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内容

2016-07-12 09:06赵虹遐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5期
关键词:会计处理事业单位

赵虹遐



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内容

赵虹遐

摘要:在国有资产管理序列中,行政事业单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财政部也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核算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事业单位收入核算,维护了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推动事业单位更好更全面的履行机构职责。面对新的发展阶段,事业单位在收入核算方面仍然存在疑点难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收入核算;会计处理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入核算工作一直受到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营收入是事业单位各项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收入不是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辅助业务获取的,而是通过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在具体会计核算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经营活动在取得时不能计入“事业收入”核算,因为经营活动收入并非专业活动收入。二是,独立核算需要同时具备如下条件:管理上具有一定的自有资金量,有独立的组织形式,在当地银行已经开立专户;能够独立进行经营活动,有同其他单位签订合同的资质;能够独立计算自身经营盈亏。经营收入是附属的非独立核算单位,因此不是独立核算单位所获得的收入,而是应该通过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服务后所取得的能够进行集中核算的收入,支出同理也应如此。

二、事业单位收入核算内容难点分析

(一)针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

现行制度已有明确规定,接受捐赠的如果是固定资产,需要按照该同类固定资产价格或是按照捐赠方所提供的有关凭证依据完成入账,除此之外,如果在捐赠过程中还发生了相关费用,那么也应当一并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之中。接受捐赠的如果是无形资产,现行制度明确提出,捐赠收入应当属于收入核算范围内,但是在实务操作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又未能计入其他收入。事业单位对于收入的定义是在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合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按照上述定义,接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捐赠是符合收入要素定义的,也属于非偿还性质,但是未能计入收入,难免有违反映业务实质的问题。

(二)货币资金、存货捐赠的会计处理

现行制度规定,若事业单位接受外部单位捐赠的货币资金或存货,不管何种用途,都需要归入其他收入进行核算。针对限定了具体用途的专项资金,还应该严格划分明细,分别核算。现行制度中并未就捐赠货币资金、存货的用途进行阐述,但是为了达到约束受赠方的目的,捐赠方通常会在捐赠时明确用途,或者要求必须经过特定授权才能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受赠方对捐赠资金、存货的适用范围,确保其需要按进度、按项目完成相关建设工作,因此捐赠资源也必须经过捐赠方的授权才可以正常使用。举个简单例子,如果某高校收到一笔捐赠资金作为奖学金发放,那么该高校必须无限期持有本金,如果用该资金进行投资并取得了相应的收益,那么该收益是归属高校使用的。

(三)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收入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属于经营活动中的一类,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利润。现有的“其他收入”科目的核算内容为非经营性业务活动。事业单位的投资分为长期投资、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对事业单位的收益的影响是长期或者可持续性的,通常具有金额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一般不作为零星杂项的收入项目核算。目前,事业单位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收益都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然而从科目性质来看仍然有待讨论和商榷。

三、提高事业单位收入核算水平的对策

(一)严格落实单位领导责任,提高会计人员素养

一方面,事业单位负责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是单位责任的承担着,同时也是利益相关人,因此要重视强化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制观念,通过对责任意识的深入理解,为风险防范工作打下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将严查财务舞弊工作纳入到整个廉政体系建设中去,作为事业单位评先争优的重要指标,可以尝试推行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事业单位应当为财会人员创造良好的业务培训机会,及时更新其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技能,配备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及设施。会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直接从事者,一旦出现会计舞弊案件,会计人员往往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还需重视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根本上防止会计舞弊案件的发生。

(二)尽快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对于防范财务舞弊,提高财会工作效率效果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内控不严的事业单位很容易引发各类管理问题,诸如会计行为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等,难以做到对收入的科学核算。鉴于此,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是预防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确保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基础,只有制度科学、严密,并且得到贯彻落实,权利才能被关进笼子里,得到应有的监督与制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规范员工行为,企业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调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有助于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融合,共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可以凭借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对收入、支出的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行为的规范程度,切实防范会计舞弊。

(三)将内外部监督机制有机结合,加大监督力度

强化针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是对当下事业单位收入核算领域所出现的不规范现象的有力调整,也是预算财务造假行为的重要措施。目前,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收入核算的内容及方法都有了新的延伸,因此应当重视对财会工作的外部审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监督。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诉求,根据现有业务特点,采用各种隐蔽性强的方式进行收入核算舞弊,审计人员应当认真研读已有案例,保持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和合理的审计程序,尤其要重视对收费许可、票据管理、收入明细账的核查,一旦发现可疑问题,需要及时查证,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询问,快速定位问题,揭示舞弊行为。针对一些内部控制十分薄弱的单位,审计人员还需对往来账中的频繁调节行为给予高度关注,注意分析和复核,并实施适当的延伸性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四、结语

目前,事业单位中关于收入舞弊的案件也不时发生,并且多样性、隐蔽性、危害性也不断加大,给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了严重危害,也极大损害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公信力。鉴于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对收入的核算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合理分配权责,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将各项监督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及时认真接受外部审计和有关检查,从中发现问题,找到改进的突破口。相信通过上述措施,事业单位收入舞弊现象是可以被及时发现和制止的,监控风险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裴敏.探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会计师,2015,09:47-48.

[2]刘艳.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会计核算[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57-57.

[3]刘冬梅.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17:32-33.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师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

猜你喜欢
会计处理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营改增”会计处理及其对企业财务影响解析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