过30~40 d基本满袋。

3.6 出菇管理

3.6.1 出菇前期管理

一般当菌棒变得硬实,并有菌皮出现时,可以移入林地开始出菇。但有些食用菌品种在菌丝长满后還需要进行转色、后熟等管理。如香菇,在菌丝长满后还需要进入转色阶段。香菇转色期间,温度控制在20~25 ℃,湿度维持在65%~90%。另外,还需要200~300 lx的散射光,一般在适宜的环境下转色期持续10~20 d。黄伞等品种需要一段时间的菌丝后熟,后熟期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管理同发菌阶段,在后熟末期根据品种特性适时增加光照、温差等管理,促进菌棒菇蕾的形成。

3.6.2 出菇期管理

菌棒入棚后便开始增湿,使棚内湿度上升至最佳状态,但不能超过95%,同时注意干湿交替管理。随着食用菌的生长,氧气的需求越来越大,一定做好通风工作。空间加湿,既可以增湿又可以降温,但要注意与棚外天气相结合,阴雨天气棚内不必过多增湿要以通风为主;炎热天气,保证较好通风的同时,尽量增加喷水次数,缩短每次喷水时间,为避免高温高湿环境的出现可适当调整草帘遮蔽阳光,以降低棚内温度。

3.7 采收及采后管理

根据栽培的品种适时采收。采收后,及时清菇根等杂物,保持出菇场地干净,避免滋生杂菌和虫害。根据菌棒失水程度,实时、适量补水。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