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未来很美好

2016-07-09 12:49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内需马桶灾难

不要盲目乐观

今天很多企业可能碰到了困难,今天大部分人有的困难我都有,而且越来越大,越来越有烦恼,我相信我碰到的很多困难,很多企业可能还没碰到。但是怎么办?选择了做企业,选择了做阿里巴巴,选择了做互联网,选择了一帮年轻人一起做这件事情,你只能坚持下去。“忽悠是让自己不相信,而是让别人相信”,其实我们不在乎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阿里走到今天为止要面临的问题挺多,所以那时候王石出去爬山,反正我是不去爬。我问他为什么去爬山,他说爬到山顶上可以想得很清楚,我自己坐在马桶上都能想得很清楚,我每天都在爬山,我们所有企业家天天都在想办法怎么过雪山、怎么过这个、那个坎儿。所以其实来讲,我们对未来必须看清楚灾难,只有看清楚了灾难、困难,知道有灾难、困难的人,才有资格乐观,否则是盲目乐观。你都不知道未来的灾难在哪里,你的乐观是盲目的。

所以,我看了今天的中国经济形势对谁都不好,所以这就是好事情,如果就对你不好,那你的灾难大了。今天中国经济有没有问题,哪个国家的经济没有问题?都有问题,但是我自己来看,今天我们对经济恐慌本身要比经济问题来的更大。整个转型升级这么多年,说中国经济不可持续这么多年了,说金融危机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金融危机爆发其实就像海啸一样,今天在美国然后到了中国,这是一个过程。

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充分思想准备,我们对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付出的代价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人人都在喊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付出的代价有多大,该怎么去做,显然我们还没做好准备。但是今天来看,以能源,石油,资源为支撑的整个经济下滑,已经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另外一个判断经济好坏的标准,跟GDP其实关系不是太大,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健康,是否有希望就看就业是否稳定,年轻人是否有就业机会。如果年轻人缺乏就业机会,这个经济哪怕GDP很高也是不行的,今天中国的年轻人就业还没有出现问题,如果这个出现问题了,就是大家的灾难。

经济的三驾马车

目前中国现在出现了三个新的增长点,这三个新的增长点,第一,服务行业;第二,消费;第三,高科技。这是中国的新“三驾马车”,如果把前面的传统与基础设施投资,出口导向,加上内需称为马车的话,那么消费,服务,高科技是三辆奔驰轿车。美国、欧洲都经历过,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经历的。中国未来的三个真的档次不是马车的车,而是把消费做起来,把服务做起来,把高科技做起来,这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从三驾老马车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30年来投了这么多钱,我们是否应该从基础设施投资变成基础设施应用,我们投了那么多的设备,投了那么多的钱,但是应用能力之差,是超乎大家想象的。如果我们国家把几十年的投资开放给民营企业,运营必须是专业的,必须要交给市场去运营。所以我自己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所在,我们要把自己的资产盘活,把这个国家从前买了投资的东西做好。

另外,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是不可能持续的,必须把进出口平衡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巨大的市场,必须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买家市场,我非常同意要学会买,学会买其他的东西进中国,冲击中国,加速中国的转型升级。中国不是产能过剩是落后产能过剩,高价值产能不够,马桶不是中国不会生产,是好马桶有创意性的马桶我们不会生产,生产不够多,所以必须考虑到进出口平衡发展。

在一个内需市场,什么是内需?内需就是消费,“内需”这两个字提法不对,内需是经济学家提的,为什么消费做不起来,内需做不好?因为投资和出口是政府导向,消费是市场导向,是企业导向,政府有可能有这个能力把银行的钱给掏出来搞基础设施投资,政府能够经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出口刺激起来,但是政府很难把老百姓口袋的钱掏出来做点什么事。所以把老百姓口袋的钱掏出来这是企业家的创新,是市场的行为。我们国家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应该是不断的走下去。

所以我自己觉得,消费和内需这两个字要重新定义,实实在在的讲我们就是要拉消费。就像现在很多拍电影电视的,你问他干吗的,说是搞文艺,搞文化的,你傻在那儿。文化到国外去翻译,有个演员说是搞文化的,多半是和搞博物馆和搞图书馆有关系,文化是这个概念。直截了当讲我是搞娱乐的,这样多好。所以今天什么是消费?消费的消是可以消耗的东西,所谓的费是可以浪费的东西。

这个也不是很难理解的,这也不是很难刺激消费的,消耗可以消耗,优质消耗品是中国13亿人巨大的机会,可以浪费。什么叫浪费?我们以前以为汽车和房子是两个内需,汽车,房子一年一辈子也就买1—2次,汽车和房子里面的东西才是天天可以消费的,墙上挂一幅毕加索的画根本就是浪费,但是这些东西消费起来中国的经济才会起来,所以刺激消费是搞创新,搞市场行为。中国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企业在迷茫的过程中只有一个问题,你的想象力不够。

美好的未来在路上

去想象,美国在20多年以前,是怎样把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以出口为主的市场迅速发动一次市场的消费,他们做对了一个很重要的功课。美国有2亿多的人口,整个中产阶级也就是五六千万人,但是他以这个需求为主,拉动了世界经济,今天中国的中产阶级的人,中等收入人群有3亿,我们的收入是中等收入,但是我们的消费能力还是农民水平。我们不鼓励老百姓去消费,我们不鼓励年轻人花钱,那就是我们对未来没有信心。

其实对未来的信心也不是所谓的建立整套医疗保障,这又是学者思想,我们对未来真正的有信心是对年轻人有信心,我们对未来的信心是否有是看年轻人,所以今天看到是中国大量的年轻人加入了高科技的行业,加入了消费行业,加入了服务性行业,所以这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我自己对中国长远的经济一直充满信心,短期来看是有问题的,忘掉短期,如果你做企业是为了明年。作为企业要考虑的是5年、10年、20年,如果从20年的角度来讲,经济有几个轮回,只要经历了几个轮回的好企业,请问哪一家大公司没有经历过倒霉时期,没有经历过倒霉时期的企业绝对不能成为一个企业。

所以,未来中国也只有这条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出口,如果说我们今天要继续坚持是肯定不行的,那么以消费拉动就是以创意、创造、创新拉动,鼓励创造、创新,鼓励走向市场经济,这是我们巨大的机会。现在是勇者胜,智者胜,能者胜。

我看这是一个机会,我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但对今天、明天,胆小谨慎的如履薄冰。一句话,以前这样,今天依旧是这样,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相信这个你就会走出去。

猜你喜欢
内需马桶灾难
马桶的前世今生
雷击灾难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床到马桶的距离
灾难不是“假想敌”
防范“抗生素灾难”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
你家马桶省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