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考及有效途径初探

2016-07-12 13:16余红蕾
考试周刊 2016年50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专业课院校

余红蕾

摘 要: 高职数学是高职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目前高职数学体系与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日渐显露,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改革下要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内容与专业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联系。本文在对目前高职数学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看法和途径。

关键词: 高职数学 课程改革 教学方式近几年高职数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高职数学对高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当前数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方法和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职数学体系中也出现了一些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需要对高职数学进行课程改革,尤其是对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的建设进行调整。课程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本校在高职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看法。

一、高职数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不明确

目前,对高职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不够全面,作用不清楚;其他课程对数学的要求是“适度、够用”,不少教师只是片面地理解“适度、够用”的意义,导致在教学中出现压缩教学课时、删减教学内容等现象,不清楚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作用[1]。忽略了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学生也不清楚学习数学有什么作用,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即“数学无用”,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仅有少数学生因为对数学感兴趣而认真学习数学。

(二)高职数学课程内容体系与学生的专业教学目标脱离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高职数学的课程内容都是从基础课的角度组织编排的,高职数学的课程设置和体系都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用性、专业性不足,与专业教学的渗透性不强[2]。另外,高职教育中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不相同,数学知识、方法在各专业中应用也不相同。有些不同专业采用同一本《高等数学》,很显然不符合专业需求。所以不同专业需要不同版本的高职数学。比如水利相关专业需要一元函数微积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有时会出现某个专业需要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内容中涉及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

(三)教学课时较少

目前高职院校将教学重心放在了专业课和实训教学上,基础理论教学课时一般都不多。加上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目标的脱离,会让学生有“数学对自己所学专业没多大作用”的想法[3],从而影响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也是高职数学课时被一再压缩的重要原因。就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来说,《高等数学》在会计专业每周才2个课时,占总课时还不到10%,而有些专业则没有开设数学课。

(四)教学方法滞后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过于强调讲解与训练,这样固然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却不利于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更没有把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体现出来。教学手段多是传统的“粉笔+黑板”,这已不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求,导致学生视野不开阔,学生数学素质不高。

二、解决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明确高职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高职数学对自己所学专业无用,其实高职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很多专业(工科类、经管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它的主要作用: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必需的数学知识、方法,以此为基础学习专业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创新能力[4]。另一方面是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可能性。总之,高职数学课程不仅是为专业课服务,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较深厚的基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可见高职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在高职学习中还是对以后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高职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数学课程不应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应作为专业课程的工具,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这才与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相符。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基础。只有高职教育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数学才能走“实用型”的路子,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同时,数学教师应注重加强数学知识与各专业学科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传授,才不会使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课内容出现明显偏差。

(三)完善各专业的高职数学内容

由于各专业所需要的高职数学的知识不同,因此各专业应该用不同的高职数学教材。教学实力和条件比较好的院校可成立项目组,自己编著适合本校不同专业需求的不同高职数学教材,当然要与专业课的教师进行合作,深入研究高职数学课程中的“必需”、“够用”的度。不能编著高职数学校本教材的院校,在和专业课教师沟通的基础上对所选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对教材结构进行合理安排。高职数学课程内容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应将理论与实践内容融为一体,互相渗透。

(四)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进

我国现在基本采用的是这种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高职数学课程由于“内容多、课时少”的原因,再加上数学内容本身就枯燥,主要运用“填鸭式”教学。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法,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只能机械接受知识,而缺少形象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师范类的高职院校适合用案例、项目等教学法,要加强教育技术、“两笔一话”(硬笔、粉笔和普通话)的基本功训练[5],还可以通过见习、实习、微格教学等环节加强学生上课的实践。另外,在课堂讲授中,在处理数学知识的广度时,应注意高职数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及其他学科的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应用数学的能力。

总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高职数学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之外,还要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滨燕,李大卫.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5(9):75-76.

[2]彭瑞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0):84-86.

[3]王荣琴.高职教育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及教改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

[4]何彬.论高职数学教育的本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

[5]蒋晓云.案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5(10):5-6.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专业课院校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