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采茶戏中的扬琴演奏

2016-07-09 15:03吴蓓朱少华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采茶戏扬琴演奏

吴蓓 朱少华

摘 要: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属于弹拨乐器。起源于明朝末期的波斯国,之后随着我国和西亚、东非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扩及到闽、浙、江淮和中原地区,逐渐加入到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的行列。

关键词:采茶戏;扬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094-01

南昌采茶戏属于山歌体裁。是由民间歌舞发展起来,距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采茶戏起源于与茶叶有关的劳作,它与其它戏不同,它是非常独特的专业劳动场合也是特定的劳动歌曲。在传播中,各地都加入了地方的语言、习俗、小调、和板式,变成了有各地方特色的东西,形成各地自己独特的流派,据统计它有十五个派系之多。到新中国建立后,以行政地域命名的采茶戏团体就更多。采茶戏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遗产。

采茶戏是戏曲剧种之一。戏曲音乐由歌唱和音乐演奏两部分组成。唱腔多以五字句、七字句较多,也有三字句、八字句、九字句,但随着戏曲剧情、人物性格的不同,也起了相应的变化。音乐演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器乐有板胡、高胡、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笛子、唢呐、笙等。武场有锣、钹、司鼓等。而扬琴这个乐器在采茶戏中有着画龙点睛之笔。以下从三大方面阐述采茶戏中的扬琴:

一、演奏手法多样化,提升音乐丰满度

众说周知。扬琴与钢琴同宗,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民族乐器。扬琴的音量宏大,刚柔并济; 琴音犹如涓涓细流,潺潺不止。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演奏多于单音、双音、论音、弹论、分解和弦、两声部配置为扬琴的基本核心技巧。单音似珠落玉盘,晶莹剔透,颗粒性强,华丽多彩;双音丰满有力,以增强气势,烘托情绪;弹轮密集紧凑,多用于时值较短的音符,使之轻巧明快;分解和弦则宛如微波荡漾的湖面上闪烁的粼粼波光,常描绘大自然风光和秀美江河。双声部演奏增加音乐立体感,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丰满。在采茶戏中,扬琴多以单音,双音,琶音为主。不仅可以弹主旋律也可以伴奏加花。这种多样的演奏手法,使音乐不再单调乏味。宏伟而不干瘪。,增加了戏曲音乐的节奏感提升了音乐丰满度。

二、音域宽广,层次鲜明

扬琴的种类繁多,除传统的八音、十音和十二音小扬琴适于民间器乐合奏或为说唱、戏曲伴奏使用外,变音扬琴、转盘转调扬琴、筝扬琴、全律活马大扬琴和电扬琴等则适于独奏或参加民族乐队合奏。但常用的还是402号扬琴。它的音区宽广从G~c4.主要分为四个区域: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和最高音区。各个区域发出不同的声响。低音区发音朦胧、雄厚而深沉;中音区柔和、纯净而透明;高音区清脆、明亮;最高音区则较紧张。采茶戏演奏旋律时主要用中音和高音区,有时也接触到最高音区,但很少使用。低音区较少演奏旋律,多用作和声的衬托。弥补了板胡和二胡中没有底音,音色全往上走的缺点。并且扬琴也适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最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欢快、喜悦的感情。加强了音乐层次感,丰富了音乐的饱满度。

三、转调便捷,增添音乐渲染度

扬琴是乐队的灵魂。乐队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好不好音乐很重要。如今的戏曲音乐不再是一尘不变。其中器乐曲用量明显增加,打击乐用量逐渐减少。以往在幕前、幕间和演员表演时的锣鼓伴奏,现大多已被序曲、幕间曲和“过场音乐”所替代。而这些音乐有时需要个别特殊调来增添色彩时。扬琴就不受影响,没有局限。扬琴不是五度相生律,而是十二平均律。不受转调的影响,没有局限。基本上十二个调都能不间断的演奏。弥补了板胡和二胡的不足。乐曲的调式因此也不再是传统的F和C大调。使音乐创作者们多了较大空间,使曲调的个性更强、器乐化程度更高。能更好的体现剧本的风格。保持了音乐的连贯性,增添音乐渲染度。

随着改革发展,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戏曲音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乐队是整个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伴奏唱腔、渲染气氛、控制节奏的重要任务。可以说,只要是戏曲,就得有乐队。因此唱腔不仅限于老腔老调,舞台不再是传统的一桌二椅,音乐不再是单调的三大件。戏是演给人看的,必须要迎合大众口味,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只有这样,祖国的传统文化才不会在我们这一代掉链。而作为扬琴演奏者和采茶戏的工作者更应传承并发展下去。创作出更多有新意、有传统、有内容的作品,在戏曲史上谱写出更为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使中国戏曲走出国门,发出灿烂光茫。

参考文献:

[1]徐鹤芳.中国四大扬琴流派演奏技巧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周宇.黄河扬琴音乐创作风格及演奏诠释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3.

[3]熊雁.浅谈扬琴现代音乐风格作品创作及演奏[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

[4]徐丽鸿.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5]潘斐.中国扬琴演奏的地方风格及其技法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9.

猜你喜欢
采茶戏扬琴演奏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