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本位的儿童绘本设计

2016-07-09 16:33缪商商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儿童本位儿童绘本儿童

缪商商

摘 要:儿童绘本是启蒙儿童认知自我,认识世界的视觉文化产物。儿童本位的儿童绘本不但能受到儿童阅读群体的喜爱,还能够帮助儿童培养兴趣爱好,激发想象与创造力,为儿童献上精神与感官的饕餮盛宴。本文将就儿童本位的儿童绘本设计进行浅析。

关键词:儿童;儿童绘本;儿童本位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159-01

儿童是处于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人群。儿童之谓儿童,有其特殊的身份和价值。正如卢梭所说:“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如今,社会对“儿童”概念的认识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儿童本位”的观念在教育,文化等与儿童成长相关的众多领域中都有被提及和应用。笔者认为儿童本位,是一种立场和态度,是对“儿童”作为独立群体的价值认可,随后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以儿童为中心。

儿童绘本是儿童成长中不容小觑的视觉文化产物。通常,儿童本位的儿童绘本为儿童所喜闻乐见,与此同时满足儿童需求。笔者认为,儿童本位的儿童绘本设计是围绕儿童中心,立足儿童视角,遵循儿童经验,符合儿童逻辑,满足儿童需求的设计。

一、围绕儿童中心

从心理学看,儿童是“自我中心”的,主客体不分的,那么对于“自我认识”理解的过程是儿童成长的重要过程。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就是一部围绕儿童中心,关注儿童“自我认识”的经典绘本。故事中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一次玩耍的寻找过后融合成了“绿”。然而“绿”被小蓝和小黄家拒之门外,伤心的“绿”流下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变成小蓝和小黄。小蓝和小黄最后被各自的父母认识也开心地回到了家。

作品表达了爱与融合的主题,让儿童明白友谊,最可贵的是让儿童理解“自我”这样的哲学命题。故事中小蓝和小黄因为遭到父母的拒绝而伤心地变成眼泪,最后蓝眼泪和黄眼泪又分别聚成原来的小蓝和小黄,这个情节,完成了一次自我解体与重构。儿童可以从这个过程明白“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确认自己,认识自己的存在。

二、立足儿童视角

儿童处于特定的身心发展阶段,亦有独特的生理与心理视角。德国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以“死亡”为主题,充分利用儿童视角搭建绘本结构。绘本以小主角布鲁诺的视角,通过布鲁诺的各种疑问,日常经验以及重重回忆进行儿童口吻的叙事。绘本画面的构成充分考虑了物理视角,在画面中利用客体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大小对比,形成强烈的张力。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来构建绘本,这样的第一视角启发儿童和布鲁诺一起体验对“死亡”的困惑和思考。

三、遵循儿童经验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总是这样或那样地生存着,此在在常状态中,在世界中,在时间之流中存在。人的存在过程就是生活过程,“生活着”就是人的存在状态。儿童存在于有限的生活常态里,他们存在有限的经验。笔者认为遵循儿童经验就是关注儿童常态存在。通过提炼儿童共有的日常生活经历,进而艺术加工的儿童绘本,因为遵循儿童经验,就容易调动儿童对常态的回忆,引发儿童情感的共鸣。

曾获1998年凯迪克荣誉奖的《大卫,不可以》以作者大卫·香农儿时制作的图画书为蓝本,再现了在家长心中调皮捣蛋的男孩形象。故事中的小男孩因为好动调皮,制造麻烦而被妈妈反复批评“不行”、“不可以”,这或许是许多孩子生活中的常态。画面真实地还原了捣蛋鬼们让父母暴跳如雷的现场,这些充分凝练了儿童经验的画面让孩子身临其境。

四、符合儿童逻辑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儿童亦有他们的思维规律,想象的秩序。例如“把大象放进冰箱要几个步骤?”成人由于阅历丰富,成人的逻辑允许表达中的省略,这个问题在成人思维中或许不是问题。然而儿童由于各方面的不成熟需要明确的细节和完整的逻辑来理解。那么“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就会是儿童需要的答案。符合儿童逻辑的儿童绘本设计通常会注重故事叙述的完整性亦或是画面细节的丰富性。

五、满足儿童需求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笔者在此仅对安全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两个需求进行分析。在安全需求上,利用大豆油墨进行印刷,绘本书角设计成圆角造型等都可以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而自我实现需求通常以内容设计来达成。例如探讨“真善美”的童话绘本,传递知识的科普绘本等。

六、结语

笔者认为儿童本位的儿童绘本设计是成人站在儿童立场上,对儿童绘本中故事的主题理念,意念的语义表达和画面的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的设计。儿童本位的儿童绘本不但能得到儿童的喜爱,而且是儿童成长的精神和文化陪伴,让儿童找到情感的进出口,在乐享阅读的过程中收获绘本中珍贵的宝藏。

参考文献:

[1]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北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

[2]松居直(日),郭雯霞,徐小洁(译).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马丁·海德格尔(德),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猜你喜欢
儿童本位儿童绘本儿童
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留守儿童
儿童本位,让儿童诗教学更高效
儿童本位,让语文课堂智趣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