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艺观念的分歧

2016-07-09 14:37胡显斌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胡显斌

摘 要: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深受柏拉图的影响。他的众多著作是摹仿柏拉图的对话形式。但是柏拉图学院与众多雅典的哲学流派一样,是以共同精神集合起来并且有相同基本观点的人的集体,同时他们的研究工作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所交口称赞的学院弟子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本文试图对他们的文艺观念进行分析,来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观念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055-01

一、文艺研究的方式

《文艺对话集》讨论的文艺,艺术是凭专门的知识学来的工作——音乐、雕刻、诗歌、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艺术作为一个泛化了的概念,讨论的方式是很自由很散漫的,柏拉图提出文艺的一系列问题,但并未得出最后的结论,甚至对文艺的定论也是褒贬不一。柏拉图讨论文艺呈现它律的固着状态,《文艺对话集》等有关文艺探讨的篇章是建立在自身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上,文艺处于不自觉的运转方式之中。讨论文艺的重要篇章——《理想国》卷二卷三侧重点是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理想国》卷十列举诗人的罪状是不利于“正义”的稳定,《大希庇阿斯篇》谈“美”是以“有用”、“有益”、“善”作讨论的前提和标准,连他自己最为看好的门类艺术音乐,也只保重“多里斯调”和“佛律葵调”两种类型的音乐,这是出于训练保卫者的实际教育功用,柏氏认为两种音乐的心理同构是勇敢、节制、镇静、清醒。相对而论,亚里士多德眼中的文艺表现为自律中的自在自为自由状态,首先亚氏在《诗学》中为文艺找准一个立论的起点,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有了科学的认识,相对柏拉图来说,文艺有了“自律”性。

柏拉图的文艺研究与政治学、修辞学、伦理学混在一起,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是相当纯粹的。亚里士多德在《行而上学》里根据人类活动的区别,把科学划分三类:第一类为理论性的科学: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第而二类为实践科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第三类创造性科学:诗学与修辞学。文艺研究获得自身哲学理论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另外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研究与他的逻辑学研究是分不开的,他又是逻辑学的创始人,对自然科学有独到的见解,他们的家族对子弟要求解剖学技能训练,这种对事物有机整体的把握方式对文艺研究是大有裨益的,从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研究从而文艺的研究的方法确立,研究视角得以明晰。

二、具体文艺观点的回应

(一)艺术的真实性

柏拉图对诗人的责难,诗人模仿的是现实,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摹仿,文艺成了摹仿的摹仿,与真理隔了三层。柏拉图认为一个画家对外界事物的摹仿诸如对桌子的摹仿只具有部分的有效性。文艺创作的主体没有自我的能动创造如同镜子被动反映。由此柏拉图眼中历史学家忧于诗人,柏拉图是宁愿做诗人所歌颂的英雄。

而亚里士多德愿意做歌颂英雄的诗人。他认为艺术是赋质料于形式,物理对像仅仅提供艺术创造的素材而已,更需要创作者用内在的结构图式去把握对象的特征,主体创作的艺术结构是最重要的。他的悲剧艺术六大成分——“‘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比较二者柏拉图艺术摹仿论是一种感观,以创作对象的刺激为真实;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摹仿是心理结构,以主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本质。

(二)审美接受

柏拉图认为悲剧仅仅满足的是快感,激发和滋养激情,破坏公民的灵魂与理性的和谐。就是柏氏所赞同的音乐教育也只是为了实际的功利目的——勇敢、节制、镇静、清醒而非审美,悲剧会滋长人的哀怜癖,人的性格因习惯的形成而性格,理想国中诗人是受驱逐的对象,因为这不利于城邦正义的稳定。

亚里士多德的辩护。亚氏认为悲剧产生的“恐惧”和“怜悯”能够净化心灵。净化心灵就是使心态达到一种平衡,怜悯是因为灾难降临到不该如此的人的头上,恐惧是怕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我们身上。怜悯是一种弱化的情感,持续的怜悯走向极端,弱化的情感会导向精神的崩溃,只有痛感没有快感的空间,这种情感需要适当的提升得到最后的解脱;恐惧是一种强化的情感集聚的方式,这种强化的情感得不到有效的疏导会产生恐怖以至痛不能忍,悲剧何以会有快感的审美体验,出现净化效果呢?恐惧这其中有需要理性的参与使张力趋于平衡的结果,我们怜悯不幸之人,理性对情节中的人物性格作出分析,主人公因为某些性格的缺陷而犯错,所以才遭受如此大难,于是怜悯得到一定程度的解脱。面对恐惧,我们担心会有诸如此类的惨剧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理性告诉我们,我们仅仅是观众而已,我们有能力逃避这种类似的情况发生,于是这种强化的情感得到缓解。如若不然怜悯只会带来压抑,恐惧只会带来疯狂。

三、结语

在柏拉图学院,亚里士多德得到柏拉图充分的肯定——“学院最优秀的导师。”亚里士多德也秉承了学院的众多思想资源,他得以完成诸如《诗学》等经典著作,是自身在文艺等思想领域的研究的过程中对先辈研究成果的继承与批判,是亚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顺应了文艺理论发展与修正历史逻辑,总之,就某些文艺问题,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回应是汲取与悖论的研究过程。两代人的学术渊源可从文艺的研究中“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
同一个笑话讲三遍
同一个笑话讲三遍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漫画
亚里士多德论“好人”与“好公民”
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反思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