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别林斯基的《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

2016-07-09 14:09杨海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美学思想文学评论

杨海涛

摘 要:别林斯基的文学评论与美学思想在俄国文学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1853年发表了《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它是别林斯基的早期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可以更好把握别林斯基当时的创作观。

关键词:文学评论;美学思想;创作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053-01

别林斯基认为“最高的现实是真实”。必须指出的是,在别林斯基看来,体现在艺术作品中的“概念”,不是哲学意义上抽象的“概念”,而是“肉身化了”的“具体概念”:“一部艺术作品是具体思想在具体形式中的有机的表现。只有具体概念才能够体现在具体的、艺术性的形式中。所谓“具体概念”,就是体现在具体艺术形式中的概念,或者说是体现了普遍事物的具体的、个别的现象。在这里,概念和具体的形象完全是水乳交融的。即一般寓于个别之中。所以文中提及到“要十足真实和正确地把现实再现出来”后面又说到作品需要创造而不是制造,制造即内容虚构,一切按或然性的安排。而是应该去创造对象。这里创造对象体现了主体下意识的行为,这里要去除或然性。而真实再现现实又体现了客观性,是否有矛盾呢?实际不然,再现现实就是体现了文学创作中的 具体概念 意义,即普遍性,而创造对象就是具体个别的现象。别林斯基的这一思想是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黑格尔认为艺术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理想的表现,为要表现理想,必须“清洗”现实的偶然性因素,以适合表现理想的要求,也就是“还原”,这是典型的艺术表现理想的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认为“清洗”现实为了表现主体心灵(理念);别林斯基则认为“清洗”现实为了再现现实,赋予现实以典雅优美的形式。别林斯基的“清洗”说显然是对黑格尔“清洗”说的某种纠正,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一、果戈理创作的显著特征

1.生活真实性。首先,生活的真实,对生活及奉承也不诽谤,愿意把里面所包含的一切美的,人性的展露出来,但同时也不隐蔽它的丑恶一面。在具体论述艺术如何反映生活时,别林斯基认为,艺术必须忠实地按照生活实际样子来表现,而且要表那得赤裸裸到令人害羞的程度,把俄国全部可怕的丑恶和全部庄严的美一起揭发出来,好象用解剖刀把它们一个个切开一样。而果戈理在这方面拥有着“创作直接性的惊人力量”,也即具有天才地忠实描绘客观现实的艺术本领。别林斯基评论说:“果戈理底全部作品,专门致力于描写俄国生活,他在如实复制生活的这种本领上是无与匹敌的……并且描写得这样惊人地逼真和真实,不用说,这只有俄国诗人才能够做到。”现实中反应生活的是按生活本身那样反应,还是通过梦境、幻觉的描写反应现实,就这个问题别林斯基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同,后者被称为虚幻的现实主义。

2.极度民族性。其次是是果戈理中篇小说的极度民族性,别林斯基认为,如果生活的描述是忠实的,那肯定就是民族的。文学的民族性就是民族的、个性的反映。很明显这样的论述把民族性与现实主义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果戈理创作极度民族性,但别林斯基认为,果戈理的才能不仅仅是可以写小俄罗斯的,比如说一些作品局限于小俄罗斯乌克兰,但在《狂人日记》以及《涅瓦大街》两部作品中也出现了俄罗斯人以及德国人。笔者认为。作家创作首先应该是民族的,而写到其他的民族也是为本身的民族性服务的,因为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都是不可取代的,因而有交流的必要和价值,世界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才成其为世界,所以说只有民族的能以其文化多样性为世界添彩,给世界以启迪。

3.独创性。别林斯基认为,独创与民族性相同,是真正的才能必备的条件,两个人可能在一件指定的工作上面不谋而合,但创作绝对不可能,因为同一灵感不会再同一个人身上发生两次。同一灵感也不会在两个人身上发生,为什么会这样?笔者以为,同一个人的灵感内容都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生观与人生的遭遇相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遭遇,即使两个人遭遇类似,但是对遭遇感受的回应也不能是完全相同,如上文指出,创作第一步是现实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大多来自自身的经验,如海德格尔存在哲学所得出的结论,人都是个性的,这个个性是不同的,所以感受以及灵感等肯定又是各自的。这是小说创作的个体是这样的,如果一个民族,这个原理也应该是适用的。因此,诗人永远都不会说,“我写什么好呢?都被写光了,”或者 “天啊,我生也何迟”。

二、结语

别林斯基指出,我们拥有很多作家,有的是才华横溢的,但诗人却没有,诗人是个崇高的代名词,这里面包含着不灭的光荣。而果戈理就是为伟大的诗人。因为果戈理的作品中包含着绝对的真实感。而幽默本身是对现实性的一个否定。果戈理创作中还有一个优点即描写心所向往的事物是洋溢着一种抒情气质,假使描写青春的美,里面有着沉醉与欢乐,描写血肉相连的小俄罗斯的美,就像一个儿子去爱抚敬爱的母亲一样。这些都是果戈理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众所周知,后来别林斯基受车尼尔雪夫斯基的影响,对果戈理的评论转向了文学的社会意义,车尼尔雪夫斯基写到,果戈理曾想过自己“我不是诗人,而只是个公民”[]。可见别林斯基对果戈理的理解是不断深入而变化的,所以应该全局来看待果戈理的创作,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时期和一点上,得出唯一的结论。可能这就是著名作家,著名作品永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吧。

猜你喜欢
美学思想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
元语篇与文学评论语篇的互动关系研究
《文学评论》编辑部2000年度学术论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