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

2016-07-09 18:02于雨秀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个性发展兴趣培养

于雨秀

摘 要:二十一世纪要培养高素质、高品德以及音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色彩教育是伴随着审美愉悦并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析心理,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培养绘画兴趣,引发学生创造力;积极评价作品,提高学生创作信心,无一不为小学生的绘画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个性发展;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213-01

美术活动在小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教育的课堂中美术活动理论教育的同时夹杂着更多的是兴趣爱好培养以及愉悦身心的成分。由于生理、心理与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小学生绘画以及色彩与运用不同于成人,其更乐于采用多样的绘画方式与色彩搭配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问,所思所想。对于他们的创作作品,与其说是绘画技巧与能力的呈现,不如说是他们意愿的表达,由此可见,美术活动与小学生关系之密切程度不言而喻。

正因小学生存在的该种特征,小学美术活动尤为关注色彩关注。无论是针对小学生还是成年人,色彩在绘画创作作品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绘画过程中,色彩是重要的艺术语言,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是书法艺术思想的关键载体,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底,是视觉艺术的表达语言,本文针对小学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做出简明扼要的概括。

一、进行分析心理,引导学生运用色彩

小学生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由于所需要的材料相对简单,技巧相对较少,活动场所不固定等因素的存在,本质上来说,小学生的美术活动是一种自主性,娱乐性的活动,在该过程中,外界的环境与压力因素对学生的绘画活动方法、内容产生较少甚至不产生任何影响,绘画的笔触方位,笔触用力程度,色彩搭配运用均来自于小学生个体。然而,色温与色差的感觉程度与敏感程度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别。在色彩调节方面,不同的小学生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搭配方式。正如科学家所言一样,颜色与人的心理活动调节作用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大多数的小学生更加钟情于纯度与明亮度高的、饱和度大的色彩。如红、橙、黄、绿、蓝、紫等是视觉敏感色,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年龄越小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可见色彩在小学生的视觉空间上,以及引起学生心理注意的倾向上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当然,在小学生这个受教育群体中,也不乏偏爱灰暗和复色,如内向和家庭不幸福的学生。掌握小学生的色彩心理对于辅导小学生的绘画创作,小学生色彩的评价以及了解小学生不同的性格都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老师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二、培养绘画兴趣,引发学生创造力

兴趣是教育的关键。只有充分的调动小学生的绘画兴趣,才能更好的培养日后的美术教育。这就意味着,单纯的教授理论知识与绘画技巧是不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易使得小学生对绘画的热情逐渐消退。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展开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娱教娱学,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全方位,多角度的体会绘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正是因为小学生受到外界环境与周围压力因素的影响较少,以及他们具有不同的的个性特点,造成他们对图形符号的诠释,对色彩的选择方式都带有原创性。小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绘画里纯度、明度、冷暖色变化等专业条件的束缚较少,他们的阿灰花创作更多地强调主观感受,因而绝大部分学生着色大胆,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光彩夺目。显而易见地是他们绘画色彩之丰富并没有艺术家们过多的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而是用单一、简洁的颜色来表现对事物的观察,所表达的更多的是美好的精神世界。培养与发掘小学生的绘画才能,引发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小学生今后在生活与学习道路上更加优秀的发展。

三、积极评价作品,提高学生创作信心

俗话说,信任是最高的奖赏。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成年人,他人的信任与赞赏都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是对自身人格的尊重。绘画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简单的线条,多变的色彩,展现出来的却是一个个富有灵性的瞬间凝固,一幅幅充满想象的童心世界。当语言不能表达绘画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时,他会用绘画来表现,但当绘画作品完成时,作品所固有的深层含义又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它能在绘画活动中描绘未能画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在绘画作品面前发自内心的心灵感受,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所以,在小学生的绘画活动中增加会话机会,能让学生展开创造想象的翅膀,在翱游中获取成功。

美术是情感的表现,也是过程的表现,学生们需要的是有感情的语言,需要教师找出其闪光点,他们更喜欢老师的表扬,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扬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绘画创作信心,充分表现其独创性及丰富的创造才能。对小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其身心发展的特质,对以往的教育作出反思,提高学生自信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十一世纪要培养高素质、高品德以及音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色彩教育是伴随着审美愉悦并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析心理,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培养绘画兴趣,引发学生创造力;积极评价作品,提高学生创作信心,无一不为小学生的绘画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广元.绘画色彩系统[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2]田甜.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旷志华.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育个性发展兴趣培养
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分析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