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北周李贤夫妇墓壁画色彩之特点

2016-07-12 06:44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75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墓室壁画夫妇

柳 真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756000)

谈北周李贤夫妇墓壁画色彩之特点

柳 真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756000)

李贤夫妇墓壁画的发掘是我国北周时期墓室壁画的重大发现,为研究我国北周时期的绘画丰富了实物资料,其画风古朴、质拙、风雅,续承汉魏的厚重、典雅的气度,又开启了隋唐灵动、飘逸的新风。既有佛家释然脱俗的气质,又有儒、道的大统与和谐。整体壁画风格注重写实,用笔肯定。没有绚丽的色彩渲染,唯以朱红微妙的浓淡变化表现形体的转折,色彩不重装饰,注重客观的真实写照。这些墓室壁画的发掘是继山西太原北齐墓壁画之后的我国墓室壁画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壁画;色彩构成;色彩搭配

宁夏师范学院校级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对李贤墓墓室壁画色彩的研究》,项目编号NXSFYB1633。

李贤(501-569),字贤和,《周书》《北史》有传。周武帝时征拜为大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瓜州诸军事、瓜州刺史,死后谥“桓公”,其妻吴辉,合葬于今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深沟村。其中出土了绘制在墓道、天井、过洞、墓室的壁画20余幅(原有40余幅,部分因早年墓室塌方毁坏)。这些墓室壁画的发掘是继山西太原北齐墓壁画之后的我国墓室壁画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一、壁画概况及内容

李贤夫妇墓壁画布局延承汉魏风格,用笔干练,风格写实,再现了李贤生前的奢华生活场面。人物的布局延续了汉墓的特点,符合道家丧葬礼制。壁画以其内容大致分为三类:1.绘在墓道、天井、过洞的东西两壁的值卫墓门的侍卫图,左右对称,每幅均绘一直立的武士。壁画白色灰浆打底,黑色墨线勾画勒人物、衣纹线条,然后用红色在人物脸部及衣纹边缘起褶处晕染。人物威严肃穆,衣带大多微微飘起,面相丰满,两耳垂肩,络腮胡等个性鲜明。2.绘于过洞上方的门楼图,有单檐、重檐两种。这种以绘画代替砖雕的形式比较罕见,简单的线条拓展了墓室简单的形制,同时也表现墓主人的官府宅地及荣贵的地位。这些建筑绘画比较写实的再现了当时建筑风格,为现在研究北周时期的建筑提供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3.侍女和伎乐图,侍女和伎乐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墓主人希望延续这种奢靡生活的真实反映。画幅均用红色边框分割。侍女和伎乐壁画损毁较为严重,或存头部,或存半身,或仅存腿脚。其内容可分两组:靠近棺椁的壁画一组为侍女;面对棺椁的一组为伎乐。

二、壁画色彩构成及其特点

李贤夫妇墓室壁画整体设色简单、质朴。以白色灰浆为底色,红色条框分割画面。人物以墨色勾线,红色晕染。门楼或墨色或红色勾线。所有壁画颜色简单,白、黑、红三色绘成了完整的壁画。白、黑、红三色在中国传统丧葬绘画中是比较稳定和常见的颜色。白色灰浆打底常见于各类墓葬中,成分主要是碳酸钙。白色广泛应用于墓葬中,一是因为它分布较广,各处都有。二是历久不变色,便于绘制各种图案。能够使绘制的图案视觉上更清楚,冲击力更强。三是白色能给人以洁净、纯洁、安静、静穆、严肃、崇高的色彩感受。在中国传统的五行色中的一种,其相应的方位是西方,相应的五行属金。《周礼•冬官考工记》:“画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故白色是汉魏以来墓室壁画的主要色调。黑色,是中国绘画最基本的颜色。搭配毛笔的使用使得墨是绘画造型最基本的用色之一。红色是朱砂,又名辰砂、丹砂。因朱砂和水银通过炼制可以相互转化,古人认为其有永生的效果,故朱砂自秦汉就是炼制丹药必有的药材。因其被赋予永生的神力,同时是其色鲜艳,色相纯正,附着力强,耐久度好,可长时间保持。故朱砂制作的红色在墓室壁画中使用的也最广。白、黑、红除了有以上先天的优越性外,其颜色的搭配也符合当时各个社会阶层的审美认可。

色彩构成方面,我们可以从固原市原州区西郊乡出土的北魏彩绘漆棺画、西郊乡大堡村出土的北周建德四年的田弘夫妇墓室壁画、原州区南郊乡小马庄史射勿墓墓室壁画,甚至咸阳地张湾北周建德元年出土的女子人物画像,可以看出在墓葬绘画的色彩构成方面,以大面积红色搭配小面积的黑色而形成的低短调的色彩构形式为主。即墨线勾勒形体后大面积的施以红色的形式。这种低短调的色彩构成形式能给人神秘、稳重、内敛的色彩效果。另外施色以平涂为主,装饰效果强。而李贤夫妇墓室壁画所采用的构成形式却相反,其人物绘画大多以墨线勾勒形体,在人物的眉弓、鼻梁侧翼、嘴唇、部分衣褶处只施以小面积有浓淡变化的红色,施色技法类似于现在的工笔画。红色的作用成为了表现立体效果的造型手段。画面轻松、雅致、更显飘逸和空灵。衬托出了墓室安静、静谧、素雅、平和的效应。

三、儒、道、佛三家思想对壁画色彩的影响

颜色的选择,李贤夫妇墓室选择了传统的色彩搭配,画面色彩感受又追求儒家和谐的感受。壁画色彩感受迎合了孔子和谐纯正有序的色彩观,是其对君子正衣冠正颜色、人格尊严美的体现,更多地被赋予了伦理色彩,同时也对五行色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这种和谐之美也是顺应老庄思想的,用色即用淡彩,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与道家是知识人的地与天,因此,在传统绘画设色中讲究素雅、平和就不足为怪了③。虽然壁画的色彩感受受儒家思想影响,但李贤夫妇墓室壁画的设色方法,造型特点都与同时代的墓室壁画有着较大的差别。反倒与相隔千里之外的敦煌壁画有着非常高的相似度。其造型方法、施色技法都带有明显的佛教绘画风格。这种绘画风格与史射勿墓的壁画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在中国美术史上,这是两种不同种族的文化最正面的碰撞。也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最直观的表现。能够在同一时空中将远隔千里的敦煌和原州产生联系的也只有任职过瓜州刺史的李贤和李氏家族能够办到。已有学者通过史料和对敦煌北周时期洞窟壁画的研究提出过:敦煌290窟为李贤的功德窟一说。所以,这种差别不是单纯的画师技法或风格上的差别,而是不同文化种族的差异的显现。或许只有将同墓室其他的随葬品联系起来和同时期出现的其他墓室壁画作以比较才能解读这种差异。

中国的墓葬形式虽然有严格的等级要求,但在等级和财力容许的范围之内最大化的提高陪葬数量和规格,以彰显其生前地位和祈求死后还能尽享富贵是惯例。壁画的绘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墓葬形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专门从事壁画或者绘画的画师在古代是非常少的。显然,李贤墓壁画其绘画的功底深厚、技能卓越并非随时随地找人就能办到,而其绘画中透出的佛教因素更是让人值得思索。

总之,李贤夫妇墓室壁画不管从艺术价值还是考古史料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是古人留给我们一份宝贵的遗产,其绘画的特征为我们了解北周美术及其特点增添了充实的实证资料。帮助我们了解隋唐绘画及丧葬文化典章制度的渊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直面了北周时期东西文化的交流和民族、宗教融合的文化传承现象。

[1]《北史》卷59《李贤传》.中华书局,1974:2108.

[2]冯国富.《固原师专学报》.《固原北周李贤墓壁画简论》,1991(2).

[3]李凌.《黑龙江科技信息》.《传统绘画纯素色彩观的源头— —五行色》,2008(29).

猜你喜欢
墓室壁画夫妇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夫妇自编曳步舞,快乐感染数百万人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墓室探秘
“飞蛾”修复壁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