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首以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琵琶行》为题而写的弹拨乐作品

2016-07-09 19:30沙泾珊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音乐形象柳琴琵琶行

沙泾珊

摘 要:笔者自幼开始学习琵琶,柳琴,阮三种乐器,有幸跟随各乐器泰斗级大师习琴!老师的淳淳善导使我不单拥有坚实的演奏基础,也在音乐的处理上获得自己的见解!本文以琵琶作品《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和柳琴作品《江月琴声》为例,浅谈两种不同乐器为同一首古诗词而创作的音乐语言,用音响重现诗人当时看到,听到的情景。

关键词:琵琶;柳琴;音乐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012-02

唐代诗人白居易以音乐的传达性谱写出的《琵琶行》是广为流传的名作!作者在元和十年被左迁至九江任郡司马,秋天时节在湓浦口的江边送友人离开时偶遇琵琶女,聆听其琴音,感怀其身世,触动了诗人怜悯之心而谱写下的诗词!全诗六百一十六言。《江月琴声》和《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分别用柳琴和琵琶各自不同的音响特征,不同的指法运用,细腻地刻画出诗词的核心内容,通过音乐形象化,立体地再次展现出这个特别的夜晚所发生的故事情景,音乐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江月琴声》是王惠然先生受台北市立国乐团委约,为全台湾协奏曲大赛而创作的一首柳琴协奏曲。全曲分四个乐段:(1)江月;(2)哀诉;(3).乱世;(4)远去。诗人先道出自己被贬官到了江西,第二年的秋天,他的朋友要离开,所以他要送客。宴席快散了,又没有丝竹声的郁闷心情。柳琴在中低音区,以“揉”、“双音滚奏”、“带”、“敲”等指法,营造了一个“江边有座山,山上有寺庙传来阵阵钟鼓之声的美妙情景。柳琴用中指第一关节敲击面板,模仿从寺庙传来的木鱼声声,既形象又悠远。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作者是吴厚元先生,是一首琵琶独奏作品。引子用带衬音的挑轮在二弦上开始,左手带滑音,泛音。刻画出江边,秋风瑟瑟,诗人内心孤独,不舍的感情。两首作品都描绘出诗词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情绪。诗词在这里时好像就要停止了,因为该喝的酒,该道别的话已经讲完,《忽闻水上琵琶声》是诗词的转折,也是音乐主题的开始。诗人和客人都被琵琶声音所吸引,忘了要告别,忘了要离开。两首音乐作品都使用羽调式从柔美委婉的旋律中开始,音乐体现了琵琶女有点惊慌,有点害羞,不知是谁邀请她弹琴,所以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下一句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音乐的表达上是简洁的,也暗喻出琵琶女是一位有修养的演奏者,在未成曲调的声音里已流露出音乐的情感。两首音乐作品的旋律表达并不复杂。琵琶运用“滑音”、“勾弦”、“推拉”、节奏的变换,使音乐体现了诗词内容。柳琴则用“双弹”,段落递进式的加快节奏速度,让音乐描绘出《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女不单只是在演奏艺术,同时也在艺术里传达心情上的哀伤与这一生的回忆。接下来的《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似乎把很多的心情都说出来了。不得志的心情肯定是压抑和愤恨的,所以琵琶在主旋律的第二次呈现时往上挪高了一个纯四度进行,体现了内心的情绪波动,也让旋律的再次出现产生出新鲜感。

音乐刻画了人的内心活动,诗人把诗词的篇幅分开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欣赏到琵琶演奏时直接体现出来的指法描绘和讲出琵琶女在演奏时演奏的是什么作品。第二部分是通过描写琵琶女的身世,连接到琵琶女为什么会挑选这种情绪的作品来演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掩抑的琴声的解读。同时,因为琵琶女的的诉说感染到诗人,想起自己被贬官的事情,才真的感觉到自己是在落魄中。

琵琶女本是京城第一部,是首席是高手,受过专业的技术训练。年轻时受万人膜拜,羡慕其演奏技巧的高超,嫉妒其美貌。年华老去后,人前车马渐渐少了,不可再从事年轻时的职业,委身嫁给了商人做妻子,商人重利轻别离,她又辗转回到江湖中。在这样的乱世里,一个女子独自谋生是孤独而悲哀的。柳琴在四弦不常用的低音音区上用长轮表达了这样的情绪。接下来用浑厚且大幅度对比的旋律与乐队互相交织,柳琴突然跳入高音区,先强奏后突弱,将悲痛欲绝,充满不甘,满腔悲愤的情感表露无遗。

琵琶用一个“打板”的指法引出了“哀诉”的段落。用大量推拉的指法在高音区描绘出哭腔的情绪。音高慢慢回落,接下来在三四弦上喃喃自语,这在音乐上的起伏表达了琵琶女在陌生人面前控诉的情绪上的压制。在后段,琵琶用“遮分”、“滑音”、“带扫弦的轮指”等指法,演奏音区越来越高,把音乐逐步推进,最后把段落停在一个降七级的和弦上,紧接快板,带出第三部分的音乐

第三部分的音乐,琵琶和柳琴都用快板,使全曲到达高潮段落。琵琶用大段落的1/4拍子的节奏展开快板,结合“扫轮”、“推拉”等指法,这种强烈的剁板节奏最能表达乱世中紧张、慌乱的情绪。柳琴则用连续十六分音符及八度大跳结合打击乐,以大力度快速半音阶上行推进,以强烈的半音阶四音和弦加码下音的独奏法与打击乐大鼓、排鼓,板鼓的竞奏相配合,加入大乐队的京剧“乱槌”式全奏,将《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古代战争场面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最让笔者感到震撼的句子是《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乐曲的结束也是人在生命里的绝唱,果断而不留一丝情面。大边幅的快板后,琵琶进入一段高音散板。单音扫轮结合四弦最低音的挑弦,把这首叙事诗般的作品慢慢带回现实,四分音符的佛扫轮使速度缓缓变慢,以一弦为底音衬托,泛音为旋律,最后过渡到三,四弦,左手用“滑”、“打”、“勾”等非力度指法结束全曲。本来吵杂的码头突然安静的鸦雀无声,大家都被这位伟大的演奏家的音乐所吸引,这不单单是一首器乐作品,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控诉。《东船西舫俏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诗人对琵琶女高超演奏技艺最赞美的句子。乐曲在这里有一种“悯默”的情感,怜悯而沉默,是诗人听到的一个从生命繁华到没落的感伤,从繁华到没落是这个女子的感伤,也是诗人的,所以出现这世上最美的句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琵琶行》里,心情本身变成一个情节。是因为听到有琵琶的声音,然后去寻找演奏的人,再重开宴席邀请她再次演奏。如果没有这些心情的引领,在那个夜晚不会出现这么美的句子。诗人在写作时把琵琶的“挑”“抹”“拢”等古代指法的名称都写出来,由此可见,诗人是懂弹奏琵琶这件乐器的。同时,诗人道出了琵琶女演奏了《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这两首作品,证明诗人在音乐上有一定的修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说出了琵琶粗细琴弦在音乐里的运用!大弦指的是四弦,小弦指的是一弦。《嘈嘈切切错杂弹》,表明了琵琶女演奏使用的是复杂的演奏技法,是存在难度并情感浓烈的作品。诗人用了最美的句子《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出琵琶的特点指法~轮指。在音乐的句子里,经过刚才层层铺垫,琵琶女在这特定的环境中,想到自己从繁华到没落的身世,悲从中来。诗人并没有用伤心,悲哀这样的词语来描绘琵琶女的演奏情感,而是写道《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这是在暗喻一个人在伤心时的哽咽,是话卡在喉咙里说不出口的痛苦。而后面的诗词《别有忧愁暗恨升,此时无声胜有声》则是在音乐中的留白,是最感人的时间空白。因为在流白里,不同的人听到的,联想到自己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这是音乐的魅力,是音乐的情感触动了江边这个掺杂环境中的众生,让他们在音乐里反醒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悲哀!是对社会的控诉也是对生命的控诉。

两首作品均采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是充满音乐张力的作品。乐曲同时带有故事情节和景物描写,旋律优美而技巧复杂,成为了两种乐器的代表性作品,是每个演奏者一生不可或缺的要学习和探索的作品。诗词在最后写道《唯见江心秋月白》,这种对自然的描写呼应了刚开始的《别时茫茫江浸月》。诗人被琵琶女的琴声所感动,琵琶女因为诗人的感同身受而感动,《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这是对诗人当下生活在一个终岁不闻丝竹声的地方的一种安慰。当琵琶女再次开始演奏时,音乐的情感更加升华,因为弹者,听者都把自己的身世放进了音乐。《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是诗人对琵琶女最感人的心意。

参考文献:

[1]蒋勋.蒋勋说唐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王惠然.王惠然柳琴作品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音乐形象柳琴琵琶行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柳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柳琴改革发展轨迹
简述施光南生平及歌剧《伤逝》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进校园的意义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知我者谓我心忧——解读白居易《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