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思想打下鸡血

2016-07-11 19:17石勇
南风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类人猿鸡血卢梭

石勇

我表示,这篇文章是励志鸡血文,是思想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

最近,重读了一下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谁是卢梭,可有几个人知道曾经“包养”过卢梭的几个贵妇叫什么名字?如果不是因为卢梭,这些上层社会的夫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吗?

288年前的法国,16岁的卢梭只是一个屌丝,当然,也算是“文化小鲜肉”。他成了白富美华伦夫人的仆人。于是,故事开始了,慢慢地,卢梭成了她所包养的“二公”。

在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里,一个拥有巨大思想天赋的人,在权力和金钱面前其实多么卑微。

不好意思,想到这里,一个思想实验又浮现在我面前。我们都知道,最能控制或影响这个世界的,主要是权力、资本、知识(思想)的力量。那么,假定它们进行PK,结果如何?

答案自动显示:权力是硬实力,马上就可以秒杀资本、知识(思想)。资本呢?是半硬半软的实力,虽然干不过权力,但在一定的时间内干掉知识(思想)毫无问题。知识(思想)呢?是纯粹的软实力,短时间内只能俯首称臣。

但是,如果从大时段的历史上看,最终,还是思想胜出。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是谁,知道孔子是谁,各种制度设计,各种文化体系,背后都是知识(思想)的沉淀,他们还在影响着这个世界,但秦皇汉武之类,只是一个历史符号而已。至于历史上的富人,还有上层社会的那些人,甚至名字都不会留下一个,一死,一切OVER。

在这个意义上,华伦夫人们其实是搭了卢梭的便车。说得残忍一些,在她们活着的时候,可谓风光无限,但在死后,价值也就是个零。

从这个视角出发,其实可以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

比如,从怕死的角度上来讲,权力和资本,其实比思想更怕死,因为一死,无论他们的存在曾经何等的显赫,一切都将归于虚无,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但思想多了一重心理依恃:虽然我肉体上死亡了,但存在不灭,还会延续下去。

一倒推,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真相:权力和资本比思想更害怕失去。因此,它们的思维往往是“利益思维”,很难有别的了,但思想不是。看懂这一点也许真的很重要。

不过话说回来,思想和科学一样,很挑战人类的智力极限。

做一个很普通的人,并不需要这么大难度的考验。我记得英国思想家密尔说过一句好像不太友好的话:那些只是按照世界或他的那部分世界给他选定生活计划的人,只需要类人猿的模仿能力,除此之外不需要其他能力了。比如从众之类,就是类人猿的那种能力。

如果只是具有这种能力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其他重要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直觉能力,就很难得到运用。而未运用,相当于从未有这样的能力。

思想必须运用这些能力,而且要用好。所以,它其实是人类最复杂的一种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无疑是人类精神结构最尖端的,因为它们对应于这个世界的客观逻辑结构。

在这个意义上,哲学被称之为人类智慧的最高殿堂。而一般而言,一个人无论是什么家,比如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如果不同时是哲学家,那就不能称之为思想家。而如果是哲学家,同时也就是思想家。

所有其他的能力,无论有多大的收益,其实在这两项尖端的能力面前,都处于次一级的地位。这决定了权力,还有资本只有面对具体的社会和人才有强大的感觉,但面对世界和时间,则具有虚弱性和缺少安全感。

其中,资本的虚弱性是最明显的。它的成功,除了坚定的个人努力,还依赖于社会结构所释放出来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它同时也把自己的失败,交给了社会结构释放出来的、它所无法控制的风险。

猜你喜欢
类人猿鸡血卢梭
研究证实:幼童就是小类人猿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
刺杀海德里希:“类人猿”行动的真相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打鸡血”的由来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